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汕尾陆河民俗保留中原古文化遗风


来源:中新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07 13:47:40    阅读次数:938


据《汕尾日报》报道,汕尾陆河县是一个纯客家县,有着浓郁的山区客家特色。特别是陆河客家人世代过着艰苦朴素、和谐互助的山区生活,把迁移带来的中原古老文化遗风糅合进当地生活环境当中,形成了有当地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

\

资料图

据《汕尾日报》报道,汕尾陆河县是一个纯客家县,有着浓郁的山区客家特色。特别是陆河客家人世代过着艰苦朴素、和谐互助的山区生活,把迁移带来的中原古老文化遗风糅合进当地生活环境当中,形成了有当地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

“走黄巢”。陆河端午节有着与众不同的习俗,那就是“走黄巢”。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离家出走”,到山上或者野外躲半天,或中午时分或下午时分才回家,并采些“山鸡米”、“车前草”等青草凉药。“走黄巢”有两个时间段,一是“走朝”,即大早起来不吃早饭就扶老携幼出门,中午才回家做饭,如水东镇(现在水唇、东坑)的大部分彭姓、邱姓人家;另一种情况是“走昼”,即先在家吃过早餐,再出去“走黄巢”,一直到晌午直至傍晚时分才回家,如河口镇的叶姓、彭姓,新田镇的部分姓氏等。据民间口口相传,陆河端午节“走黄巢”源于一个传奇故事。唐末年间,黄巢造反。那年端午节,陆河一妇女带两男孩逃难,将年纪大的背着,年纪小的牵着,恰遇黄巢。巢问其故,妇答,年纪大的乃先兄遗孤,父母双亡,生怕被乱军抓去,故背之;而小者为亲生,保护不能甚于侄子,故牵着。黄巢为妇人之贤感动,便告诉贤妇,回家在门上插上艾枝,吾兵不敢侵。妇女依言而为,果然黄巢兵马从门前过,见门插艾枝而不敢入侵。贤妇便将此转告乡里邻居,大家尽皆效仿,终保平安无事。以后,每年端午节,陆河各家各户必在门上插艾枝,习俗一直传承至今天。

“吉象歌”。陆河南万“吉象歌”,即由“象”和歌组成。“象”是以竹片、布料为材料,加上精工彩画,制成栩栩如生的大象,取名“吉象”。“吉象”表演时,由两名健壮青年钻进“象肚”里舞动“象身”,一长者手执长鞭带象出游,一群活泼可爱的女子挑着花篮紧随其后,和着抑扬顿挫的鼓乐翩翩起舞。歌曲则为陆河流行的客家山歌,配以吉祥的歌词。陆河南万“吉象歌”产生于一个民间传说。据说清朝年间,南万山区瘟疫流行,灾害连年,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突有一日,南万地面上空出现万道金光,金光中出现一头大象徐徐落到地面,转眼间消失,当地的瘟疫也随之消失。百姓又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大家都视该大象为吉祥物,纷纷以“吉象歌”的形式进行感恩并祈祷,每逢节日或族有喜庆,都以“吉象歌”演出庆祝。年复一年,“吉象歌”随时代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如将“三个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等内容融汇进“吉象歌”中,既丰富了内容,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当地一块古老而充满新气息的艺术瑰宝。

“抢炮首”。陆河县八个镇几乎都有“抢炮首”的习俗,每年元宵节期间,不少村落以庙会为平台,举行“抢炮首”活动,每每迎来男女老幼,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炮首”是由粗纸卷少许火药,出口接引线而成,约莫尾指般大小长短。按照当地的风俗,燃放“炮首”者须为德高望重、子孙满堂、处事公道的老者主持。老者在辅手们的挽扶下登上“八仙桌”,左手托一青瓦片,右手持一柱大香火,将“炮首”放在瓦片凹槽处,然后用香火点燃“炮首”引线,“炮首”内的火药一膨胀产生推动里,将“炮首”弹出三米开外,有的弹出十几米远。“炮首”被弹出后不会爆炸,依然保持完好。被“炮首”弹中的人即为该“炮首”的主人,而周围的人则纷纷上前抢夺炮首。第一只点燃的“炮首”即为“状元炮首”,抢得者将会在那一年名望倍增,并预示着主人一家将一年顺利、四季平安。有的地方,如河口石陴宫,要用“八音”乐队吹吹打打、熙熙攘攘将“状元炮首”送进“抢”得者家中。跑首一到门口,主人家马上燃放鞭炮欢迎,然后以擂茶款待送炮首者,并派发红包“利市”。除了“状元炮首”,要数“尾炮首”、“二炮首”及“三炮首”身价高,其他的则是普通“炮首”。按照习俗,一个晚上大约燃放一百个“炮首”,暗喻十个十,即十全十美。次年元宵节,要将“炮首”送还给庙宇,同时备上祭品答酬神恩。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