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海南云氏会馆:“八角楼”里的百年风云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刘贡    发布时间:2015-01-19 12:31:50    阅读次数:864


位于海口市义兴街的海南云氏会馆是最早的法国驻海口领事馆旧址。 李幸璜 摄

  

  这幢百年前建成的“八角楼”如今依旧能看出典型的法式建筑风格。 李幸璜 摄  

  1921年,海南云氏族人花3.7万大洋购下位于海口市义兴街原法国领事馆建筑,用于族人往来求学和海外乡亲返乡落脚之处。这座百年前法国人兴建的“八角楼”,如今深藏在密集的海口民居中。从最早用于领事馆,到中共琼崖特委、海口市委旧址,“八角楼”跨越近百年仍基本安好无恙,离不开云氏族人的悉心保护。

  海口市义兴街178号门外坐落着文物保护的石碑,门口挂着海南云氏会馆的牌子,进到门里,气派的台阶式楼梯和劵拱式回廊让人一震,百年风云便浓缩成一本书,一页页翻过。

  究竟始建于何年?

  海南人对法式建筑的印象,多停留在隔水向望海甸岛法国领事馆的一张老照片上。殊不知,这照片上已不复存在的建筑还不是最早的法国驻海口领事馆。新建并迁址海甸岛之前,法国领事馆位处振兴街40号(现义兴街178号),现海南云氏会馆。

  因此,看过那张老照片的人,见海南云氏会馆的第一眼,便能认出法式风格,与海甸岛法国领事馆如出一辙。海南云氏会馆的所有资料都准确记载着这栋建筑购置年代——1921年,“由旅泰宗亲(云)茂修族长(字竹亭)等海内外族人募集大洋叁万柒仟零伍拾元,购置原振兴街40号八角二层楼一座”。

  几任海南云氏会馆的干事们都知道当年花37050块大洋,是从法国人手中购得。“楼是法国人盖的。”现任干事云豪说,法国人在海甸岛盖了新的领事馆后,便搬了过去。云氏族长等觉得旧领事馆样式和质量不错,考虑到用于族人往来海府地区求学和旅外族亲返乡省亲,过往临时居住留宿还不错,买下来可省去重新建造的麻烦。

  但始终不知道法国人何时建的这栋楼。上一任干事云天明找遍了所有资料,均无记载,又托人去法国打听,也未有结果,直到汪传喜的出现。

  时任海口市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的汪传喜一直想搞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海口市人民医院前身中法医院的创建年代。

  “有说1903年,有说1910年,有说1911年,每本史料上的记载各不相同。”汪传喜自2006年起开始用心查找,并在海南省档案馆中看到一份“法国人向清政府租地”的记录,心中一动。

  “法国政府1901年8月,共租了6亩地,用于兴建法文学校和邮局,地点挨着清政府练兵场,当时属于荒地。”汪传喜考证,这6亩地大致在今天龙华路以西,长堤路到义兴街之间,其中就包括了现在的海口市人民医院肛肠病科(原海口市人民医院、中法医院)。

  “学校没有建,邮局倒是建了。”汪传喜说。民国陈铭枢撰《海南岛志》中记载,“1900年,法国政府在振东街闸门设医馆赠医施药,中法医院落成后乃迁入之”。汪传喜认为,领事馆作为法国政府的机构,应该在购地后不久建造。据此推测,应该就在1900年代。

  汪传喜找到云天明说他的推测时,手里还有一张中法医院的照片,“就矗立在水边,与现在看到的这栋‘八角楼’建筑风格完全相同”。但云天明不知道拍摄中法医院的角度,因为北面是海甸溪,南面还有一条小河(后来填河成了义兴后街),南北都有可能。

  百年典型法式建筑

  为何一眼就能辨认出法式建筑?其最大特征在于四面皆为劵拱式回廊。1921年至“文革”期间存在的海甸法国领事馆,南侧回廊的劵拱共8个,粗略计算,应该比云氏会馆(原振兴路法国领事馆)体量上大了一倍多。

  “我量过,这里前后回廊宽2.2米,左右回廊宽1.8米。”云天明说,回廊在海南很实用,既可遮风挡雨,又能避免太阳光直射,起到凉亭、通道、瞭望等作用。

  1950年《地价册》登记,振兴路这处房产占地面积为697.44平方米,后实地勘测为778.8平方米,每层建筑面积307.88平方米,两层建筑面积共计615.76平方米。

  而这栋二层砖木结构,木头用料很足,不仅屋顶房梁大量使用黑盐(坤甸木),连楼板都是木质结构。只不过现代装修时,地上铺上瓷砖,看不出内部竟然为木结构。墙体为青砖及灰石砂浆砌筑,墙厚40厘米,墙面抹石灰砂浆。

  南侧设一宽3.25米17步台阶,直通二层前廊。另各有一小楼梯,北侧楼梯在廊内,南侧楼梯在廊外。云天明说有前人提到以前正门在北侧,疑楼梯以前呈对称。但如果正门北开,那么必须由水路登岸,且入门即见地下室。地下室因年久失修,已用木柜子挡住了入口。

  之所以称之为“八角楼”,是指屋顶平面呈八角形。屋面为素面板筒瓦砂浆裹垄,檐口均设屋面排水天沟,屋脊为青砖砌芯,石灰砂浆抹面,设十二缝桁架,桁架下均设木天花,现被改造为PVC塑扣板吊顶。

  “我们只更换了两根排水管,其他都还很好使。”云天明的言谈中,不乏对这栋百年前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钦佩。

  云天明说,“八角楼”南面两侧还曾建有两座吊脚楼,可见此地有潮汐影响。过去,有身份的宗亲居住主楼,妻子家人来探望,只能住吊脚楼。吊脚楼拆了盖,盖了拆,就成了今天这栋“凹”字形三层建筑,与“八角楼”衔接。

  谁来为修缮开路?

  “八角楼”革命史上最浓墨的一笔,主要围绕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云氏族人云昌江展开。

  在当选海口市委委员后,云昌江经过慎重考虑,把云氏会馆作为市委秘密工作地点。因此,从1928年底到1929年春,这里是中共琼崖特委及海口市委。1928年8月,由广东省委派来琼崖特委工作的黄学增,到海口整顿党组织,改选海口市委。11月29日,省委指示将南路特委、琼崖特委合并迁往海口,称南区特委。特委秘密驻地有两处,其中一处就是海南云氏会馆。

  1929年2月13日,严鸿蛟在市郊罗陈村被捕,叛变出卖了党的机密,向敌人供认出特委和市委机关的情况。2月18日晚上,严鸿蛟带领敌人来到海南云氏会馆,破坏了特委及海口市委机关,逮捕了市委委员云昌江,又在海口三亚街三角路住宅逮捕了市委委员陆国宪。接下来的追捕,使海府地区的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29年3月1日,云昌江等人在红坎坡英勇就义。

  除了1921年那次购买,该房产1997年归还产权时,云氏会馆又补偿了新建“凹”字形三层建筑和“八角楼”的装修费用。

  此后,云天明和族人陆陆续续更换了一些建材,但屋面裹垄砂浆缺失,现存严重开裂、风化,漏雨使木构件浸蚀。海口市文物局2011年请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勘察后的报告认为,如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对建筑的损害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最终威胁文物建筑的整体安全。

  然而维修又是一个难题。南面“凹”字形建筑大门无法搬运建材,施工得从北面进行。但“八角楼”北面18米长围墙已被四户人家占用。由义兴后街探访这些人家,逼仄的房间仅能放下一张小床,却因为历史原因,其中三户始终无法谈拢达成拆迁协议。

  谁来为修缮开路?文物保护堪忧。

  “八角楼”历史沿革

  推测1900年代始建,至1921年一直作为法国海口领事馆使用。

  1921年由泰国侨领云茂修募集旅泰云氏族亲捐资购置,以“云参政堂”名义登记。

  1928年底至1929年底作为中共琼崖特委、海口市委的办公地点。

  1930年日军占领海口时,云氏会馆已无族人管理。

  1950年5月由海南独立团二营四连进驻,此后,相继分别交海口市公安局大队、拘留所、海口边防检查站使用。

  1972年海口市新华区政府将八角楼前一层瓦房拆除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一并用于新华区政府办公楼。

  1989年公布为海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7月30日海口市人民政府通知,决定将“云氏会馆”发还给海南云氏宗亲。

  1998年至今由云氏宗亲会负责管理,现部分出租给私立幼儿园使用。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