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宋元净明道的修行方法及其现代意义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作者:郭武    发布时间:2014-12-16 14:12:56    阅读次数:984


有关道教史的学术著作,多谓净明道属于符箓道派,其实并不尽然。净明道之不单行符箓,早在其前身“许逊崇拜”和“孝道”中就已开始,如传说许逊曾得谌姆传《金丹宝经》等,又“尝炼神丹于艾城之黄龙山”[1];唐代,“孝道”中人胡慧超曾“炼丹首尾三年”[2],其弟子蔺天师也曾于仙去后留一“炼丹井”[3],另一“孝道”人物叶法善则曾“诣豫章万法师求炼丹、辟谷、导引、胎息之法”[4]。到了宋元时期,净明道同样也并不单行符箓,而是有多种所谓“秘法”,一方面用以修炼性命,另方面则用以救度人群。以下,试对宋元时期净明道的修行方法作一考论,并窥探其对于现代道教发展的意义。浅陋之处祈望方家教正。

一、宋净明道的诸种“秘法”

《净明忠孝全书》卷一载:南宋初年,豫章(今江西省)有何真公(何守证)等“致祷真君(许逊),箓垂救度”;建炎辛亥(公元1131),许逊等仙真降临西山玉隆宫授何真公《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真公得之,建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5]。这次“降授”,一般被视作是净明道正式创立的标志。署“翼真坛副演教师何守证撰”的《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序》又言:许逊等“六真”于建炎辛亥降神时,曾“出示灵宝净明秘法,化民以忠孝廉慎之教”。这里所谓“灵宝净明秘法”,盖与上述《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相类,或为其统称。何真公教团之《太上灵宝净明法序》曾解释这种以“净明”为名的“秘法”道:

净明者,无幽不烛,纤尘不污,愚智皆仰之为开度之门、升真之路,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行持()之秘要。积累相资,磨砻智能,而后道气坚完,神人伏役,一瞬息间可达玄理。

也就是说,这种可作为“开度之门”和“升真之路”的“秘法”之内容大致有“孝悌”、“修炼”和“行持”三个方面。再从何真公教团所奉其它净明道经中,我们可进一步得知这种“秘法”的三个方面内容,如《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言:

孰不欲得仙?学仙于少年。少年事忠孝,积久成善根。复以炁血完,升降在丹田。持符救人病,阴德可超然。修行用吾法,何忧不升天。吾有净明经,诵之学忠孝,兼以炼形质,神明来赞助,遂可治百病。于此兴元功,可以致仙域。[6]

这就是说,作为“秘法”之“孝悌”乃是忠孝友悌、行善积德之类的行为,“修炼”乃是炁血升降、炼形化质之类的内功,“行持”则是画符请神、治病度人之类的法术,其目的皆是为了达致“仙域”。

以上三个方面,较具操作性的修行方法应是用以升降炁血、炼形化质之“修炼”。这种修行方法不仅受到了上清派传统的“存神”之影响[7],也开始有了唐末五代以来兴起的“内丹”之色彩。如《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中有“每日服气法”,其法“每日旱晨面东焚香,两手掐日君诀,叩齿九通,存想九老帝君太阳上帝在日轮中,日色紫赤九芒,霞光晖映太空,如日初出之状”[8]。《许真君受炼形神上清毕道法要节文》中又有“养神炼形护魂归一”之法,其法“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并可“九和十合,变化上清,千和万合,自然成真”[9]。这些“修炼”方法,皆有上清派“存神”法的影响痕迹。此外,该教团所传《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中有《净明气镜篇》,内容为讲述如何修炼体内之炁而令之“与天地流通”,最终令“丹鼎成,黄芽生,庆云兴”[10],实际上是一篇较为粗糙的阐述炁血升降、炼形化质之“内丹”方法的文章;只是,这种内炼方法可能并不成熟,故曾被后来的周真公斥为“误人多矣”[11]

然而,以上“秘法”最值得注意的,却是所谓“孝悌”。关于“孝悌”,《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云:

父母之身,天尊之身;能事父母,天尊降灵。欲拜星辰,友恭弟兄;兄弟之身,诸天真人。凡知此者,可以烧丹篆符,百鬼畏名。不知此者,未可入道以奉三清,夜叉食其肉,魔刹戮其神;虽有丹书万卷,未可以以升真,符篆万箧,未可以役鬼神。[12]

在这里,凡俗的父母兄弟之身被视作了神圣的“天尊”与“诸天真人”之身,世俗的日用伦常也因此成了可与天神沟通的具有“神圣”意义的宗教行为。这种视“凡俗”事物为“神圣”的做法,可谓是晋以来的许逊崇拜在神学观念上的一种突破。后来周真公净明道团以及刘玉净明道团之极力推崇“忠孝”,大致也是循此思路而进。

至于用以治病度人之“行持”,实际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修行方法,而多属符炁法术之列。但是,这类法术在当时净明道中所占比重却很大,如该教团所奉《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曾分别就“佩服宝炁”、“三五飞步”、“回生起死”、“度脱六亲”、“救治百病”、“束缚百邪”等二十五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而以灵宝派《度人经》为蓝本演绎而来的《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之内容则多达四十一章,兹不详述[13]

后来的周真公净明道团虽亦多用符炁法术之类“行持”功夫[14],强调实践“忠孝”等社会伦常的“神圣”意义[15],但该教团行为方式之特色却在于实践以修性炼命为内容的“内丹”。周真公教团称其所行之“法”有四:“灵宝大法者,道之宗也;黄素法者,命之府也;净明法者,性之本也;度人法者,入道之门也。”[16]这里所谓“灵宝大法”与“度人法”,实即斋醮符箓之术,而所谓“净明法”与“黄素法”,实为修炼性、命之法,如该教团之《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序例》曾以性、命释“净明”与“黄素”:“黄,土之色,脾实主之;素,金水之色,肾则主之。受命之初,脾肾为元炁冲炁之本,而胞胎孕育寄于母身,故黄素文交光则映于月宫。至于禀性受成, 炁以父体,故净明宝法则以日宫太阳焉。”这种出自日月二宫之“黄素法”,实属“内丹”炼命之法,如该教团所奉《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言:“素者养于下,黄者运于上,上下交际,真丹孕矣。”[17]书中又有《黄素篇》十二篇,篇篇皆与内丹“炼命”有关[18]。只是,这种“黄素法”虽亦强调“炼命”应与“修性”相结合[19],但其过程中却有很多地方保留了对符箓的运用,并杂有吐纳、闭气、咒咒、辟谷诸术[20],与当时流行的“钟吕金丹派”丹法并不完全相同[21]

不过周真公教团的修行方法更多地还是受到了“钟吕金丹派”的影响,如《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所载方文与周真公关于修炼的问答,内容即多为钟吕内丹诸法。在《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中,方文曾问:“伏睹钟离真仙与吕真仙作《传道集》,说炼大药金丹事,有曰五炁朝元、三花聚顶,……伏乞分明指示。”周真公答道:“五炁,五脏之炁,合而朝于元宫。元宫谓下元,守下元之既固,然后达于中元,达于中元,故朝于上元,名曰三阳。花者,三阳之异名也。此元阳之运动,凝结为五,运用为三。如此之时,丹已成矣。”[22]

不仅如此,《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还就“辨水火”、“交龙虎”、“明丹药”、“晓铅汞”、“会抽添”、“转河车”等炼丹要领进行了具体讨论,所据即为《钟吕传道集》[23]。这种据《钟吕传道集》来阐述其内炼之道的做法,还体现于《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序例》中,如该经《黄帝素书入道品》言:

凡学《黄素书》者,既得不变之道,而所以成就之者亦有法。何谓成就?知天地,知四时,知日月,知五行,辩()水火,交龙虎,明丹砂,()药物,晓铅汞,会抽添,转河车,然后炼形之术、朝元之方、魔难之试、证验之悟无不周矣。[24]

这段文字,明显是在谈内丹炼命之法;其后有长篇释文,按《钟吕传道集》之意对天地、四时、日月、五行、水火、龙虎、丹砂、铅汞、抽添、河车诸词进行了解释,如其释“水火”言:

水火何以辨之?盖人之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乃水火定位之比也。气液太源相合,乃水火交合之比也。心生液,自肺液降于心液,乃妇有家也。肾生气,自肾气行于心气,乃男有室也。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二炁相合,故曰真火真水也。[24]

若将这段解释与《钟吕传道集》之内容进行对比,则可发现二者实质上是相同的,如《钟吕传道集·论水火》言:

人之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乃天地定位之比也。气液太极相生,乃阴阳交合之比也。一日十二时,乃一年十二月之比也。心生液,非自生也,因肺液降于心液行;液行夫妇,自上而下以还下田,乃曰妇还夫宫。肾生气,非自生也,因膀胱气升而肾气行;气行子母,自下而上以朝中元,乃曰夫返妇室。肝气导引肾气,自下而上以至于心。心,火也,二气相交熏蒸于肺,肺液下降,自心而来皆曰心生液,以液生于心而不耗散,故曰真水也。肺液传送心液,自上而下以至于肾。肾,水也,二水相交,浸润于膀胱,膀胱气上升,自肾而起者皆曰肾生气,以气生于肾而不消磨,故曰真火也。[25]

除了关于“水火”的认识外,《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序例》关于龙虎、丹砂、铅汞、抽添、河车等的认识亦皆与《钟吕传道集》相同,兹不再赘引原文。需要说明的是,周真公等之所以如此谙熟钟吕丹法,乃与吕洞宾弟子施肩合及“金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曾活动于江西西山有关[26]

二、元代净明道的“忠孝”实践

与南宋净明道相比,元代净明道似更强调对“忠孝”的实践,如《净明忠孝全书》曾谓“忠孝”乃其教修行之根本,声称:“净明大教,始于忠孝立本,中于去欲正心,终于直至净明。”[27]同时,元代净明道所倡行之“忠孝”的内容也与前代有所不同,如前述何真公等曾将“孝悌”等世俗伦常视为具有“神圣”意义的宗教行为,周真公等亦强调实践“忠孝廉慎”时所持心态如“持心直谅”等对于宗教修炼的作用,而元代刘玉等人则进一步认为“忠孝”乃是“大道之本”[28],并声称实践“忠孝”便可证道成仙,如言:

忠孝之道,非必长生,而长生之性存,死而不昧,列于仙班。[27]

这里所谓“忠孝之道”一方面属于世俗的伦理行为,另方面则属于一种宗教修炼。前者如刘玉言:“入吾忠孝大道之门者,皆当祝国寿、报亲恩为第一事,次愿雨阳顺序、年谷丰登、普天率土同庆升平。”[29]这种说法,看起来与儒家所倡世俗伦常并无区别,且曾得当时名儒夸赞为“民彝世教之大纲大领”[30],但是,其实际内容却与儒学不尽相同,如刘玉又言:“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但世儒习闻此语烂熟了,多是忽略过去,此间却务真践实履。”[31]也就是说,元代净明道所崇“忠孝”之真义乃在于“真践实履”。具体而言,这种务在“真践实履”的“正心修身之学,真忠至孝之道”,其“紧要处”只在如下二十字:

惩忿窒欲,明理不昧心天;纤毫失度,即招黑暗之愆;霎顷邪言,必犯禁空之丑。[32]

作为一种修行法,这三十个字的关键又只在于前而“惩忿窒欲,明理不昧心天”十字,后二十个字不过是未能奉行“真忠至孝之道”的后果罢了。其所谓“忿”与“欲”,主要指一些不良的念头,具体内容如下:

所谓忿者,不只是恚怒慎恨,但涉嫉妒、小狭、褊浅不能容物、以察察为明、一毗个放不过之类,总属忿也。若能深惩痛戒,开广襟量,则嗔火自然不上炎。所谓欲者,不但是淫邪色欲,但涉溺爱、眷恋、滞着事物之间,如心贪一物,绸缪意根不肯放舍,总属欲也。若能窒塞其源,惺惺做人,则欲水自然不下流。[31]

由“嗔火自然不上炎”与“欲水自然不下流”之言,可知元代净明道所倡“惩忿窒欲”乃与人身生理变化有关。事实上,元代净明道所倡“惩忿窒欲”确属一种类似于“内丹”修炼的宗教行为,如刘玉曾阐释之:

惩忿则心火下降,窒欲则肾水上升,明理不昧心天则元神日壮、福德日增。水上火下,精神既济,中有真土为之主宰,只此便是正心修身之学、真忠至孝之道。修持久久,复其本净元明之性,道在是矣。

对于这种能致“心火下降”、“肾水上升”的“真忠至孝之道”,刘玉弟子黄元吉后来也加以过很多阐发。如其弟子曾问:“平生未尝仕宦,无致君泽民之事,虽有忠心,将何所施?”这就是说,其弟子理解的“忠”乃是“致君泽民”的世俗行为,而人若不能仕宦,岂不失去了践履“忠”的机会?对此,黄元吉答道:“是何言欤!如此则人人必仕宦而后用心于忠乎?……不仕宦者,亦合念念在于不欺心、不昧理,紧要处先自不妄语,始能如前哲所言,方免为不忠之人。为学至此,方谓之能忠。”[33]也就是说,所谓“忠”并非单纯的忠于世俗君主和实践“致君泽民”之事,而是还有“不欺心、不昧理”义。这里所谓的“不欺心、不昧理”,也非通常意义上的诚实正直,而是虔诚地敬奉神灵,如黄元吉又言:“不黍稷牺牲,惟不欺为用,小心翼翼昭祀上帝,是谓真忠。”[33]这里的“上帝”实即刘玉所言作为“万神之主宰”的“心君”[34]。也就是说,虔诚地敬奉“心君”,方为元代净明道之“真忠”。至于其所谓“真孝”,也非敬事世俗父母,而是“珍啬元气,深知天命,长养道胎,继续正脉”[35],多与内炼有关。黄元吉弟子又曾问曰:“事亲之礼,冬温夏清,昏定晨省,口体之养,无不尽心,可得谓之孝乎?”这个问题,亦将“孝”视为侍奉世俗父母,而黄元吉则以为:

此是孝道中一事耳。当知有就裹的孝道,不可不行持。大概吾身是父母遗体,但向行住坐卧十二时中善自崇护,不获罪于五脏,方可谓之至孝。[33]

这就是说,侍奉世俗父母不过是“孝道”的内容之一,而最高的“孝道”乃是“不获罪于五藏”。何为“获罪于五藏”?黄元吉详细阐释道:

有一种人,心不寻思公忠正直仁孝廉明的所为,每朝每日念念爱奸邪刁谲浇薄险恶千鬼万怪,惟务坑陷亏负他人,这是获罪于心藏。……又有立心虽良善,却不肯讲究卫生之道,饮酒无算,广杀物命,滋味求奇,不知节约,遂致病生,这是获罪于脾藏。又有色欲偏重,亡精灭神,至于损躯,这是获罪于肾藏。又有立心虽然公正,情欲亦自澹泊,从而嗔念独重,动不动是使血气多不中节,甚至一朝之忿忘其身,教藏有云:“嗔忿无节,令人心昏目乱。”医书云:“盛怒伤肝。”谓肺主气,使肺金克肝木,令肝不摄血,疾病生焉。这是获罪于肝肺二藏。大概恣忿、纵欲、昧理三者,于五藏皆有所伤,而 于本藏为尤甚。凡获罪于五藏的人,皆是破裂元气、作挞身己、不行孝道的所为。[33]

很明显,所谓“不获罪于五藏”,实即不伤五脏之气。也就是说,其所谓“真孝”乃属养生修炼之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元代净明道实践这种以“惩忿窒欲,明理不昧心天”为内容的“真忠至孝之道”,最终目的乃是为了达致“净明”境界。元代净明道所谓“净明”,从字面意义上来讲,是“不染物”与“不触物”[36],而从内容上来讲,则一方面指宇宙本体的“无上清虚”,另方面指人出生时禀自宇宙本体的生命状态——“自性”(人心,灵魂)清净光明,如《净明忠孝全书》言:

净明者,无形大道先天之宗本也,在上为无上清虚,在天为中黄八极,在人为丹元绛宫。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清则净,虚而明,无上清虚之境,谓之净明。中黄八极,天心也。丹元绛宫,人心也。[37]

人性之灵明知觉,非父母之灵,乃自性之灵也。其未生以前,精爽游扬太空,去来无碍;才出母胎,则此性然感附。[38]

人之一性,本自光明,上与天通,但苦多生以来渐染熏习,纵忿态欲,曲昧道理,便不得为人之道。[39]

由于此“性”多被“渐染熏习”,故元代净明道主张人需通过修行而求“复其本净元明之性”[39]又由于此“性”本来“上与天通”,故人的修行乃有成功之凭据。其修行之主要内容已如上述,不过还需指出的是,元代净明道又认为:堵塞忿欲之源的“惩忿窒欲”仅只是修行的次级工夫和基本保障,能够最终达到“净明”之境的高级工夫乃是“息心”,即灭除一切意念,但同时又须保持“照心”。如刘玉言:“前念为念,后念为照,念起不着,净心守一。但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湛然常寂,是名空心,止动归止,是名照心。寂照两全,洞合道源,净极明生,玄之又玄。”[40]如此,方可令“本性”真正还其本来而目、达致无上清虚之境,如刘玉又言:

心明则知本性下落矣。既知本性,复造命源;当是时,污习悉除,阴滓普消,升入无上清虚之境、极道之墟,水火风灾之所不及,方得名为超出阴阳易数生死之外。[41]

这种“超出阴阳易数生死之外”的“无上清虚之境”,乃是元代净明道追求达到的最高境界,其实质不过是传统道教所谓返本还源、得道成仙。人们多将这个极力推崇“忠孝”的群体划归道教之列,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三、宋元净明道修行方法的现代意义

由上可知,宋元净明道修行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融合入世的“为人之道”与出世的“成仙之道”,如其“孝悌”的对象既可是父母兄弟,也可是天尊真人,而其“忠孝”既具有“祝国寿、报亲恩”之类可为“民彝世教之大纲大领”的内容,又有令“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元神日壮”之功能。换句话说,世俗所谓道德伦常,在宋元净明道中却可成为直达终极神圣境界的宗教修炼。这种做法,对于现代道教的发展实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传统之道教,因有不少修炼之士喜欢隐居山林、远离红尘而多给人“遗世绝物”[42]的印象,但事实上,道教之修炼却并非必须“入山炼形”[43],也毋须“绝人事、去妻子、入闲旷、舍荣华”[44],而是可以“不拘在家出家”[44],甚至可以仅通过践行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之类世俗社会的“人道”而得“位列仙班”[45]。这种融“仙道”于“人道”的学说及做法,实可为当代道教的发展提供某种方向性的启示。具体而言,在各种宗教不断走向世俗化的今天,道教似不应再保持其远离红尘、遗世绝物的形象,而是应勇敢地走入社会、贴近生活以使道教信仰与社会生活相互圆融,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己对世俗人群的影响,以求道教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此外,宋元净明道有关“为人之道”学说的很多具体内容在今天仍不失其价值和意义,可以被我们加以改造、利用和推广。例如,对净明道所提倡的“祝国寿”之“忠”和“报亲恩”之“孝”,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对国家、民族之忠诚和对父母、长辈之孝敬并作为社会公德而加以推行,对该教派所崇“八宝”中的廉、谨、宽、裕、容、忍等,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廉洁、谨慎(戒骄)、宽容、乐观、大度、忍让等并作为个人美德而加以提倡;至于灭除“贪财好色、邪僻奸狡”及“嫉妒、小狭、褊浅不能容物”诸念[42],也同样可被加以改造而成为现代人的基本修养内容。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改变道教在人们心目中“废绝人事”的形象,扩大中国本土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及其与“外来宗教”的竞争力,而且有助于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如此,在当今世界各大宗教纷纷进行“对话”的潮流中,宋元净明道的这些与道德伦理有关的学说同样也可作为中国宗教思想之代表而参与到所谓“普世伦理”的建设中,以期为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和平、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注释:

[1]《净明忠孝全书》卷一《净明道师旌阳许真君传》,《道藏》本,又,《全唐文》卷一六二《敕建乌石观碑记》也载有许逊曾在乌石峰炼丹之事。

[2]《净明忠孝全书》卷一《净明法师洞真先生传》。

[3]《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十三《人物志》,《藏外道书》本。

[4]《唐叶真人传》,《道藏》本。

[5]《净明忠孝全书》卷一《净明道师旌阳许真君传》。

[6]《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修功成实篇》,《道藏》本。

[7]李远国《论净明道法的沿革与特征》(厦门:《道韵》,第九辑,第121)曾考南宋净明道之修炼法与上清派《黄庭经》及《大洞真经》的关系,但其所涉仅限于周真公时期的“黄素法”而未及何真公时期诸经,另,除本文所述“每日服气法”及“养神炼形护魂归一法”外,何真公净明道团所崇“天枢院”及“九老神印伏魔秘法”所用印、符,亦与曰青派之《上青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所谓“上清天枢院”及“上清伏魔印章”等有关。

[8]《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每日服气法》,《道藏》本。

[9]《许真君受炼形神上清毕道法要节文·养神炼形护魂归一》,《道藏》本。

[10]《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净明气镜篇》。

[11]《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道藏》本。

[12]《太上灵宝净明洞神品经·入道真品篇》。

[13]有关南宋净明道团经典的大致内容及其问世时期,详请参阅拙文《何真公、周真公与南宋净明道团的演变》,台北:《汉学研究》,第二十卷(2002),第二期,第189216页。

[14]如《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载周真公曾向其徒方文训解“太上五雷神法”及“正一五雷法”之用,《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中则录有“黄素真文”、“黄素十二符”等符箓一百余道并以为“凡欲学仙,必知真文”,《太上灵宝净明法印式》又录有“太上净明之印”及“净明法主之印”印式二款,《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也对符、咒、印的用法作过阐释。

[15]如《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黄帝素书入道品》称:“凡学《黄素书》者,要在于忠孝。忠孝之人,持心直凉,秉炁温恭,是非不能摇,淫邪不可入……则黄素之士以忠孝为本也。”又称:“凡学《黄素书》者,要在于廉慎,廉慎之人,无所贪欲,有所持守……然后有成也。”即强调实践这些社会伦理时所持的心态如“持心直凉”、“无所贪欲”等对于宗教修炼的作用,令“忠孝廉慎等共有了浓厚的宗教行为色彩。

[16]《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序例》,《道藏》本。

[17]《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卷四,《道藏》本。

[18]如第十篇言:“丹中有丹铅有铅,丹铅本是日月根,日月两轮相对行,时时交偶向中田,熟念真经识自然,一嘘一吸生灵烟,同学高人何以仙?要在识于日月躔。”其中“丹铅”乃言内丹药物,“交偶”言龙虎交媾,“一嘘一吸”言温养,明显属内丹修炼。

[19]如《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序例·黄帝素书入道品》言:“凡学《黄素书》者,务在调其心性。”

[20]如《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卷三《黄素篇》云:“欲知宝鼎藏何物,黄素真经具魂魄,中有宝符灵若神,可以佩往昆仑北,昆仑之北有仙梯,坛}于玉晨人不知。”并示“黄素符十二道,称其为“拔宅之阶级而超腾之要术”。该书卷二、卷六、卷八中又有用于吐纳、闭气、辟谷的“黄素真文”、“黄素合炁”符及《黄素外经》等,还有教人于起床、着衣、饮食、登厕时用的诸咒炁法等。

[21]周真公教团中出现这种与钟吕不尽相同的内丹方法,可能与其曾受多家传授有关,如《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载方文言:“方文自癸酉年,年始二十,见一西川李道人说汞事,拜采取之法,至庚子年,又见东京一陈道士传方文丹经铅汞事,至癸卯年,又见河朔一王先生及京师庶道人,拜乡人王学士参同丹灶铅汞事及火候,去年任官崇仁,遇王绛州先生高弟传火丹之法甚详。”诸家之不尽相同的修炼法,显示了在唐宋以来道教革新潮流下内丹之术的勃兴。

[22]《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

[23]:《钟吕传道集》曾分论真仙、论大道、论天地、论日月、论四时、论五行、论水火、论龙虎、论丹药、论铅汞、论抽添、论河车、论还丹、论炼形、论朝元、论内观、论魔难、论证验诸篇,而对内丹修炼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些理论,多为周真公净明道团接受,如《论炼形》一节所言“五气朝元、三阳聚顶,欲超凡体之时,而金丹大就之日”等,实即周真公上述回答的根据。

[24]《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序例·黄帝素书入道品》。

[25]《钟吕传道集·论水火》,《道藏》本。

[26]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五《施肩吾》载:“初,希圣[施肩吾][]旌阳授以五种内丹诀及外丹神方,后再遇吕洞宾传授内炼金液还丹大道,于是终隐西山。”白玉蟾一生虽多云游天下,但从其所著《玉隆集》中诸文如《旌阳许真君传》、《续真君传》、《逍遥山群仙传》及《诸仙传》等看来,他当在西山隐居过较长时间并与许逊崇拜中人有较多往来。

[27]《净明忠孝全书》卷五《玉真先生语录别集》。

[28]《净明忠孝全书》卷二《净明大道说》。

[29]《净明忠孝全书》卷四《玉真先生语录外集》。

[30]滕宾:《净明忠孝全书·序》。

[31]《净明忠孝全书》卷三《玉真先生语录内集》。

[32]《净明忠孝全书》卷三《玉真先生语录内集》。以上文字系刘玉回答门徒“今净明教中下心修身之学、真忠至孝之道,紧要处乞示一二语”之问的内容。

[33]《净明忠孝全书》卷六《中黄先生问答》。

[34]如《净明忠孝全书》卷三《玉真先生语录内集》载刘玉言:“忠者,忠于君也;心君为万神之主宰,一念欺心即不忠也。”

[35]如《净明忠孝全书》卷六《中黄先生问答》言:“珍啬元气,深知天命,长养道胎,继续正脉,是谓至孝。”

[36]如《净明忠孝全书》卷三《玉真先生语录内集》言:“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触物。”

[37]《净明忠孝全书》卷二《净明大道说》。

[38]《净明忠孝全书》卷五《玉真先生语录别集》。

[39]《净明忠孝全书》卷三《玉真先生语录内集》。

[40]《净明忠孝全书》卷五《玉真先生语录别集》。

[41]《净明忠孝全书》卷三《玉真先生语录内集》。

[42]张珪:《净明忠孝全书·序》。

[43]《净明忠孝全书》卷二《净明大道说》。

[44]《净明忠孝全书》卷六《中黄先生问答》。

[45]如《净明忠孝全书》卷五《玉真先生语录别集》曾阐释许逊所降“八宝垂训”道:“君了之致乎道者八,八宝是也。比干死谏,谓之忠;大舜终身,谓之孝;善卷杀身,谓之廉;南容复圭,谓之慎;荣期安贫,谓之宽;颜子箪瓢,谓之裕;叔度洪量,谓之容;公艺恕己,谓之忍。如是之人,位列仙班。”

(《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