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东沙岛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策略之道


来源:发现南海    作者:张简隆钦    发布时间:2016-04-22 00:05:33    阅读次数:1587


 一、前言 

东沙群岛为东沙岛及其环礁所组成,位于北纬二十度三十五分至四十七分之间,东经一百一十六度四十二分至四十四分之间,东北距高雄二百四十海浬,澎湖二百三十海浬,金门二百七十海浬,西距香港一百七十海浬、汕头一百四十海浬、南距南沙太平岛六百四十海浬、马尼拉四百二十海浬。东沙群岛东控巴士海峡,西扼海南港澳船舰之进出,可谓为台湾海峡南方的门神。东沙岛的形状,就像是一把钳子,西有舄湖,颇为特殊。

早在秦朝之际,为求恢弘文化,宣扬武功,而有交址、九真、日南之开拓,是时三沙纳入版图,亦为东沙归我疆域之始。历代皆因东沙岛幅稍小,地处偏隅,而未予以开发,始终为一无人居住的岛屿,仅供船家休憩之用。直到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日商西泽吉次聚侣,开矿设厂,改名西潭岛后,东沙始为国人重视。清末广东水师提督季准见东沙为日人所占,乃搜集「王之春柔远记」等典籍,铁证东沙为我国领土,而于翌年经交涉以十三万元收回。

近年来,高雄市政府自接管东沙之后,积极推动该岛之生活设施改善与生态观光,并依据「离岛建设条例」研拟离岛建设方案,举办公听会。然而东沙岛有其先天之岛屿特性,必须要依据其生态环境之承载量进行总量管制和环境规划。因此,为确保东沙此一具有自然与人文资产、经济与战略等双重重要地位岛屿之永续发展,以及保护我国渔产基地和海洋生物栖息地之维护,东沙岛及其所在环礁应好好利用规划。

二、东沙岛之游憩资源与与发展潜力

东沙岛有其自成一格之景观风情,及其独特丰富的环礁生态,然近年来遭受大陆及其它地区渔民无情之毒炸,现在环礁内水海域已经死寂一片,然就笔者在岛上观察,东沙岛周围拥有丰富之渔业资源,占地0.64平方公里的舄湖更形成环礁海底动植物之孕育温床,并提供大量的食物来源。

往往在沙滩上就可望见成群渔群优游来去,夜间若有机会,也可碰见龙虾成群探出水面,绿光点点相当漂亮。倘若将环礁禁渔3年以上,并严格执行驱离之动作,积极复育海底珊瑚等动植物,未来育成后势必会成为南太平洋最具潜力之旅游景点。

 

()自然资源 

1.地形地质景观

东沙岛本身系一珊瑚岛,岛上覆盖由珊瑚碎屑及贝壳风化而成之细沙,其沙滩海岸地形发达,尤其是南侧海岸沙滩;此外,东沙环礁亦是一特殊的海底地形景观。

2.东沙岛南岸沙滩

本处位于渔服站至第三据点海岸,为一平缓入海之珊瑚礁海岸,由于平缓入海,故潮间带很长,退潮时往往可见到大片之水草洼地,加上碧海蓝天、细致的白色沙滩及傍晚的夕阳奇景构成难得一见的优质海岸景观;潮间带礁石间介壳类、鱼类很多,亦吸引了许多水鸟前来觅食,成为赏鸟的好地点。

3.舄湖

 位于岛西半部的舄湖,其地形一直在变化,着实为一活体自然教育园区,加以舄湖提供丰富之食物来源,吸引为数不少之鱼虾贝类,甚至水鸟群聚,景致相当壮观,站在四据点高台可眺望舄湖全景及远方海景,确实有别于其它地区风貌。

4.「龙摆尾」

东沙岛在未兴建岛屿东南侧之突堤群之前,受东北季风及西南季风两者交互影响下,于冬季东南侧之沙丘(即龙尾)会受海流影响逐渐由北侧迁移至南侧,而夏季恰恰相反,龙尾受海流影响南侧移动至北侧,俗称龙摆尾,是东沙岛之特殊地形景观。

惟上述龙摆尾地形景观,在19931996年间因防止海岸侵蚀所构筑突堤群,以及简易码头兴建工程而遭挖除破坏,未来如何回复既有珍贵地形景观资源,将是将来规划之重要课题。

5.珊瑚环礁地形

众所周知,珊瑚是生长速度非常缓慢的海洋生物,但是一旦形成一个完整的珊瑚礁生态系,它就变成了海洋中生物种类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热带雨林」,一丛「造礁珊瑚」的生长速度,慢的每年不到一公分,快的也不过十几公分,珊瑚若能稳定生长,进而形成繁茂片状的礁体,至少要百年以上;片状礁体连结而形成裙礁,就至少要上千年的光阴,比裙礁更大的珊瑚礁生态系,譬如堡礁的形成,更至少要几万到几十万年的时间,而要再形成环礁,尤其是像东沙环礁那种方圆百里的大环礁,就非要百万年以上光阴的凝聚,才有如此大的规模。

虽然东沙环礁海域目前遭受人为破坏严重,而且广达95%区域需进行复育,然其海域资源仍相当可观,况且环礁海域并非毫无机会恢复旧观,只要妥善的加以复育、保护,严禁持续性的破坏行为,鱼类将可以于三、五年间恢复生态;而假以时日,珊瑚礁也能再度展现昔日之光彩。

 

()植物资源

东沙岛上陆生植物可分原生、次生及人工植被三类,植被带以海岸灌丛为主,最主要者为草海桐,伴生者有白水木、海人树等。在海岸灌丛带与水生植物带间另有草本植物带,此带以海马齿、刍蕾草、双花蟛蜞菊及马鞍藤为主。东沙岛因开发已久,原生植被与次生植被大抵混杂而生。岛上植物中有橙花破布子、白避霜花、海人树、葡匐垂桉草等多种不见于台湾及其它离岛者。

虽然目前岛上林相被道路切割得相当凌乱,但道路仅是24公尺宽之石子路,如将岛上动线重新规划,封闭部分道路让树木生长,使林相完整且更趋多样性,以形成丰富之生态系。

()动物资源

1.候鸟

东沙岛位于候鸟南迁北移的路径上,加上岛上面积狭小,食物资源不丰,对候鸟而言,大多只是一个迁徒路途中的休息站。因此,在侯鸟迁移的季节,会有相当丰富的鸟相可供观赏,包括珍贵稀有保育类的灰面鹫、鱼鹰、小燕鸥,及其它应予保育类的红尾伯劳等。

2.小型鲨鱼、招潮蟹等潮间带生物

舄湖口观潮站附近海域,范围在一、三据点处及其环礁海域自然景观,环礁受海浪冲击产生环形白色浪花及碎波,景致相当特殊,而且此处涨退潮情形明显,尤以涨潮时常瞥见小型鲨鱼回游觅食,退潮则又露出草绿色礁岩,及各式鱼类,另外招潮蟹及鸟类亦常在此群聚,生态资源相当精采。

3.珊瑚礁内热带鱼群

东沙海域之渔业资源因珊瑚几已破坏殆尽,鱼群量已大大锐减,根据岛上居住之渔民翁伯陈述:以前抓鱼不用找即可捕获大型鱼只,现在却要出海去找才可能有较好的收获,并且大部分鱼群多藏觅在环礁外缘处,中山大学海生所宋克义所长也曾经说过:整个环礁以内几乎是珊瑚坟场,但仍有几处大有看头,如环礁外缘珊瑚仍被保存的相当完善,鱼群自然也较多。由此看来,只要珊瑚恢复原来风貌,鱼自然就会回来。

 

()人文资源

1.文化资产

东沙岛之文化资产主要有碑铭、地标及庙宇等。总体来说,较不具观光吸引力,少有经济附加价值,然却可透过活动的串联安排,增加陆上活动的可看性。

2.南海屏障碑

南海屏障碑在东沙岛南侧,面海而立,1989年由内政部兴建,其碑铭系介绍东沙岛之战略位置,并简述地形、气候。

3.汉疆唐土碑

汉疆唐土碑系内政部于1992年所建,其位于南海屏障碑之周围,乃为匡正时论,加强海疆维护,具有重行显示我国主权之意,并鉴于东沙岛日烈风骤,为防碑体风化、碎裂,乃加强南海屏障国碑碑体保固,并环国碑兴建一座范围约11公尺见方高2.5公尺之琉璃瓦凹型回廊。

4.东沙岛岛碑

东沙岛岛碑系建于1954年元月,乃海军东沙岛管理处处长杜震所建立,其上碑文乃叙述东沙岛之历史沿革。

5.东沙地籍测量纪念碑

位于指挥部前,系1991年建成,由高雄市长吴敦义提字,显示东沙岛由高雄市代管,属旗津区管辖。「地籍测量」不仅彰显行政管辖权,而且也是开发经营之基础。

6.东沙地标

为一棱形突出之纯白色地标,地面上绘有东沙岛图腾,并利用棱形花台收边,一体造型相当纯净,有别于岛上其它碑文地志,亦可充当特殊之地景。

7.东沙基准点

东沙基准点位于东沙指挥部右前方,19911225日由联勤总部测量署测定之岛上唯一基准点,基准点基座四面皆有文字,正面为「东沙基准点」,背面为经纬度及高度,除有利海陆地图测绘及建设开发外,亦为主权之重要依据。

8.东沙大王庙及长青亭

1948年冬「关公」圣像乘独木舟来,1975年由驻守东沙官兵建庙奉祀,香火鼎盛,现独木舟仍保存于庙侧;东沙大王庙除祭祀关公外,亦祀「南海女神」妈祖(元代封),除香烛由还乡战士奉献外,神像前所挂金牌亦由战士还愿所赠。

长青亭在东沙大王庙前,应该是岛上树木最为多样之处,多有人工栽植之外来种。凉亭亭柱上有联:「沙坡云树象万千,独颂南疆不朽年」,但不知为何人所写,文笔颇佳。

()人为设施

(1)沙画教室

贝壳及珊瑚碎屑风化而成的白沙,在艳阳的照射之下益显耀眼光芒,异常珍贵,岛上弟兄将此一特殊白沙利用筛网及广告颜料制成更细致之色沙,以白胶固定于划好图形之木板上,最近更发展出立体雕画,相当特殊,堪称东沙一绝。

(2)海军气象站

目前由海军驻守,每天早上715分左右,固定灌制氢气球,并于汽球底下扎绑探测仪升空,于数分钟之后即于计算机上接收到气象数据,整个过程历时约30分钟,相当具趣味性,未来可设计融入旅游行程,成为知性生态旅游的一环。

(3)军邮局

在台湾地区邮政编码中「东沙」为「817」,军邮局为「六十七局」。199665日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我国第一套有关南海之邮票。「南海诸岛地图邮票」,一套两枚,「5元票」以东沙岛国碑「南海屏障」为主题;「17元票」以南沙太平岛国碑「南疆锁钥」为主题,背景则为蓝天碧海中的华南海岸线及台、琼两岛。目前军邮局虽然陈设物品不多,且即将改为代办所,但却是卓具历史意义。

(4)国军东沙公墓

公墓在「东沙大王庙」左侧,公墓前柱联「东沙安灵骨、神州吊忠魂」。我国华南一带渔民,常年往来东沙群岛海域捕渔,并在东沙岛上避风整补、休息或加工渔获,每年均有渔民在岛域意外或疾病亡故,埋骨荒岛,日久即成了无名墓冢。今日公墓中所有十几二十方无名墓,排列整齐,应多属早期开发东沙岛的先民骨骸而由岛上官兵修整而成。

 

三、东沙岛发展生态旅游的策略

1982年起行政院委托高雄市政府行政上代管东沙岛,但仍为国防军事管制区,为退其军事色彩,政府于2000年成立海巡署后,改由海巡署南巡局驻警巡防。依据「中华民国领海及邻接区法」1999年二月十日台八十八内字第06161号令公告之「中华民国第一批领海基线、领海及邻接区外界线」,我国在东沙群岛主权范围应包括东沙岛及其环礁海域,并包含隐没于水面下之南北卫滩。东沙群岛地处于北纬二十度三十五分至四十七分之间,东经一百一十六度四十二分至四十四分之间。东控巴士海峡,西扼南海港澳船舰之进出,为南海航线之重要地带,据法国马赛水下博物馆调查,认为东沙环礁海域应该拥有不少沉船遗迹。

然此海域长期以来被国人所遗忘,在广达300平方公里的海域内有着丰富的水下资源,如珊瑚礁、海草、种类多样的鱼虾贝类及壮观的海底景观等多不胜数,却每年承受大陆、香港及其它国家等地渔民之非法毒鱼炸鱼,再加上近年来全球温度上升,因为温暖洋流影响产生白化之现象,造成东沙海域生态之浩劫。

目前高雄市政府刻正研拟东沙群岛划设保护区之计划,日前更透过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WCPA)向国际宣告,并寻求南海外围国家的支持。并考虑透过既有之渔业法进行评估划设的动作,惟保护区的划设是否需考虑未来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能性,及配合执法的海巡署海洋巡防总局是否已拟定相关配套措施,否则划设保护区将只是纸上谈兵。以下就东沙岛发展生态旅游之策略性作一探讨:

(一)运用东沙岛资源特性,强化相关游憩活动设施,塑造以东沙环礁为主题之海洋渡假村。

岛上风光仍然以军事建筑掩体为大宗,然因岛上海风盛行,建物设施盐化严重,钢筋外漏,墙壁龟裂的情形比比皆是。将来东沙岛的发展应结合当地地景资源,重整岛上颓败之建物,并整并军事设施,集中化管理,以型塑战地文化特色区;另外舄湖景观环境亦须营造生态观察及教育解说之环境,利用生态工法建设环境教育解说及观察设施。现有军事建物拆除改建成休闲渡假旅馆,以提供美食、休闲游憩等设备。利用海及珊瑚的主题规划成休闲渡假村、海域活动及环境教育等多元机能渡假村,强化生态旅游的意涵。

(二)改善岛上生活设施,并解决岛上的污废水电问题。

目前东沙岛上生活设施由海巡属南巡局负责,已经针对电力设施扩增有250kw发电机三部,情况稍有改善;但是海水淡化设施的位置在岛中央,并不理想,导致放流水的排放产生问题,加上设备不良,生产量不佳,因此岛上弟兄仅以此过滤水烹煮食物而已,其它用水则几乎仰赖地下井水,相当不卫生,因此建议评估海水淡化影响,选择适当区位以调整放流水之排放位置,并扩充其产能以足够岛上将来发展观光所需生活用水;妥当处理固体废弃物;慎重选择输入货品,进口容器限为可分解、可回收或可焚化的材质,从源头进行废弃物减量,无法处理的废弃物仍运回台湾本岛处理;旧有焚化炉目前仅焚烧医疗废弃物,加上机型老旧不堪使用,故应争取设立新焚化炉并向行政院环保署申请焚化炉补助经费;将来公共厕所位置应有适当考虑,以减少对于地下水及生活环境之影响。

(三)实施总量管制,发展小而美的精致生态之旅

岛屿在物种和环境上有相当之脆弱性,因此东沙岛未来发展观光时,应特别注意生态环境之承载量(Carrying Capacity)问题。目前岛上陆地面积仅1.74平方公里,扣除0.6平方公里的舄湖面积,可供活动之区域相当有限;目前岛上守护人力近三百人,如果设施配置得当,含游客人数应可增加到450~500人左右。

配合游客中心及渡假饭店的兴建,控管房间数量在70间左右,提供质高量少的休闲海景套房,并导入休闲旅馆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四)尽速清除反登陆障碍物,强化游客安全保障。

1996年两岸「飞弹危机」之际,东沙岛上为强化防务,曾四处设置反登陆插、反空降插、刺丝和玻璃碎片等阻碍或阻绝性之反登陆障碍物。由于这类障碍物对于游客安全威胁甚大,应该尽速在腐蚀成碎片前清除,目前南巡局驻岛官兵已经针对刺丝网加以整理清除,然岛上其它尚未清除之部分则有赖驻岛官兵费心处理,以维护东沙岛之整洁。

(五)改善海空交通设施,作为推动观光发展基础。

目前东沙岛之运补作业主要分海运及空运,其中海运乃为物资运送之大宗,然现有东沙码头无法让货船停靠,仅以18吨等级的接驳船接送靠岸,并以人力搬运相当费时费力,未来东沙码头之整建,应考虑生态观光发展需求,及海流飘沙等问题,提供一最佳之解决方案。另外岛周围之消波块,应检讨其适宜性,考虑吊除不当之消波块以回复龙摆尾之奇景。

空运方面主要是以人员运送为主,分为军机及民航机两种,每周运补一至两次;将来空运将是东沙发展观光之主要交通工具,然机场因年久失修,地面劣化严重,加上溯望大月如逢暴雨将形成溢淹的情形,低漥地区水淹高度可达40公分,应设法改善。

(六)强化海域执法与相关配套,维护海洋资源。

目前东沙群岛毒鱼、炸鱼情况仍时有所闻,为维护渔业资源与珊瑚礁环境,其海域执法必须予以强化。然单靠南巡局之岸巡人员实在力有未逮;据了解,东沙即将划入保护区,海巡署即针对东沙海域之防务加以检讨,将来应强化海域巡防,如抓到不法人员,则将人员及违禁品押解回台湾;海域执法以临海基线为基准向外逐步扩展至12海浬;加强雷达设施,如发现大量渔船集结至东沙,则出动海洋巡防总局舰艇驱逐;加强渔业管理、联合国海洋法和海巡法之执法教育,强化执法人员素质。

(七)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东沙永续发展事业。

环境管理的工作包罗万象,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独立支撑,民间或私人部门应该鼓励其参与。最近几年来,国内重大工程都采取民间兴建营运,再转移政府(Build-Operate-Transfer, BOT)之方式推动,东沙未来观光游憩应分析其利基,改善民间投资机制,以鼓励民间之投资参与。

(八)加强国际认同与合作,确保东沙长治久安。

目前东沙在我国守军驻防下,主权不容置疑。但我国仍应该尽可能落实「非军事化」」的理想,争取国际之了解、认同和支持,才能确保其长治久安。主要之策略如下:(1)持续建构为国际级的「海洋保护区」,以争取国际间更大之支持;(2)调查研究海下文化资产,使东沙成为国际水下袭产研究中心和重要之海底博物馆;(3)开放国际人士对于东沙之研究,并鼓励国内学者形成「东沙学」或「南海学」之研究风潮,并鼓励其于国际刊物发表研究成果,以促进国际对我之了解和支持;(4)由于毒鱼、炸鱼层出不穷,我国应考虑纳入区域性论坛(如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或国际自然保育联盟世界保护区委员会IUCN/WCPA)海洋资源保育和渔业工作组联席会议中讨论,共同解决区域性资源保育问题。

四、东沙岛未来发展建议

东沙群岛地位重要,在南海诸岛中主权最无争议,该一群岛为环礁构成,传统上为我国重要渔场;海域生物繁盛,虽然目前珊瑚礁破坏较严重,但只要现在进行保护,复育仍有希望;尤其东沙岛上白沙蓝湖,俨然「遁世乐园」,别有一番景致。

由岛屿生态学的观点,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特性的观察,东沙群岛与南海各群岛一样,应尽可能保存其完整的生态环境。植物、珊瑚、藻类、海草床等应避免人为的破坏。鸟类及其它生物,则应力求减少人类的干扰。鱼类要有限度的捕捞,在国际间日渐讲求「责任制渔业」的情况下,渔具、渔期、渔获量及国际渔业协议等相关问题,在复杂的南海地区更须赋予更多的关注与研究,区域性保护措施和海洋保护区的建构应有必要。在上述各种需求之下,东沙群岛的生态资源与自然环境,首须详细和持续的调查,并藉此研订细部计划,供未来发展和保育的参考。任何重大建设,则须进行慎密的区位适宜性和环境影响的评估,使开发设施一方面配和岛屿特殊天然环境之条件,另方面减少其对于生态环境之冲击。

此外,为确保我国在南海诸岛的权属利益,我国海洋和海岸的相关法律,有必要尽速分布和充实,精确的地图与详细数据库也应从速制订建立。东沙和南海宜促使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堡与;国内研究成果则应尽可能于国际刊物中发表,以促进国际了解和支持。另为落实岛上保育管理工作,国防替代役和海巡人员的保育教育和训练配合,以及义工的运用,相信对于东沙岛的发展均有相当的帮助,值得考虑。

 

张简隆钦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宇泰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工程师)

 

参考文献

 

高雄市政府渔业管理处,《东沙群岛背景数据简报》(高雄:高雄市政府,1990)。

 

邱文彦等,〈群岛策略 – 东沙岛〉,《行政院南海政策纲领 – 南海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报告书》,方力行、李健全编辑,(台北:行政院农业委员会,1994),页453-467

 

邱文彦, 高雄市东沙岛永续发展方案之基本构想, 2001

 

张简隆钦, 东沙岛环境现勘, Field Survey, 2002

 

张简隆钦,吴美华, 东沙岛资源保育及观光开发规划评估, 2002

 

发现南海, http://vm.nthu.edu.tw/southsea/travel3_3.htm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