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以形寄神:莆田木雕中的宗教文化


来源:中国民族    作者:陈俣霖 文/图    发布时间:2016-04-13 18:37:06    阅读次数:1359




    木雕妈祖

木头是温润而淳朴的,匠人根据木头的品性和特征,从原始形态中挖掘美的元素,创造出浑然天成的传统木雕。在漫长的木雕艺术发展史中,福建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凭借清新明快的线条和优美凝练的造型而源远流长,成为与东阳木雕、乐清木雕、潮汕木雕齐名的“中国四大木雕”之一。

莆田木雕是福建莆田地区的一种民间雕刻艺术,其传统工艺技法有圆雕、透雕、浮雕、根雕,品类包含佛像、仕女、家具、把件等,造型千姿百态,工艺精湛细腻,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佛教、道教、儒家以及民间信仰在内的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创作传统题材的木雕艺术时,工匠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在作品中注入宗教的元素,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传统题材的莆田木雕也显现出这样一种传承性和宗教性,进而形成完整、严谨的工艺体系和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

莆田地区的民间信仰和民间祭祀非常活跃,供奉仙家、祭祀鬼神、朝山进香等民俗活动屡见不鲜,木雕神像在民间祭祀活动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在莆田木雕神像中,妈祖雕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主题。“妈祖”姓林名默,是我国沿海一带及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神灵之一。民间流传着“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说法。妈祖成为祈福平安的象征,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海上女神”。

宋元时期,出于对妈祖的信仰和热爱,莆田木雕中的妈祖雕像开始大量问世。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给事中(官名)路允迪出使高丽,途径东海时遇到风暴,相传得妈祖救助而脱险。事后,宋徽宗赐“顺济”二字为庙额,妈祖首次受封于朝廷。至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大宋朝廷又正式赐封妈祖为“灵惠夫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时,由于传说中妈祖保佑元朝灭宋统一中国的功劳,女神被赐封“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一举从闽南地方神祇成为全国性的保护神。随着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妈祖信仰逐渐走出国门。至清光绪年间(1871-1908年),受历代帝皇的赐封,妈祖的封号已长达64字,并被冠以“天后”二字,成为封建国家认可的地位极高的民间神祇之一。

因受封的身份不同,历代妈祖的服饰造型也发生着改变。宋朝初期,妈祖为高髻大袖的夫人造型,较接近普通妇人的礼服,可以说是普通市民的真实写照。这一时期的妈祖像身形修长,神态安详,表现出细腻敏感的女性特征。随着妈祖女神被封为妃,头戴冠冕的造型成为元明时期妈祖雕像的主流。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妈祖受封“天后”之称。此后,妈祖雕像的服饰被定型为头戴博鬓的九旒冕冠,身着蟒袍套云肩披霞帔的格式。明朝的妈祖雕像身材依然颀长,但自清朝开始,妈祖像的身躯变得圆润起来,体现出雕刻的审美特征与民族心理变化在艺术上的互相渗透。福建工艺美术大师林庆全对此介绍说:“妈祖光滑圆润的造型更容易表达一种圆满和理想人格的象征,体现妈祖慈悲为怀、包容一切的亲和力。”

妈祖造像的身躯虽有修长、圆润之别,但以雍容庄重为气质的妈祖,面部造型始终圆润饱满,表现出慈悲柔和的女性神祇特征。妈祖信仰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造像风格,展现出妈祖形象变化发展的轨迹,体现了各时代的人们对妈祖的不同理解。

以妈祖造像为代表的莆田木雕神像,记录了民众文化审美的变迁,承载着地方的精神信仰。莆田木雕中的木雕神器和古典家具、建筑构件等,同样也展示出民间信仰的色彩和地域特色。

莆田民间不拘一格的多神崇拜催生了名目繁多的鬼神祭祀。这些民间祭祀活动往往使用木雕装饰的神器为道具,如神龛、香架、神轿、供台、祭桌、香亭等等。神器上多雕饰富有宗教色彩的传统纹样,这些纹样也被应用于古典家具、建筑构件上,雕刻题材包含瑞兽、祥禽、神祇、法器、字符、锦纹等,主要来源于原始神话、民间传说、佛道仙话、历史典故。

“暗八仙”是雕饰中常见的传统题材。八仙原是道教中的八位神仙,雕刻中分为明八仙和暗八仙。明八仙是在木雕或绘画中直接雕镂刻画八位神仙形象,暗八仙则是将八位神仙手中的法器加以几何化的抽象处理,以简洁的象征性符号表示出来,用来代表道教八仙。暗八仙雕饰具有祈福、禳灾的含义。法器鱼鼓是张果老手中的宝物,可以占卜人生;宝剑为吕洞宾所持,可以镇邪驱魔;笛子为韩湘子所持,能使万物滋生;荷花是何仙姑所持的宝物,代表修身养命;葫芦谐音“福禄”,是铁拐李手中宝物,在道教意义上具有救济众生的作用;钟离权所持的扇子可起死回生;曹国舅所持的玉板能使万籁清净;蓝采和手中的花篮亦非凡器,具有广通神明的神奇效用。暗八仙雕饰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的愿望,这些祥瑞的宗教符号,客观上促进了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与暗八仙类似的是源于佛教的“八宝纹”。八宝纹又称“八吉祥”,指藏传佛教中的八种法物,即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分别代表佛的八个部位。法螺代表佛颈部的三条横纹,象征清净悠扬的法音;****代表佛的手掌,象征佛陀说法犹如车轮,圆满广大,辗转无休;宝伞寓指佛法的权威性,象征佛能护佑众生,使人们脱离烦恼苦海;白盖代表佛顶,是净化宇宙、解脱贫穷和疾病的象征;莲花代表佛的舌头,因为清净的佛法是用舌头宣说,所以莲花也是不受染污和启悟众生的象征;宝瓶代表佛的颈部,具有福慧圆满的吉祥寓意;金鱼代表佛的双眼,象征慈悲和智慧,能趋吉避凶;盘肠代表了佛心,佛的心法无穷无尽,在民间也寓意为长命百岁。八宝纹也常与莲花组合雕饰,造型多以折枝莲或缠枝莲托起八宝。八种法物的图案组合寓意着“八宝生辉,吉祥如意”。

莆田传统木雕的题材包罗万象,除了常见的佛道雕饰,儒家伦理教化思想也是传统雕饰的重要内容。伦理教化题材借用“孔融让梨”、“苏武牧羊”、“二十四孝”、“大禹治水”等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侠义风度和高山景行,诉诸木雕艺术。在这些以祭祀仪式或生活环境为载体的木雕装饰上,老百姓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深厚的伦理内涵和鲜明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崇尚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道德,与百姓趋利避害的利益诉求交融于木雕艺术中,通过生动形象的雕饰,化做人们内心层面朴素的文化萌芽和道德自觉。

在悠久的传统木雕艺术发展历程中,蕴含多神崇拜思想的莆田木雕,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工艺模式和艺术规范。莆田木雕将文化和宗教的符号抽象出来,以细腻精微的工艺反映地域文化和民间信仰。它与传统佛道哲学思想紧密相联,具有高度的写意性和抽象性,注重表达精神领域的自由悠远。在表现宗教精神领域中的高风绝尘之美时,莆田木雕又从民间习俗和儒家伦理中汲取艺术养分,追求道德高尚和社会和谐。其传统性与多样性、神圣性与世俗性的融合,可以说是莆田木雕最鲜明的宗教文化特质。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