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道家养生 


道教的养生思想是什么?


来源:广州纯阳观    作者:北京白云观李信军道长    发布时间:2015-03-17 10:57:15    阅读次数:1238


养生,又称摄生。“摄生”一词源自《道德经》第五十章,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汉代河上公注解《道德经》时,曾云:“摄者,养也”。道教历来重视生命、珍爱生命。葛洪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以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
  
关于道教重生、乐生、养生长寿的思想,在历代经典中均有记载及阐释。如《黄帝内经·素问》以黄帝向歧伯问道的形式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回答说:“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通过黄帝向歧伯问道得知,今时之人皆为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重道德之名,而轻道德之行。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竭难得之货,市来生之福。纵易染之情,丧今生之道。故《妙真经》感叹“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也。
  
人为什么往往到了快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生命?犯了罪定了刑才想到去行善积德而悔过自新呢!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才想着如何去避免它,这不是很愚笨吗。故《仙真经》告诫说:“贤人上士,惜未危之命,惧未萌之祸,理未至之病也”。这一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在养生方面,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道教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认为人必须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在养生的具体操作及理论功法上,古人认为养生之所贵者,莫过于养性,而养性又重在养精,因为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则神合,神合则阴阳调和。故“精、气、神”为养生保健、长寿的核心。如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则能清晰的揭示出延年益寿的奥秘。中医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形神兼养三方面。天人一体观,是指人类应该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寒热温凉,主动调整自我等;阴阳失调是身体致病的主因,提出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措施,以维持身心阴阳的平衡;形神兼养就是通过运动以锻炼形体,通过静养以调摄情志生活等。
  
道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即指治未发之病,要求通过自我调整,顺阴阳、节饮食、适寒温,以期修复、提高自身身体机能。所谓的摄生有法,养生有道,才能颐养天年,也才能达到《道德经》所说的“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摘自《中华道学百问》,北京白云观李信军道长编著)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