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企业管理与道德观念


来源:《武庙道教文化季刊》第4期,p54~56。    作者:木白功     发布时间:2015-03-18 16:01:35    阅读次数:1217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会不择手段的追逐金钱与利益。俗话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但在这样的人生观诱导下,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享受之需要,难免迷失了自己,背「道德」而驰,殊不知自己将要走近断崖的临界。人生虽说包含着物质享受,但又不仅仅归属于物质享受,因为人还要有点精神。

    成功的企业已经把道德规范纳入其经营活动之中。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为了履行企业的义务和责任,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尊严,逐渐建立了一些为企业人员共同遵守的企业道德规范,以达成企业在社会上地位的提升与最高的收益为理想。
    这些规范一方面可以协调企业与社会各方面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企业道德规范可以更好地协调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关系,并维护企业内部正常的生产秩序、管理秩序和生活秩序,保持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对于企业来讲,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基础;另一个就是道德基础。仅仅具备效益的物质基础,只能产生一般的效率,而有了效益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凡的效率。所以,一个超凡企业的领导管理者更要有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

    《老子》第十七章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其释文为:最好的领导者,人们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仍然能够自发自主的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其次的领导者,很有领导管理的能力和超强的亲和力,人们非常喜欢他更赞誉他的能力;再次的领导者,非常有威严,作事也非常正面,但人们亦非常的畏惧他,不敢接近他;最差的领导者,表面上人们尊敬着他,不敢得罪他,但背后竟是一些轻侮他的言语接二连三的在散布。威信有所缺损,就会导致整个威信架构的倒塌,悠闲着点吧,慎作仗名立言之事。最好是一切事情都办理妥当了,大家却说我们是自然而然完成的。
    这里老子确立了领导者的四个等级,最高级的是清静无为,顺应一切自然的领导者,人们虽然觉察不到他的存在,但仍然能够自发自主的履行义务和责任。待一切事务顺利的完成,建立了功业,成就了的名声,众人皆是功劳者,众人亦非功劳者,其因让人们自发性的发挥所能,顺应着自然环境完成事物。我们深信人类本质是善良的,与「道」契合的理念也是可行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颗道心,只是日积月累被灰尘所蒙蔽,待须自己一层一层的将它擦拭干净而已。
    领导管理者理应切身遵循「道」的理念,但何为「道」?又如何遵「道」?这个问题早在二千多年前,由中国第一个哲学家老子所提出论点以后,到现今亦为修道之人与学者研究的主要题材。其实在老子未提出论点之前,「道」字已经出现在中国的文字里,且有不同的解释。我们将它分类于下列几点:1、叙说:一个故事或是一件事情始末的叙述。例如:道出心中之事。2、道路:车辆行驶或是行人行走的道路。例如: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或人行道。3、方法:一个事件解决或遵照的办法。例如:经营之道。

    但是,老子所提出的「道」,与上述大有不同,他的论点说明「道」乃生于天地日月之间,它无形无名无声无味,它独立长存决不衰竭,不断地循环运行永不止息,它可以做一切事物的根源。既然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它有生灭万物的法则,因而能了解并能掌握它的法则,即是「与道契合」,也就可以说是得道。所以「道」,它也代表了人类为人的准则与行为的规范。不管您相不相信这个论点,但是问题已然存在,就如同您看不到也摸不到空气一样,您确不能否决它的存在。但又如何遵循「道」呢?最简单的说法即是自然而然为之方法,故谓称之「道法自然」。

    企业的领导管理者不应是只有自我,若把「我」这个字看的太谨慎了,难免由此观念造成自私的心态,而不是道教所推崇「无私」的理念。有一个例子是这样的叙述:一个企业的高层主管总是喜欢在会议上出论点问题给每个基层员工作回答,但是他心中早有自我的标准答案,只是他想找出与他契合之人,所以由他一一询问每个基层员工的答案是否与他相同。事实上,当这主管提出某个问题之后,在一一点名询问时,一股现实生存的原因鼓动着堂下,有那个员工不想与主管的答案契合呢?所以,当主管的您永远听不到真实的答案的,即使您说多么为员工谋福利,造就员工多少赚钱的机会,那只是表面因素而已,因为您有相当高的自「我」。

    理想的企业应该力图让每个员工都得到尽可能最好的照料。这样的照料不能托付于强权的仁爱,而应通过自然和谐的契合来谋求自身利益的实现,才是符合于老子所说的「道」。

    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般。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谓之「上善若水」( 语出《老子》第八章 )。领导者的地位越高就应越低下,真正的富豪并不会说自己有多富有,反而是一些没有能力之人吹嘘说自己有多行,政商关系有多好,但说之则反之。企业的领导或管理者似乎对这种谦下的理念并不太认同,其因力求表现自己更能使自己发光发热成为众目的焦点,才能够在企业中长久的生存。不是吗?有一个观点笔者想提出来让大家作参考:以「不自见」( 语出《老子》第二十二章 ) 方可长久的理念,具有特别意义的存在。「见」亦为「现」,是以不自我表现方能长久,并且更有高度的价值。一部在展示场展览的新车它是非常光纤亮丽的,它的光芒照耀着大家,更是大家目光的焦点,但展览一结束后,它即变成最难成交的一部车辆,反而是那些未曾亮相停放在整备场内的车辆奏了功效。与一般摆设于橱窗的物品一样,它的成交机率总是比库存于内柜的商品较低,甚至严重降低了商品的价值性。时常显现容易旧,容易脏,更容易产生厌腻感,聪明的读者可悟其意?

    以「道」的这种理念如何维持企业呢?又如何使企业永续经营呢?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语出《老子》第七章 ) 老子说明了圣人把自己的切身利益置后,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很无所谓吗?这样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老子又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语出《老子》第六十七章 ) 也说老子有三条基本的行为原则,把持它以保证大道得以贯彻执行,第一是柔慈;第二是俭约;第三是不与天下争得利益之先。这三个基本条件首要慈,也就是要慈悲,慈心下气恭敬一切。曰慈,故能勇。一般我们把勇敢划成等号,但在这里我们分开来作解释。「勇」即勇于,即可全力以赴,全然的接受,全力以赴和全然的接受某一件事与物;而「敢」的意味较为冲动,不经深思熟虑的判断一件事与物,也不思考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这样的行为亦容易被激怒,作出无法预期之后果。你「敢」做吗?这件事你「敢」……做吗?您如莽撞的答应,就掉落这个陷阱之内了。这说明,只有以宽容忍让之道维护了系统的谐和状态,才可以真正调动系统的整体力量去全力以赴。慈能容受众力之交汇,又可以使人们免于在琐碎的计较指责中分散精力,所以老子说「慈」,故能「勇」。

    无争,并不是堕落不竞争,而是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老子所言:「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语出《老子》第六十六章 ) 一个企业商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环境的质量及人员专业的质量都远超越同业对手时,您的企业已经走向无人与己竞争之目标了,届时您还争什么呢?不需要吧!您已经达到「无争」的境界了。
    将「道」的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也就是说领导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制度,不朝令暮改,不以情绪作为,员工在这样的制度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华,使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达到百分之百,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员工的心,才能相对提高企业的最大利益。

                 (本文原刊于《武庙道教文化季刊》第4期,p54~56)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