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创建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俞伟兵    发布时间:2016-04-06 09:36:50    阅读次数:1096


如何使创建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工作成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生动实践和有效途径,对于宗教界来说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创建星级宗教活动场所,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委统战部对全区创建活动进行了调查和思考,走访了基层部门和相关场所。

当前创建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工作的现状

近两年来,无锡市惠山区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工作,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和法规,明确目标、创新载体、落实措施、重点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工作思路上,形成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宗教领域稳定的格局;在领导体制上,初步形成了辖区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各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在方式手段上,逐步形成了教育在先、活动提升、管理规范、机制保障的创建态势。全区经批准设立的宗教场所32处,大部分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所有场所先后被评为“平安宗教活动场所”,钱桥慈云寺、堰桥崇福寺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宗教活动场所”。但是,当前创建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工作,仍有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对创建活动认识不足、创建活动发展不平衡、提升信徒素质不够,以及物质投入和环境美化明显不足等。

加强创建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分类推进,增强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无锡市惠山区宗教场所规模大小不一、基础强弱不同,千篇一律、同一标准要求参与创建活动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为此,有必要对全区宗教场所进行分类,加强指导,逐步推进。要围绕本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结合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创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考核标准和考核细则。要加强对信众的引导,帮助他们多办实事,提升宗教文化品味,优化依法管理环境,建设和睦宗教,使基层干部群众既看到将来可以达到的目标,又能感受到创建活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积极变化。

第二、立足以人为本,强化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信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坚持用“四个全面”的目标激励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塑造人,用健康文明的规范约束人。通过多种形式、途径、方法和手段,激励信众的爱国爱教热情,增强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鼓励宗教界正确传承教义、教规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宗教事务条例》的宣传贯彻为重点,以道德实践活动和弘扬宗教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推进宗教事务法治化管理为抓手,持续在宗教界开展“外树形象,内提素质”主题活动,全面推进宗教和睦,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力求持续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创建活动工作机制。创建活动能否顺利推进,关键是建立相关机制,并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建立组织领导、保障监督、网络队伍和激励推进等,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日程;要采取专题例会、现场观摩、典型引路等方法,推动创建工作有效开展;要按照“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采取育人和管事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创建活动管理网络;要对星级场所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对发现实际工作水平出现明显滑坡的场所,要责令限期整改,甚至撤销荣誉称号。

第四、强化社会服务,增强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宗教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宗教界的形象,要引导信众主动服务、回馈社会,积极开展赈灾济困、捐资助学、修桥铺路、助残敬老、保护环境等公益活动;要组织实施精品项目,创办富有江南特色的诸如崇福寺道家养生、西漳玫瑰堂“若瑟安老院”、东林寺佛教书画室、凤阜寺爱心小分队、朝阳禅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等载体,进一步扩大宗教文化的影响力;要帮助宗教界挖掘整理有价值的图书、画册、曲谱等资料,使优秀宗教文化遗存得到传承和发展;要指导宗教界人士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自觉抵御境外渗透,努力为全区社会稳定、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我们深信,通过星级场所创建工作的开展,必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团结和凝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强大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委统战部)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