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新世纪道教研究展望 尹志华


来源:(《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4期)    作者:尹志华    发布时间:2014-12-18 19:20:19    阅读次数:937


尹志华

在二十世纪里,我国的道教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世纪之初罕有学者研究道教,到世纪之末道教研究机构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变化不可谓不大。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道教研究正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成为一门“显学”。那么,在新的世纪里,道教研究将呈现出哪些新气象呢?本文拟对道教研究的重点、难点,亟需加强研究的领域,以及如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等,略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重点

《老子道德经》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我们研究道教,搞清道教的历史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历史中,而是要在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挖掘道教文化中的优良成分,使之在现代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应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可喜的是,教界和学界的有识之士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因而在庐山举办的两届道教文化研讨会,都以“道教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主题。目前教内外研究得比较深人的是道教的环境保护思想。张继禹道长主编的《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一书已出版,四川大学陈霞教授和笔者共同承担的《道教与可持续发展》课题也已经完成,陈霞教授和笔者等5人正在申请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道教生态思想研究》。展望未来的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1)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道教认为“长生之本,唯善为基。”在道教教义中,伦理道德教化占有重要的比例。挖掘、整理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伦理道德建设和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道教的心理调适功能。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而道教的“性命双修”方法,炼形与修心并重,对于调适心理,有一套独特的办法;如何将其用于心理治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3)道教的人生智慧。道教中包含着许多人生哲理,给人一种安身立命的智慧,让人过一种自然纯朴、恬适自在的生活,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享受艺术般的人生。如何深人挖掘道的人生智慧,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4}道教的养生方法。人类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追求健康长寿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而道教中有各种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需要加以深人研究,并结合时代特点,发扬光大。

二、难点

道教研究虽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与其他宗教相比,由于研究人员相对较少,受学界重视的程度也相对较轻,因此,还存在着许多难点,尚未弄清。

(1)道教的创立过程。虽然学界已普遍将东汉张陵创教作为道教形成的标志,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定论似乎还需要再斟酌。有的学者认为在张陵之前存在着原始道教。有的学者则认为,张陵的事迹太模糊,创教者究竟是何人,还需要再探究。张陵究竟在什么地方创教,现在也有不同说法。还有的学者则以“正统性”为标准,将道教的正式成立后推到晋代甚至南北朝。可见,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道教经书的时代判定。道经大多托之神授,故而其时代颇难判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以集体之力撰写的《道藏提要》,对《道藏》中的经书基本上都作了时代判定。但许多判定太笼统,有些判定根据不足,有些判定明显有误。我们期待着从事道教文献研究的学者能够推出一本《〈道藏提要〉辩证》。

(3)早期天师道的经典。由于史书对于早期天师道的记载太简略,而道教诸书中关于早期天师道的经典又记载不一,特别是早期天师道的经典大多没有流传下来或是混入其他经典中,所以,如何判定早期天师道的经典,是一个学术难题。例如,《老子想尔注》,国内学者基本认定为张陵或张鲁所作,日本学者则认为是魏晋或南北朝时人所作。

(4)关于三清尊神的起源和形成。一种观点认为三清是模仿佛教三身而来,一种观点认为三清的根据是道教的“三一”观念,一种观点认为三清是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三大道派思想互相交融的产物,还有一种观点则是综合上述三种观点。关于三清名号出现的时间以及神格地位确定的时间,更是异说纷呈。这一问题的研究要有所突破,一方面有赖于新材料的发现,另一方面则有赖于有关道经的时代的准确判定。

(5)关于玉皇。一是对于“玉皇”名号的出现时间,看法不一。二是玉皇神格地位的演变过程和演变原因,还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6)内丹学。关于内丹学的起源,有的学者远推至先秦时期,有的学者则认为汉代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乃是一部内丹书,较多的学者则以隋代的苏元朗为内丹学的首倡者。关于内丹学是由哪些方术发展而来,目前较少研究。内丹学的理论基础、内丹学对宋元明清思想史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7)钟离权和吕洞宾。钟、吕在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关于他们的真实情况,却是非常模糊。他们是传说人物还是实有其人?他们的事迹哪些是传说,哪些是史实?他们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物?署名钟、吕的大量著作,哪些可以确定为他们所著?这些都是难题。

三、亟需加强研究的领域

道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它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学术界对道教的某些领域比较重视,研究的人非常集中,而另一些领域则乏人问津。这种状况一方面容易导致重复劳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道教学术的整体发展。下面列出笔者认为亟需加强研究的领域。一管之见而已,还望方家指正。

(1)道教哲学通论。虽然目前已出版两部名为《道教哲学》的著作,但很遗憾,我们难以将其看作是完整、系统的道教哲学通论。其中一部是根据作者对道教哲学主题的理解,选择道教科仪、重玄学、内外丹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另一部则是按照西方哲学的模式,从世界观、人生观和认识论三个方面来考察道教哲学,因而没有很好地反映出道教哲学的特质。我们期望学界加强对道教哲学的整体研究,将来出版一部《道教哲学通论》。

(2)道教神仙研究。道教信奉众多的神仙,神仙信仰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显著特点之一。然而学界对道教神仙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除了对三清、玉皇、西王母、八仙等有较多的探讨之外,对其他众多的神仙则研究甚少。2000年10月由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举办的道教文化研讨会,特以神仙信仰为主题,其意即在呼吁人们重视对道教神仙的研究。

(3)教派研究。道教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教派,对这些教派进行深人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仅有关于天师道、楼观道和净明道的教派史著作问世。因此,教派研究亟需加强。

(4)地方道教研究。搞好地方道教研究,对于区域文化研究、地方志书的撰写,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出版《武当道教史略》、《苏州道教史略》、《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陕西道教两千年》等。我们期望更多的地方道教史著作问世。

(5)道教老学研究。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曾指出:“历代道教徒莫不尊老子、注《老子》,故论道教思想当以有关老子之著作为主。”(《道教史琐谈》)道教老学业已引起学界的重视,然而其研究大多集中在重玄学派对《老子》的注疏,对唐以后的道教老学著作则不甚留意。事实上,宋元道教老学在思想史上也有重要的影响。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有一部完整的《道教老学史》问世。

(6)道教劝善书研究。道教劝善书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研究道教劝善书的学者寥寥无几,研究著作更是有如凤毛麟角。这一状况与道教劝善书的重要影响显然是不相称的。搜集、整理、研究道教劝善书,应该成为道教研究的重要课题。

(7)道教医学研究。仙道贵生,道教徒出于习医自救、济世利人之目的和宗教情怀,历来重视研习医药,乃至有“十道九医”的说法。道教医家对中国传统医学发展曾做出过十分巨大的贡献。然而过去学术界受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在论及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史实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回避一些医药学家的道士身份,掩盖道教对中医发展的影响和积极作用。这种状况不能不说是中国医学文化史研究中的一大缺憾。不过,现在已有不少学者重视道教医学的研究,撰写了一些论著。特别是盖建民博士的《道教医学》一书,对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作了深人、系统的研究。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目前学界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肯定道教医学存在、论述道教医学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等方面。这是必要的,但研究不能只限于此。接下来需要对道教医学本身进行深人的研究,即对道教方药、治疗方法进行专业的研究,使之能够应用于临床治疗,成为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有一批掌握了医学专业知识和道教专业知识的人才,投人到该领域的研究之中。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对道教医学很关注,因为道教医家(特别是孙思邈)主张不用动物入药(详见《千金要方》卷一《序例·大医精诚第二》)。现代环保人士希望能从道教中找到虎骨等名贵药材的替代品。

(8)道教与佛教关系研究。道教与佛教在历史上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对佛道关系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弄清佛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一课题已引起学界的注意。李养正先生著有《佛道交涉史论要》一书,教育部已将《儒释道三教关系史》作为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项目,面向全国招标。可以预见,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深人。

四、新领域的开拓

虽然目前的道教研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但是我们远没有穷尽道教的方方面面。在道教中还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开拓。下面略举几例,以抛砖引玉。

(1)道教符箓研究。符箓在道教中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的。然而学界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诚然,符箓一直在道教中秘传,学者很难解读,因而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期望教界与学界携起手来,共同攻克这一难题。

(2)道教雕塑艺术研究。道教神仙造像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希望有人能够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

(3)道教绘画艺术研究。《道藏》中有许多图像,著名的如《三才定位图》、《太平经》中的《乘云驾龙图》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遍布于道教宫观中的壁画,更是道教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历代善画的道士亦比比皆是,如唐代的张素卿、元代的黄公望、张雨、倪攒等,均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大家。道教绘画艺术应该成为中国美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4)道教宫观建筑研究。道教宫观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而其表现出来的顺乎自然、溶于自然的特点,则对我们今天的建筑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因此,道教官观建筑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5)道教政治学研究。道教本着“济世利人”的精神,对现实政治问题也十分关注,提出过许多治国安民思想。道教认为“国犹身也”,治国之道与治身之道是相同的。相比之下,儒家则是以治家之道治国。二者相互补充而构成中国传统政治学说。目前学界对儒家的政治学说有比较充分的研究,而道教的政治学说则没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希望这一重儒轻道的状况能有所改观。

笔者才疏学浅,然为繁荣道教学术计,冒昧提出以上见解,自知谬误难免,期待批评指正。

(《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4期)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