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唐代女冠述略 尹志华


来源:(《中国道教》1996年第4期)     作者:尹志华    发布时间:2014-12-18 19:13:23    阅读次数:999


尹志华

道教在唐代由于受到皇室的尊崇、扶持而特别兴盛。当时上至将相士大夫,下至凡夫走卒,炼丹服药,入道仙游,蔚然成风。而女冠的大量涌现及其产生的多方面影响,更成为唐代道教兴盛局面中的一大特色。据《唐六典》卷四载,当时全国宫观总数达1687所,其中女冠观为550所。在京师长安,就有景云观(务本坊)、金仙观(辅兴坊)、玉真观(辅兴坊)、咸宜观(亲仁坊)等10来所大型女观[1]。本文拟对唐代女冠状况作一简要介绍。

唐代女冠的盛况,以众多公主的相继入道最为引人注目。据《新唐书》记载,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睿宗的女儿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玄宗的女儿万安公主、寿春公主,代宗的女儿华阳公主,德宗的女儿文安公主,顺宗的女儿浔阳公主、平恩公主、邵阳公主,宪宗的女儿永嘉公主、永安公主,穆宗的女儿义昌公主、安康公主等都曾入道为女冠[2]。这些公主,基本上是在皇帝掀起的崇道热潮中,自愿要求出家的。不过,也有因某种原因被假扮为道士的。如太平公主“则天皇后所生,后爱之倾诸女。荣国夫人死,后丐主为道士,以幸冥福。仪凤(676-679)中,吐蕃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3]。公主入道后,地位、特权不变。《唐会要》载,“天宝七年(748),皇女首道士万安公主出就金仙观,赐实封千户,奴婢,所司准公主例给付。”[4]《新唐书》亦载玄宗诏令说:“(公)主不下嫁,亦封千户,有司给奴婢如令。”[5]乃不仅如此,入道公主每年还能得到皇帝的额外赏赐,如“大和三年(829)正月敕:浔阳、平恩、邵阳三公主皆舍俗入道,宜令每年各赐封物七百段疋”[6]。正因为入道后依然可以过奢华的生活,甚至在各方面更自由,所以众多公主相继出家。她们中很少有人能清净修持,相反,很多人在外面搞得乌烟瘴气,连皇帝也不得不出来干涉。如“永安公主,为道士。乾符四年(877),以(该公)主在外颇扰人,诏与永兴、天长、宁国、兴唐四(公)主还南内。”[7]当然,也有个别公主确实诚心向道,主动放弃世俗的各种特权,如玉真公主,“天宝三载(744)上言曰:‘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玄宗不许。又言:‘妾,高宗之孙,睿宗之女,陛下之女弟,于天下不为贱,何必名系主号。资汤沐,然后为贵?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帝知至意,乃许之。”[8]

众多公主的相继入道,无疑具有榜样作用。民间女子纷纷效尤,要求出家者难计其数。唐朝政府对出家一事控制得还是比较严的,一般不轻易给度牒。但每逢公主入道,皇帝往往要赐给各宫观一些度牒名额。这样一来,公主入道成了壮大道教阵营的重要契机。不仅如此,公主入道对提高道教的政治地位也有一定的作用。入道的公主一般要拜一位道士为师,从而使道士们得以有机会接近皇帝和权贵。唐代不少道士就是由于公主的提掣而飞黄腾达的。

唐代的女冠中,最庞大的一群乃是入道宫女。这是封建制度与统治者的崇道相结合的产物。唐统治者因自然灾异等原因经常出宫女,如:武德九年(626)出宫女三千余人[9],神龙元年(705)亦出宫女三千人[10],大历十四年(779)出宫女百余人,贞元二十一年( 805)出宫女三百人,元和八年(813)出宫女二百车,越二年又出七十二人,开成三年(838)三月出宫女百余人,宝历二年(862)敕放宫女三千人[11]。这些被放出来的宫女,并非全都获得了自由。而是有相当多的人又被遣送入道。如唐文宗在开成三年(838)六月就曾“出宫女四百八十,送两街寺观安置”[12]。当时一些诗人,还写诗来欢送宫女入道。如李商隐就写过首《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的诗。这些被度为女冠的宫女,一般安置在入道公主的宫观中,服侍那些公主。即使公主“飞升”后,她们仍然不能获得自由,而必须供奉着公主的遗像,彼此终老。卢纶的《过玉真公主影殿》说:“夕照临窗起暗尘,青松绕殿不知春。君看白发诵经者。半是宫中歌舞人。”这正是被封建帝王强制遣送入道的宫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

唐代毕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较为开放的时代,因而女冠们在社会交往方面还是享有较大的自由。当时不少诗人与女冠有过交游,并留下了一些酬赠诗篇,如温庭筠《赠张炼师》、李商隐《别智玄法师》、女冠鱼玄机《冬夜寄温飞卿》、李季兰《道意寄崔侍郎》等等。此外,从一些诗人的作品如司空曙《题玉真公主池院》、白居易《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等可以看出,唐代的女冠观对外开放,准许游人参观,甚至可出租房子给士子居住。这就为女冠们结识社会各界人士创造了条件。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年轻女冠与士子发生恋情乃是很自然的事情。这在唐人作品中屡有反映。然而,唐代的女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入道宫女,而这些宫妇是没有还俗自由的。可是与士子发生恋情的女冠又往往以入道宫女居多,因为他们的入道乃是被迫的,她们理所当然渴望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一位姓宋的宫女就曾经与著名诗人李商隐相恋。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篇,即是写他与该女冠的相思之情[13]。当然,他们的爱情同样受到了阻挠而没有成功。

唐代女冠盛况空前,其中不乏才艺超群者。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驰骋当时诗坛的两位女冠:鱼玄机与李冶。

鱼玄机,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人。性聪慧,好读书。及笄,补阙李亿纳为妾。夫人妒,不能容,亿遣隶咸宜观为女道士。工诗,其“风月赏玩之句,往往播于士林”[14]。后因笞杀侍婢罪被京兆尹温璋判处死刑,死年约27岁。有诗集一卷(约50首)传世。其诗婉倩悲凄,多抒发妇女幽怨之情。如“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赠邻女》)、“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隔汉江寄子安》)等句均直抒胸臆,毫无遮饰。这种诗风跟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是分不开的。

李冶,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年六岁时,作《蔷薇》诗说:“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之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既长,入道为女冠,时往来剡中,与陆羽、刘长卿、释皎然等交往,刘长卿称之为女中诗豪。她的名气曾引起皇帝的注意,其《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诗即自叙说:“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后因上诗叛将朱泚,被德宗捕杀。她的诗以五言见长,多赠人及遣怀之作,今存十余首。时人对其诗评价很高,认为“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如‘远水浮仙掉,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15]。

唐代女冠中,因道行高超而被列入各种《仙传》者,人数亦颇为不少。下面择其事迹较著者述之。

黄灵微,一作黄令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少即好道,丰神卓异。十二岁度为天宝观女道士。驻颜有术,年八十,发白面红,貌如处子,时人号为“花姑”(或作“华姑”)。自唐初往来江浙湖岭之间,名山灵洞,无所不至。听说临川的南边有南岳魏(华存)夫人修炼的仙坛,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长寿二年(693)访问洪州西山胡超天师(即胡慧超),获知其处。发掘地下,得魏夫人昔日所用之物多件。武则天闻之,尽收入宫内。黄氏置精舍于仙坛西南之井山,时闻仙梵之音,环坛五七里间莫敢樵采。景云(710-711)中,受唐睿宗之命修法事,于坛西建洞灵观,度女道十七人住持。玄宗时,醮祭不绝。开元九年(721)无疾而终,传为尸解[16]。

谢自然,果州南充(今属四川)人。自幼入道,常诵读《道德经》、《黄庭内景经》。十四岁绝粒不食。每焚修瞻祷王母、麻姑,慕南岳魏夫人之节操。年四十,出游青城、峨嵋、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不久离蜀,历京洛,抵江淮,遍览名山洞府灵迹之所在。《墉城集仙录》说她在唐德宗贞元三年(787)三月,于果州开元观诣绝粒道士程太虚受《五千紫文宝箓》。《续仙传》称自然闻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居玉霄峰,有道孤高,遂师事三年,几经周折,终得传承上清法。贞元六年(790)四月,刺史韩情欲试其道法,把她关在一间屋子里整整一个月,出而容颜不变,声气朗然。韩情敬服,即让女儿拜她为师。贞元九年(793)谢自然告请于刺史李坚,筑室于金泉山修炼。其神异事颇多,据称山神曾告诉她将授东极真人之位。贞元十年(794)十一月十二日“白昼升天”。节度使韦皋秦闻于朝[17]。

卢眉娘,南海(今属广东)人。自幼聪慧,工巧无比。能在一尺帛上绣《法华经》,字小如粟米。又能以丝一缕作飞仙盖五重,中有十洲三岛。时人称为“神姑”。永贞元年(805),南海太守将她上贡给朝廷。但她志在清虚,不愿呆在宫中。宪宗皇帝于是将她度为道士,放归南海,赐号“逍遥”。卢眉娘还善写诗,今存其唱和卓英英《锦城春望》诗颇见功力,且具极为浓厚的仙家韵味。诗云:“蚕市初开处处春,九衢明艳起香尘。世间总有华事,争及仙山出世人。”《墉城集仙录》说她归南海后,“数年不食,常有神人降会。一旦羽化,香气满室”[18]

柳凝然,一作默然,字希音,河东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居家奉佛。夫亡,出家修道。先后于天台、衡山受灵宝、上清法箓。后居王屋山司马承祯旧居。精诚斋戒,严守操履,数十年如一日。募资建老君像十余尊,为时人所推许。长庆元年(821),遇道士徐某,称得司马承祯(《坐忘论》)。柳氏广为刊布,而以世间流行的七篇本《坐忘论》为道士赵坚所作。天成五年(840)卒于东都圣真观[19]。

李腾空,宰相李林甫之女。虽生长富贵,志慕清虚,每欲出家修道,父母不能夺其志。唐德宗贞元(785—805)中,与蔡寻真(侍郎蔡某之女)相友入庐山,学三洞法,以丹药、符箓救人疾苦。周围百姓感激她们,常于三元八节聚集于瀛真洞,敬拜二人。九江太守奏报于朝廷,昭德皇太后赐以金帛、田土。德宗敕令于其地修建宫观,并赐名为“昭德宫”[20]。

唐代女冠的阵容,可以说是历代之中最为壮观的。而如此多的公主入道为女冠,更是为其他朝代所未曾有的现象。这与唐王朝自始至终的崇道政策是分不开的。

注释:

[1] 《唐会要》卷五十“观”。

[2][3][5][7][8] 《新唐书·诸帝公主传》。

[4][6] 《唐会要》卷六“杂录”。

[9] 《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10] 《新唐书·中宗本纪》。

[11] 《唐会要》卷三“出宫人”。

[12] 《旧唐书·文宗本纪》。

[13] 参见董明钧《李商隐传》,台北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5年版。

[14] 《唐才子传》卷八。

[15]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

[16] 《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五。

[17] 《续仙传》卷上。

[18] 《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六。

[19] 陈垣《道家金石略·大唐王屋山上清大洞三景女道士柳尊师真宫志铭》。

[20]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五。

(《中国道教》1996年第4期)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