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全真七子“入门”次序略考


来源: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郭 武    发布时间:2014-12-16 14:20:40    阅读次数:1155


“全真七子”是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传教时所收的七名高徒。王重阳在收服“全真七子”之前,曾于陕西收有史处厚、严处常、刘通微等弟子[1];而在山东传教时,亦有大批信徒皈依其门下[2]。是故,“全真七子”实际上并非是王重阳仅有的七名弟子,而不过是王重阳众多门徒中的“骨干”。这七位弟子之所以能在后世全真道中享有崇高地位,乃与其曾各自开创有全真支派有关[3]

有关“全真七子”皈依王重阳门下的情况,史书多有记载,学术界也多有谈论。不过,当今学术界对于“全真七子”皈依王重阳门下之次序的认识和表述,却多存在着混乱甚至错误。例如,较早对全真道进行研究的陈垣先生所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言此“次序”为: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4]。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则言此“次序”为: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5]。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又言此“次序”为:马钰、谭处端、丘处机、王处一、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6]。如此等等。鉴于学界的表述十分混乱,而“全真七子”之皈依王重阳门下的“次序”又是全真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且是作为历史学者的我们必须彻底搞清楚而不能含而糊之的问题,故笔者曾对各种有关全真道的史料进行了筚理,试图对诸家说法究竟孰对孰错作一判定。但筚理的结果,却是发现诸家的说法竟无一正确,“全真七子”之皈依王重阳门下的正确次序实际上应为:马钰、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刘处玄[7]。以下分别考述之。

(一)马钰

马钰(11231183)本名“从义”,字“宜甫”,世为陕西扶风人,五代兵乱时迁居山东宁海。传说,其母唐氏怀他时曾梦见麻姑赐金丹一粒,“吞之,觉而分瑞”[8]。幼儿时代,马从义又“常诵乘云驾鹤之语,梦中屡从道士登天”[9],似乎早已注定会成为一名道士。

金大定七年(1167)七月,王重阳竹冠弊衣、携笠策杖,来到了山东宁海,在当地名儒范明叔家中的南园遇仙亭憩息;后马从义也接踵而至,二人“四目相视,移时不已”[10],相互施礼之后,竟“欢若亲旧”[11]。相传,之前马从义在范明叔家饮酒时,曾赋诗一首曰:“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衔杯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此次于范家遇王重阳时,马从义问其从何处来,王重阳答道:“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12]令马从义颇感吃惊。后二人“相与谈玄,不觉席上生风”,于是马从义便对王重阳“待以师礼”[13],并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在马从义家居住期间,王重阳正式打出了“全真”的旗号,将住所命名为“全真庵”,史书称:“全真之名,始于此矣。”[14]由于马从义乃王重阳创教后所遇第一人,再加上王重阳临终前曾将掌教重任传给了他,故人们一般将其视为是皈依王重阳最早的“大弟子”。

但事实上,此时的马从义并未正式皈依王重阳,他对王重阳“待以师礼”,更多的乃是一种对道友的尊敬。据史料记载,王重阳在马家居住时,曾为了让马从义皈依自己而费尽心机。起初,王重阳只是试图运用诗文令马从义认识人生短暂、命运无常,进而弃家入道、皈依自己,如他曾作诗二首曰:“圈眼王三乞觅时,被人呼作害风儿。五般彩色于身见,一点灵光只自知。贴观一收八句字,指期须显七言诗。长街两面诸豪富,不道蚕归是阿谁。”“白为骸骨红为肌,红白装成假合尸。昨日尽呼重阳子,今朝都看伴哥儿。别躯异体皆非悟,换面更形总不知。世上枉铺千载事,百年恰似转头时。”

同时,王重阳还将这二首诗贴于背上,整日在宁海街市上行乞,企图以此“诱马钰同去乞觅”[15]。但是,马从义却因“家事所系”[16],故未能下定决心弃家入道。为了促使马从义醒悟,王重阳决定于当年(1167)的十月份 “锁庵斋居百日”[17],以异迹来震醒马从义。据载,王重阳在此期间曾多次让自己的“阳神”出窍,来到马从义堂屋内与他攀谈;与此同时,马从义曾派人悄悄地前往庵中察看,却见王重阳在庵中“俨然默坐”[18]。这令马从义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此期间,王重阳还向马氏夫妇施行了著名的“分梨十化”,即“每十日索一梨,分送于夫妇,自两块至五十五块;每五日又赐芋栗各六枚”,同时“每分送则作诗词或歌颂,隐其微旨”,以图马氏夫妇知“达天地阴阳奇偶之数,明性命祸福生死之机”[19],进而大彻大悟。对王重阳的“分梨十化”,后人解释道:“芋者,遇也。梨者,离也。立遇则离分之义。又,分者,损之又损也。五十有五者,天地奇偶之数也。欲使离其亲戚里閈,以至无所不离耳。”[20]总之,经过一番教化,马从义终于下定决心出家修道了。大定八年(1168)正月十一日,锁庵百日的王重阳启门而出,正式将马从义收为弟子,并为他取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21]。此后,马钰将家产付予三个儿子,又与其妻孙氏脱离婚姻关系,“弃金帛如弊履,视妻子如路人”[22],整日随王重阳在街上乞食,“易服而道焉”[23],算是真正地出了家。

(二)丘处机

继马钰之后,第二个进入王重阳门下的人是丘处机。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世为登州栖霞人,幼即“敏而强记,博而高才”,有善相者以其“眉宇闲旷,举措详雅”而预言他将来必为“帝王师”[24]。尚未成年之时,丘处机即酷慕道教成仙之说,“非长生久视之说不道也,非骖鸾跨凤之语不咏也”[25]

金大定六年(1166),十九岁的丘处机为学仙而“递居崐崳山”[26];次年(1167),丘闻知王重阳在宁海全真庵修行,便前往求教。王重阳一见丘处机,“知其非常人也”[27],便非常喜爱,“与语终夕,玄机契合”[28],故特赠其《金鳞颂》诗一首,以表达自己的“器重”心情,诗曰:“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29]丘处机“拜而受之”,愿从此“旦夕亲侍左右,甘洒扫之役”[30],并“遂执弟子礼”[31],正式成为了王重阳的弟子。

关于丘处机皈依王重阳的时间,《金莲正宗记》卷四言是“丁亥(1167)春”,这是错误的,因为王重阳于这年七月才抵达宁海,不可能在当年春天就收丘处机为弟子。《七真年谱》明确记载,丘处机皈依王重阳时在大定七年(1167)九月,仅晚于马钰,故其应为王重阳门下“二弟子”[32]。各种史书多将丘处机排在“全真七子”的第四位,次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这是以王重阳去世后“全真七子”执掌教门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

(三) 谭处端

“全真七子”中第三个进入王重阳门下的人是谭处端。谭处端(1123-1185)初名“玉”、字“伯玉”,后经王重阳改名为“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谭氏世为山东宁海人,幼即“骨相不凡”,及长而“以孝义见称,其于经史靡不涉猎”[33],后来因醉卧雪中而感“风疾之痹”,瘫痪不起。为了治病,谭处端曾四处求医,但“针药甚多,皆莫能效”[34]。谭氏自知此病非药物可治,乃暗诵《北斗经》以求神助,梦中果见北斗星君降临,“自是归道之心遂决”[35]

大定七年(1167)冬天,谭处端闻知王重阳在马钰家中修炼,便扶杖前往求见,乞为弟子。起初,王重阳闭门不见,谭氏乃在外坚守不走,并叩头不已。王重阳见他入道心诚,便打开门扃,以为有“仙缘所契”,并将他留宿庵中,同榻而卧,二人“谈话亲密,过于故交”[36]。时值严冬,大雪纷飞,谭处端颇感不胜其寒;王重阳伸出双脚,令谭氏抱住,不一会,谭处端便感到暖热异常、大汗淋漓,如置身甑笼中一般。第二天一早,王重阳起来后先用水洗手,然后命谭氏用洗手水洗脸;谭处端洗完脸后,忽感“旧疾顿愈”且“四体轻健,奔走如飞”[37],方知王重阳真是异人,从此“愿推诚心,终身事之”[38]。谭妻严氏见丈夫一夜未归,便来到马家诘问,却反收到了谭处端的一纸休书。王重阳见他能勇断俗缘,甚为赞赏,于是授以秘诀,并为他取了道名道号,正式将其收为全真弟子,还赠诗一首曰:“超出阴阳造化关,一心向道莫回还。清虚本是真仙路,只要安居养内颜。”[39]

自此,谭处端便“灭人我,绝思虑,戴青巾,穿纸布”,辞亲戚,别乡党,“从祖师左右,南游汴梁,朝参夕请,多得玄旨”[40]

(四)王处一

谭处端之后,又有王处一于大定八年(1168)春二月皈依王重阳。王处一(1142-1217)号“玉阳”(一说字“玉阳”、号“全阳子”,又说号“华阳子” ),世为宁海东牟人,幼即“悟生死之理”[41],“好诵云霞方外之语”[42],曾于山中遇一老人谓之:“子异日扬名帝厥,为道教宗主。”[43]此后便“语言放旷,不与世合,行止颠狂”[44]。一天,忽作颂道:“争甚名?竞甚利?不如闻早修心地。自家修证自前程,自家不作为群类。”[45]

大定八年(1168)春二月,王处一隐居于文登仙山庵,闻王重阳事迹,遂往宁海全真庵谒见并请求执弟子礼。王重阳“知其为玄门大器,遂从其请”[46],乃携其至崐崳烟霞洞,授以正法并赠其“处一”道名。大定九年(1169)四月,王处一奉命在铁查山修炼,王重阳则与马钰等人自文登归宁海;当王重阳等人行至距铁查山二百余里处的龙泉时,正值烈日当空,王重阳遂撑伞而行。传说,王重阳手中的伞忽然间腾空而起,飘飘而去,堕于铁查山王处一修炼处;王处一拾伞一看,却见伞柄上写有“玉阳子”(又作“   阳子”) 字样,遂以之作为自己的道号。

(五)郝大通

王处一之后,皈依王重阳的“全真七子”人物是郝大通。郝大通(1140-1212)初名“升”(或说名“璘” ),号“恬然子”,自称“太古道人”,后改名“大通”,号“广宁子”[47],家世山东宁海。据说,他曾梦见神人示以《周易》秘义,“由是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并“厌纷华而乐淡薄,隐德于卜筮中”[48]。《金莲正宗记》卷五载:“(郝大通)事母至孝,资质丰美,不慕荣仕,深穷卜筮之数,黄、老、庄、列(之书)未尝释手,凡遇林泉幽寂之地则徘徊而终日忘返。”《甘水仙源录》卷二《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又载:“(郝大通)禀赋颖异,识度夷旷,萧然有出尘之资;读书喜《易》,研精尤甚,因洞晓阴阳律历之术;不乐仕进,慕司马季主、严君平之为人,以卜筮自晦。”

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初到山东宁海时,见郝大通行卜于市中,以为郝氏“言动不凡,仙质可度”,故“思所以感发之者”,便走上前去,背对郝大通而坐;郝大通道:“请先生回头。”王重阳对答道:“君何为不回头耶?”郝大通听罢“悚然异之”,遂起身行礼,邀王重阳至僻静处“而请教焉”[49]。一席谈话之后,郝大通大彻大悟,“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50]。为了感谢王重阳的教诲,郝大通献诗一首道:“同席诸君乐太古,未明黑白希夷路。今朝得遇达人吟,伏望先生垂玉句。”王重阳也作诗答道:“口爱郝公通上古,口谈心甲神仙路。足间翠雾接来时,日要先生清静句。”[51]

本来,王重阳是欲在此时收服郝大通的,但是,郝却“以有老母,未即入道”[52]。大定八年(1168)三月,郝大通方才下定决心皈依王重阳,亲往崐崳山烟霞洞礼王重阳为师;王重阳受拜之后,脱下自已的衲衣并扯去袖子,将它送与郝大通说:“勿患无袖,汝当自成。”旁人认为这是王重阳的“传法之意”[53]

(六)孙不二

孙不二(1119-1182)世为宁海人,本是马钰之妻。传说其母怀她之时,曾梦见七只仙鹤舞于庭院,其中一只扑入怀中,“觉而有娠,乃生是女”。孙不二自小“性甚聪慧,在闺房中礼法严谨,素善翰墨,尤工吟咏”,嫁给马钰后曾生有三子,“皆教之以义”。[54]

王重阳抵达宁海后,被马钰迎入家中居住,得马氏夫妇“敬之若神,事之若君”[55]。然而,马、孙二人却并未立刻皈依王重阳,而是持一种半信半疑的观察态度,且一时未能斩断情丝而决心出家。面对这种情况,王重阳一方面竭力向他们宣扬人生短暂,另方面则屡屡向他们展示自己的神异,如他曾画骷髅像示马、孙二人,并作颂曰:“堪叹人人忧里愁,我今须画一骷髅。生前只会贪冤业,不到如斯不肯休!”[56]

对王重阳苦口婆心的劝诫,孙氏“始然未纯信”;于是,王重阳便开始 “屡示神变,权以化之”,其过程即是我们前面谈到过的“分梨十化”,但孙氏对此却“始终不悟”[57]。于是,王重阳又再显异迹。一天,只见王重阳酩酊大醉,径直走入孙氏卧室,躺在孙氏的床上;孙氏大怒,斥责王重阳“非礼”,并锁上卧室门,令家仆快去喊马钰前来看王重阳的“丑态”。马钰听家仆报告完后,奇怪地说:刚才重阳先生和我在一起谈玄论道,寸步未离,怎么可能分身跑到孙氏的卧室中去呢?于是急忙跑往孙氏卧室,叫孙氏开门;进去一看,却见室内空空如也,哪儿有王重阳的影子?夫妇二人又悄悄前往“全真庵”窥探,只见王重阳正在庵中酣睡。从此,孙氏才对王重阳“始生敬信”[58]。马钰出家后,孙氏“尚且爱心未尽,犹豫不决”[59],不肯皈依王重阳。又一天,王重阳画了一幅反映天堂美景的画,向孙氏出示,并对她说:“果能出家,决有此报。”经过长期的教化,孙氏终于大彻大悟,于大定九年(1169)四月“抛弃三子,屏绝万缘”,正式往“金莲堂”拜王重阳为师,出家入道[60]。王重阳赐她道名“不二”、道号“清静散人”,授之以天符云篆秘诀,并赠诗一首云:“分梨十化是前年,天与佳期本自然。为甚当时不出离,元来只待结金莲。”[61]

(七)刘处玄

在“全真七子”中,刘处玄可算是王重阳的关门弟子。刘处玄(11471203)字“通妙”(又作“道妙”),号“长生子”,山东东莱武官庄人。传说他的母亲在怀他时,曾梦见一位白衣老翁指着西南方向对她说:你看见哪儿有一棵玉树了吗?玉树上有四个枝,每枝又各有一匹金叶,你可以取其中之一,将来必生异人。刘母刚动念去取,却见金叶自动坠落于她的手中,仔细端详金叶时,又见金叶变作金蝉飞入她的口中。母亲怀胎十三个月后,刘处玄终于诞生;据说他出生那天夜里,有两道紫气从太基山横贯其家。刘处玄少时即有“栖隐之志”,常常盘桓于武官庄外二里处太基山中的“道士谷”。到了结婚年龄时,刘母欲给刘处玄提婚,他却借口“素有学道之志”而不应允[62]

大定九年(1169)春天,刘处玄忽然在邻居家壁间“人所不及处”发现二首墨迹未干、未落姓名的诗颂,诗的末句云:“武官养性真仙地,须作长生不死人。”[63]。刘氏读后未解其意。这年九月,王重阳与马钰、谭处端、丘处机等人来到东莱,刘处玄与母亲一同前往参谒。王重阳问他道:“壁间墨痕,汝知之乎?”马、谭、丘三人也相顾而笑,刘处玄猛然悟出年初时所得诗颂乃是王重阳“神通变现,之所以相惊也”,于是对王重阳更加敬重、佩服,“镂肝荐诚,刻骨效盟,负几杖,执巾瓶,左右惟命,死生自程”[64],一心追随王重阳。王重阳爱其殷勤,美其专精,顾其神彩之不群,乃赞叹他道:“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黄尘。”又赠诗一首道:“钓罢归来又见鳌,已知有分列仙曹。鸣榔相唤知予意,濯出洪波万丈高。”[65]

然后,王重阳为刘氏赐名“处玄”、字“通妙”,又以年初所赠诗云“武官养性真仙地,须作长生不死人”语意,为刘氏取道号曰“长生子”。对这个资质甚高的关门弟子,王重阳给予了非常的器重,曾对他“尽付其四象五行”[66],悉心予以指点,临终时又命他与马钰、谭处端、丘处机等四人“主掌教门”[67]

(八)结论

由上可知,“全真七子”皈依王重阳门下的具体时间及其过程为:1.马钰,大定七年(1167)七月在范明叔家得遇王重阳并“待以师礼”,大定八年(1168)正月经王重阳反复“教化”后方正式出家;2.丘处机,大定七年(1167)九月亲往宁海全真庵求教于王重阳,从此“旦夕亲侍左右,甘洒扫之役”并“遂执弟子礼”;3.谭处端,大定七年(1167)冬得王重阳治愈旧疾,自此“从祖师左右”而“终身事之”;4.王处一,大定八年(1168)春二月往宁海全真庵谒见王重阳并请求执弟子礼,王重阳“知其为玄门大器,遂从其请”; 5.郝大通,大定七年(1167)曾遇王重阳于卜市,但“以有老母,未即入道”,至大定八年(1168)三月方亲往崐崳山烟霞洞礼王重阳为师;6.孙不二,早曾于马钰家中遇王重阳,但“始然未纯信”,至大定九年(1169)四月始“抛弃三子,屏绝万缘”而往“金莲堂”正式拜王重阳为师;7.刘处玄,大定九年(1169)春天曾在邻家壁间得王重阳匿名诗,九月王重阳来到东莱,遂与母亲一同前往参谒之,悟前所得诗乃王重阳“神通变现”,遂“镂肝荐诚,刻骨效盟”,成为王重阳的“关门弟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全真门徒中,最得王重阳器重的当推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四人。王重阳曾作《竹杖歌》一首,内有“海上专寻知友来,有谁堪可教依托?昨宵梦里见诸虬,内有四虬能跳跃”[68]之言,其意即指马、谭、刘、丘四人可担重任。临终之际,王重阳又安排马、谭、刘、丘四人相继“主掌教门”,将后事安排妥当后方才辞世;这种安排,令日后全真道的领导工作有了一个稳定的秩序。

(作者按:本文之主要内容和文字,多取自拙著《全真道祖王重阳传》第六章《广收门徒,培养骨干——王重阳对全真道的建设()》,特此说明。)

 

注释:

[1] 见《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道藏》本。

[2] 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一记载,王重阳在山东建立“三教七宝会”(文登)、“三教金莲会”(宁海)、“三教三光会”(福山)、“三教玉华会”(蓬莱)、“三教平等会”(掖县)等全真道组织时,曾有大批信徒皈依其门下,“远近风动,与会者千余人”;又记王重阳为收服乡绅张德昭之子“小张哥”,而不厌其烦地“百方镌诲”。《重阳全真集》卷一中也有王重阳《邢公问七十二岁修行可否》诗,记其劝“邢公”入道修行事。

[3] “全真七子”所开创的遇仙、龙门、南无、嵛山、华山、清静、随山等全真道支派,在金元时期并无记载,其名称很可能是后世道徒所追加。清代道教学者、罗浮山酥醪洞主陈教友曾对全真道诸派法嗣详作考证,所著《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言:“考长春及诸真门人,无有以派名者;诸派之兴,其起于明代欤?”

[4]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页。

[5]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20页。后该书“增订本”又将此“次序”改为:马钰、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刘处玄、孙不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92页。

[6]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三卷,第35页。后该书于1996年出版“修订本”,亦依此说。

[7] 有关这一“次序”,笔者于1995年撰写《全真道祖王重阳传》时即已发现。该书后于2001年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但因内地学者不易见之,故特将有关内容析出而缀成此文,提交本次会议讨论。

[8][16][20]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一《马钰》,《道藏》本,下同。

[9][13][18] 《金莲正宗记》卷三《丹阳马真人》,《道藏》本,下同。

[10] 《重阳教化集》赵抗序,《道藏》本,下同。

[11] 《重阳教化集》范怿序。

[12][17][23] 《全真第二代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见《甘水仙源录》卷一,《道藏》本。

[14]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一《王喆》。

[15] 《重阳全真集》卷一,《道藏》本,下同。

[19] 《重阳分梨十化集》马大辨序,《道藏》本,下同。

[21]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一《马钰》。据此书言,马钰还有一“山侗”的小字,其来历是:“梦随(王重阳)入一山,及旦,祖师(王重阳)呼曰'山侗',因为小字”。

[22] 《重阳教化集》国师尹序。

[24][25] [28][30] 《金莲正宗记》卷四《长春丘真人》。

[26][29] 《历世真仙体道通续编》卷二《丘处机》。

[27][31] 《长春真人本行碑》,见《甘水仙源录》卷二。

[32] 这是以马钰于大定七年(1167)七月在范明叔家中遇王重阳后便“待以师礼”而言;若以大定八年(1168)正月马钰出家为其正式皈依王重阳的时间,则丘处机的“皈依”还当早于马钰。有关丘处机的入道时间和地点,近来赵卫东《丘处机早期活动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亦有讨论,《中国道教》,2005年第1期,第4849页。

[33][35][38]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二《谭处端》。

[34][36][37][39][40] 《金莲正宗记》卷四《长真谭真人》。

[41][43][45][46]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三《王处一》。

[42][43] 《金莲正宗记》卷五《玉阳王真人》。

[47] 有关郝大通的姓名字号,诸书记载不一。《金莲正宗记》卷五言:“先生讳璘,号恬然子,自称太古道人”,“重阳乃赐之法名曰大通,号广宁子”。《甘水仙源录》卷二则言:“师姓郝,名大通,字太古,道号广宁子”,“(王重阳)赐名璘,号恬然子”。《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三又言:“师名大通,字太古,宁海人,广宁其号也”,“祖师(王重阳)乃名之曰璘,道号恬然子”。

[48][50]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三《郝大通》。

[49][52][53]《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见《甘水仙源录》卷二。

[51] 《金莲正宗记》卷五《广宁郝真人》。

[54][59][61] 《金莲正宗记》卷五《清静散人》。

[55][57][58][60]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六《孙仙姑》,《道藏》本。

[56] 《重阳全真集》卷十。

[62][63]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二《刘处玄》。

[64][65] 《金莲正宗记》卷四《长生刘真人》。

[66] 《长生真人刘宗师道行碑》,见《甘水仙源录》卷二。

[67] 《长真子谭真人仙迹碑铭》,见《甘水仙源录》卷一。

[68] 《重阳全真集》卷九。

(参见丁鼎主编《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