道法术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道法术 


道家与儒家


来源:西安万寿八仙宫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2-05 14:05:05    阅读次数:1233




道家和儒家,都是中国本土先民创造的思想经典。它们一代一代的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社会、哲学。无论你怎样申辩说:自己不是一个道家信徒,或儒家学者。但是你的思维、言论、行动,无时无地不烙下道、儒两家思想的印记。

道家、儒家的思想经典,在中国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现在它们又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成为世界上出版数量仅次于《圣经》的著作。“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纷纷兴办,学习中国儒家思想的热潮正在兴起。

下面就试图探究道、儒两家思想的精髓和它们之间的关联。


一 、 代表人物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出生地一说河南周口鹿邑,另一说为安徽毫州涡阳。据说到160多岁才仙逝。

老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警句制作者之一;是世界上最深藏不露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有“中国哲学之父”之称。他的著作《道德经》被奉为道家经典。老子被奉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历史上,老子也称为太上老君。

庄子—战国时代宋国蒙城人(今安徽省蒙城县)。生于公元前335年,卒于公元前275年。庄子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散文作家,也是中国最伟大、最有深度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他之后的1400年,才有一个可以与他比较的天才作家苏东坡。庄子继承和发扬老子的道德意旨,将老子的玄之又玄的“道”,落向人间并落实到人们心中,转化为实体,转化为生命境界。其主要著作是《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外、杂三部分。

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省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日),卒于公元前476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比老子年轻20岁,都是公元前六世纪同时代的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其主要著作《春秋》及其语录体散文集《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孔子也是教育家,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人。孔子被中国后代尊为至圣、万世师表。1988年,95位诺贝尔奖获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尊老子为师,三次向老子请教。对老子的评价是:“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听了老子讲道后,孔子曰:如腾云中,如潜海底,如入山林,如沁物体,天我合一体,己皆万物,万物皆己,心旷而神怡。赞叹道:阔矣!广矣!无边无际!吾在五十一载,只知仁义礼仪,岂知环宇如此空旷广大矣!好生畅快,再讲!再讲!

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省邹县)。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著有《孟子》一书。


二、道家、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道家主要经典著作有:《道德经》和《庄子》(即南华经)。此外还有列子的《中虚经》,所谓“三经”。还有“三玄”之说:即《易经》、《老子》、《庄子》。

此外还有另一个“三经”之说:《道德经》、《南华经》、《文始经》。

《道德经》简介:它是老子所著,有81章。上篇是道经,下篇是德经,共5000字。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世界各国译本有1000多种版本,是仅次于《圣经》发行量最多的一部著作。

《南华经》简介:它是庄子所著,共六万五千多字。分内篇七章、外篇十五章、杂篇十一章。

《易经》简介:易经又称为《周易》。大约在商末周初成书的。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它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群经之始”。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必修之术。易—上日下月为易。

《文始经》简介:文始经又称无上妙道文始真经。是关尹子,又名尹喜所著。他是春秋时代人。本书采用《道德经》的笔法,言简意赅地阐明宇宙和自然、社会、人生的根本规律。针砭时弊,表扬大道,揭示真理,有益于众生多矣!全书共分九章:一宇,宇者,道也。二柱,柱者,健天地也。三极,极者,尊圣人也。四符,符者,精神魂魄也。五鉴,鉴者,心也。六匕,匕者,食也、形也。七釜,釜者,化也。八筹,筹者,物也。九药,药者,杂治也。

儒家主要经典著作有:《论语》、《春秋》和《孟子》。

《论语》简介: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有二十篇。它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春秋》简介:它是中国较早的一部编年史书,记录了242年春秋各国的大事。有18000多字。经孔子删修、整理而成。

《孟子》简介:它是孟子晚年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写的。以纪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比《论语》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给人的感觉是谆谆告诫,而《孟子》给人的感觉是侃侃而谈。它对后世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道家、儒家的思想核心

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

可以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经常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来的名,便不是经常不变的名。

1、“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源,人类之始,运动之理。“道”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是自然、社会、人生的正道、常道、大道,是自然清明,社会昌明,人性通明的根本所在。“道”是天的生成原理。就是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德。为一物所以然的原理,所以万物与人离不开德。德是具体事物所拥有的“道”,是一切事物区别于他事物所拥有的“道”,是一切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德代表一种和谐的力量,它包容万有,与物无伤。道是由德来体现的。

3、自然无为。清静无为是道家的重要行为准则。无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达无不为之良效。因此有道者法无为,即“为无为”,以达到“无不治”的功效。道家还强调无为以治身。

4、贵柔主静。似水性柔弱却刚强,以静制动,宁静致远。主张处事之柔静,只有柔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5、和。就是和谐。道家的和,就是真善美乐的统一体。和曰常、和曰善、和曰美、和曰乐。

6、天人关系。(1)力不胜命,即人为并不能改变天。(2)无以人灭天,就是人的行为不能因为各种欲望去干扰“天性”(自然规律)。(3)人效法天,顺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本性。(4)人与天调,就是要人的自身与天协调,人的活动必须与天地法则相一致。一句话就是天人合一的关系。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仁即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有四种:仁、义、礼、智。仁是爱人。义是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礼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智是指知道、了解、见识、知识、聪明、智慧等范畴。

儒家思想人伦关系有五种: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思想的 人性论是: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

儒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四、道家、儒家的主要思想

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1、无为而治。以无为取天下。不要名利,不起争心,不起盗心。净化人民的心灵。不自作聪明,不刚腹自用,满足人民的温饱,增强人民的体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这样无知、无欲的天真状态。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望。以“无为”来治世,何愁治理不好天下!

2、三宝。一是慈,二是俭,三是后。即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慈爱则视人民加赤子,而努力保护他关怀他,所以能产生勇气。俭故能广,俭则蓄精积德,应用无穷,所以能致宽广。后,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反而能得到拥戴,作为万物之长。三宝中慈爱最重要,用慈爱之心用于争斗就会胜利,用于防守就能巩固。发挥慈爱之心的人,就能得到天助人护。“三宝”具有生态保护意蕴,人类如果践行慈善、节俭、谦让的美德,形成理性的消费观,杜绝张浪费,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和生态危机。

3、万物得一而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主宰万物,世上万物皆含“道”性。

4、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属于天地所管。批判了“天命观”和“宿命论”。

5、知足者,常乐也。不知足者,无足也!知道满足,知道适可为止的人,就不会有危险出现,就会快乐。反之,就不会有快乐了!只有思想上“知足”了,行为上才能“知止”。也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制止自己的行为。

6、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告诉人们乐极会生悲。凡事要泰然处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7、有生最灵,莫过乎人。万物承天地造化都有灵性,都有“道”的存在,但是最聪慧、最有灵悟的应该是人。同时人民必须顺应自然,清心寡欲,不得违背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得无限索取。不能让人类去主宰万物,而应该要人类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去保护野生的动物植物,使万物与人类共同生存,共同享受无地所赋予的生命权利。

8、道无终始,物有生死。大道没有终结和起始,万物却有生有死。时而空虚,时而充实,从不固守于某一不变的形态。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盛极而衰,物极必反。

9、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最灵巧的东西,好象是很苯拙的样子。最有辩解能力的人,却悟在心中,不加言喻,呈现出一副木讷的样子。意思是说:知道事物本质的人不一定整天夸夸其谈,而整天夸夸其谈的人,未必就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告诫人们不能只单一看其表面,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整体。

10、上善若水。最完善、最高尚的品德,如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

11、莫论他人过,只寻自己病。这里的“病”是指“心病”,指人的欲望膨胀,自私自利,德行低下,甚至有丑恶行径。度人先度已,正人先正已!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可信的话,不一定华丽,华丽的话不一定诚实可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被一些美言所欺骗。

13、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已经知道真理的却说不知的人,是最高明的人。根本不认识真理,却自以为知道的人,是患了谬妄的病症,是个有问题的人。

14、夫唯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认为这种病是病的人,便不会得这种病的。高明的人所以不得此病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知道这种病的缘故。知知便知知,不知便不知!绝不要“不知便是知,知反而就是不知了”(庄子语)

15、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

16、治大国若烹小鱼。

17、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的人没有不懂这个道理的。

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一)、三纲。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儒家认定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君、父、夫有绝对的统治权。

(二)、五常。

1、仁。“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笃实,即实实在在;二是清醒,人必须清醒。每个人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庄重,一个连自己的外表都照管不好的人,怎么能教育他人,治理国家?三是爱人。还有一说是: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者为仁。

2、义。指做人的气节。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崇高的一种精神。“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礼。包括礼节、礼数、礼貌和规章制度。“克己复礼”就是要人们用“三纲五常”去维护这个“礼”。

4、智。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它是儒家一个道德范畴,行为规范。

5.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这是贤者必备的

五常与五行:木为仁,金为义,水为礼,火为智,土为信。

(三)、四端。

即四种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四)、五伦。

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

(五)、中庸。

它是儒家道德的最高表现。其含义一是中道行事,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二是实行稳健的主张,“允执其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不采取两个极端,采取比较客观和稳妥的主张去实行。三是符合社会人生之常,做到合情合理。“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六)、天命。

“天人合一”。儒家赋予天最崇高的地位,是宇宙中一切生命之源泉,道德基础和永恒的生命归宿。“天地良心”、“人命关天”、“命归西天”等表示天人合一。

又如“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等表示命与天的关联。

(七)、八德。

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就是孝敬父母;悌就是兄宽弟忍手足情深;忠是指尽力竭力为公无私,忠于自己的良心;信是指诚信心口一致;礼是指礼节,以礼待人;义是指正义,做事应合乎正道;廉指廉洁,清清白白端端正正;耻是指知耻,要有羞耻之心,做符合良心的事。

(八)、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


五、道家、儒家, 两家的异同

道家与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儒家是属于活动的、有为的、相信的一面;道家是属于静观的、中国人的灵魂中常有来自道家的深思及沉默的忍耐力,道家教人用质柔如水的力量对待外部世界和外部力量。

老子的影响是大的,因为他充实了孔子学说及常识留下的空虚,以心灵及才智而论,老子比孔子有深度。是谁使中国人民成为哲学家的?不是孔子,而是老子!是谁制作了广传在中国民间思想中最好的格言?不是孔子,而是老子!

按林语堂说法:“官员像孔子,而作家及诗人像老子和庄子。而当那些作家及诗人成为官员时,他们表面上像孔子,骨子里则是像老子和庄子。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灵魂中,道、儒在交替变换中。当他成功的时候是一个好儒家,当他为艰难及失败所围困的时候是一个道家。

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把道、儒、佛三家比作“三店”。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的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得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细品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用黄老,外用儒术”。就是说各个朝代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黄帝)、老(老子)之学,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外面所标榜的,在宣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可以旁借“挂羊头卖狗肉”的市井俚语来比拟。亦即是说,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所谓黄老之学,最能代表的是道家思想,是老子、庄子。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中的理论,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教育上、经济上等各个方面,都可致用。它对历史人物的建功立业乃至对个人的修养、修道、养气、立身、处世等等,都大有用处。

道、儒两家,在秦汉以前,原本是没有分开的,统统是一个“道”字。这一“道”字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也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乃至于一切种种哲学,都涵在此一“道”字中。汉唐以后,人们才把它分成道、儒两家的。

道家——是主生的,主张快乐生活,根本是平常心。

儒家——是主悟的,主张大觉大悟,根本也是平常心。

 

正所谓道、儒两家最后是殊途同归了!同源同根。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