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西充蒲氏家祠 隐于山野的百年宗祠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冯荣光    发布时间:2015-01-31 20:29:13    阅读次数:978


 
                                                  冯荣光

  在四川,祠堂的建筑形态至今能保存完好且具有历史建筑保护价值的已属凤毛麟角,说祠堂是“濒危历史建筑”一点不为过。因此,蒲氏家祠还奇迹般地存在,引起我们极大兴趣,决定去一探究竟。

  祠堂,对当代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十分生疏的名词和非常陌生的概念了。祠堂,是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中一个家族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除此,祠堂还有多种用处。祠堂通常是家族议事和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家法”的处置,严重的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是乡村里封建道德的法庭,负责仲裁、调解族人之间的纠纷。祠堂也是一姓家族的社交聚会场所,有的祠堂建有戏台,每逢大事就要请戏班子来演戏。有的宗祠附设学堂,族人子女就在这里上学。

  西充县城距双江镇20余公里,向导事先与米丹村黄军雄村长联系好了,黄村长骑着摩托车在双江镇路口等我们。双江镇到米丹村是一条乡间机耕道,有几公里长,山路弯弯曲曲,好在村里铺上了水泥路面,不算难走。山路岔道多,弯道多,有黄村长摩托车带路,我们的车一路还比较顺利。

  车停在米丹村村委会门前,往前走十来米,远远地就看见青翠秀丽的米丹山下一栋古色古香的祠堂,青瓦屋面,重檐翘角门楼,赭红色的木结构主体,古朴庄重,与周边农家楼房形成鲜明对比。若没有周边新建的楼房,恍若你就在玩穿越,走进了百年前的古朴乡村。

  84岁的老人蒲体杰为我们打开了祠堂大门。旧时的祠堂有极严的族规,外姓是不能进的,本族的妇女和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准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现在虽然没有那么多族规了,但祠堂是族人的财产,仍由族人管理,非族人也是不让进的。听黄村长介绍,说我们是省城远道而来的客人,想看看祠堂,蒲大爷高兴地说:欢迎参观,欢迎参观!

  蒲氏家祠是中规中矩的四合院,占地面积约720平方米。大门廊檐两侧木柱下有一对石狮柱础,高约0.40米,长约0.6米,“破四旧”时被人打掉了狮头和狮尾,成了不伦不类的方形石墩。这种比较大型的狮子雕刻石础并不多见,蒲氏家祠除了大门有一对,在正门对面的祖堂也有一对, 非常可惜的是也被打去了头尾,原来的狮子石刻造型不复存在。后来,我在中江县仓山镇采风,在镇上帝主庙发现一对基本完好的狮子雕刻石础,让我感到惊喜。它与蒲家祠堂造型一致,大小一样,是雍正年间的,比蒲家祠堂还要早160多年。门楣上原挂有“蒲氏家祠”的门匾,也毁坏了,不见影踪。今年,蒲氏族人做了一道新匾,准备择吉日举行挂匾仪式。

  大门进去后是过厅式戏楼,穿过戏楼就是石板铺砌的天井。四水归堂的正面是祖堂,两侧底层为厢房,厢房上面是观戏的楼厢。因地势升高,祖堂踞七级高阶之上。旧时祠堂的修建有一定的规定,但凡宗祠,一般只有三级台阶,修建七级台阶必须是家族中有经过皇帝封赐的人物,否则,便是僣越。

  找寻中国家族的脉络

  走上苔藓茵茵的台阶,就是宽敞的祖堂。以前这里供奉着蒲氏祖先的神龛,神龛上摆着六位祖先的牌位。牌位左边供奉的是文昌帝君,他掌管着士人功名禄位;右边是有关祖先的各种文字记载,是蒲氏家族发展史的重要档案。

  正面墙下放着一块残碑,这是一块墓碑。碑身只有上半部分,碑上“诰封武德将军蒲”七字清晰可见。碑体下半部分不知下落,后面的文字无从考证。据蒲体杰老人讲,这块残碑是从后面猪圈房里找到的,族人将这块残碑抬到了祖堂,也请县里文物专家来看过,以便确认它的文物价值。蒲氏家祠现为“西充县文物保护单位”。

  祖堂正对着戏楼,也是看戏的堂厢,通常辈分高的一代坐在堂厢看戏,以示尊重。两侧是看戏的楼厢,是晚辈们的坐席。祖堂两边有梯步可上,楼厢呈长方形。从二层楼厢尽头可以走到戏台。戏台两侧有艺人休息室、化妆室,在戏台设计时考虑得非常周到。戏楼两侧飞檐撑拱上雕有戏剧人物,色泽鲜明,人物栩栩如生。站在戏台中央,黄村长让我们抬头往上看,屋顶横梁上有“大清光绪十九”“蒲氏家族建修乐楼一座,堪舆衡德才、杨芝芃;木师黄开寿、黄开美;石师何玉贵、任仕仲各祈艺术精通”的题刻。

  根据题款年代推算,距今正好130年。古时上梁颇多讲究,大户人家或族人上梁前要在脊檩上写建房题记,题记建造年代和堪舆师、木师、石师的名字,甚至还有吉祥祝词等。从戏楼横梁脊檩题记的细节可以看出,蒲氏族人要表达的意思有两层,其一,聘请的建筑设计师、建造师、石师是社会上有名气的、技艺精通的大师,与蒲氏家祠的声望是匹配的;其二,表示建筑质量是可以追溯的。房屋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都可以追究设计师、建造师、石师责任。所以,但凡重要建筑落成,在古代都非常时兴梁上书写题记,可以有效杜绝“豆腐渣工程”。

  在祠堂里看戏

  清咸丰年间,蒲氏家族出了个武举人,享正五品武德将军职官,让族人引以为自豪。蒲氏家祠最初建在现址的后面,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都比较小。山村里出了这么一个远近闻名的武将军,所以族人决定集资迁建家祠,扩大规模,祠堂是在地方上显示一个家族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建筑符号,也是光宗耀祖的地方。所以,在祠堂的修建上族人非常讲究,不能给蒲氏家族丢份儿。

  迁建祠堂是族人的大事,蒲氏家族请来了风水先生,选择在原祠堂前移址进行扩建。地形坐南朝北,背山面水,后有靠、前有照,风水很好。从谷歌卫星地图上看,祠堂犹如坐在米丹山绿色的圈椅上,被翠绿的山冈环绕着,预示着蒲氏家族世世代代有靠了。修建祠堂,请来了有名的建筑木师黄开寿、黄开美在建筑用材上把关,梁、柱选用上等木料建祠,这些木料都要从外地采购,雇工运送到米丹村,木师再进行加工,制作出不同的型材、板材。在气候比较阴湿的四川盆地,木结构建筑极易腐朽,许多建筑过不了百年,如果不及时维修,房屋就会垮塌。

  房梁、房柱、楼板等结构件用料考究,木材烘干、防腐处理得好,就能保证建筑质量百年不朽。蒲氏家祠历经130年风雨,经我们现场细致观察,祠堂建筑结构整体是非常完好的,楼厢、戏楼板材非常厚实,就是人在上面蹦跳,也没有闪动的感觉。除了部分人为损坏外,建筑木构件、戏剧艺术木雕、大梁、支柱都没有腐烂、虫蚀的现象,装饰部件的彩绘新鲜如昨,体现了蒲氏家祠所具有的历史建筑价值。像这样全木结构、保存如此完好的祠堂建筑,在四川是极其罕见的。当然修建这座祠堂,工期长、耗资大。上梁时要举行上梁仪式;工程竣工后,族人还要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据蒲体杰老人讲,当年修建这座祠堂,光是吃掉的粮食就可以堆满整个祠堂,可见耗资是非常巨大的。

  站在祠堂庭院中间,蒲体杰老人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在祠堂里看戏的情景。那时有戏班子来演戏,就相当于“打牙祭”一样快乐无比和难以忘怀。看川戏是乡间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过年蒲氏家祠要请戏班子来唱几台大戏,一年内就很难再看得上戏。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充县川剧团还在祠堂戏楼上演过《四进士》,这是他看的最后一场戏。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听见铿锵的川剧锣鼓声,戏台就一直寂寞到现在。不过,他的愿望没多久就实现了。2014年7月4日,蒲氏族人在米丹村隆重集会,举行“蒲氏家祠乡友联谊会暨米丹山蒲氏家祠挂匾仪式”。这天,乡友聚会,热闹非凡。戏台上演出了川剧吐火、变脸,让老人兴奋了好几天。

  走出蒲氏家祠,门前堰塘里的鸭子在水中嬉戏,荡起一圈又一圈涟漪。宁静、安详的米丹山下是一幅夏日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图景,自然、古朴、纯真,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人充满遐想……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