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全球化大潮下中国宗教的宽容与和谐


来源:《中国宗教》2011-01    作者:刘金光    发布时间:2016-03-11 14:43:04    阅读次数:896


 全球化时代,冲突与和谐、机遇和挑战、开放与保守俱存。对中国宗教而言,该以怎样的态势去面对全球化大潮带来的挑战呢?概言之,应以其惯有的宽容与和谐。

    首先,源远流长、崇尚“和”的中华文明为中国各宗教的宽容与和谐提供了丰腴肥美的生存土壤。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较少有文明之间的互相蔑视、彼此践踏,更多的是互相尊重、彼此欣赏;较少有文明之间的以大欺小、弱肉强食,更多的是有容乃大、海纳百川;较少有文明之间的高低优劣、生存竞争,更多的是相互平等、和合共生;较少有文明之间的孤芳自赏、一枝独秀,更多的是互补共荣、百花齐放。集中到一点,就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中国宗教,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都是在这样的土壤上滋养生长。久而久之,水乳交融,中国宗教也带有了中国文化的这些特点,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这些特点。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中国宗教基于这样的传统,立足于这样的土壤,必然吸收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使中国文化的宽容与和谐的传统,有益于世界宗教的宽容与和谐。
    其次,中国各宗教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宽容与和谐特质。中国五大主要宗教,只有道教是本土的,其他均传自国外。从外国传入中国的宗教不断调适自己,吸收并融入中国的文明传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宽容与和谐特质。佛教自2000多年前从印度传入中国,继承了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和不杀生思想,把这一思想变成自己的基本戒律。佛教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欲望引起的,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膨胀的结果,就有了贪的行为,掠夺和战争正是贪的表现。所以佛教提倡灭欲,不杀害生灵,众生平等,不允许种姓压迫的存在,认为只有这样,社会、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和平共处才有保障。这些平等慈悲的思想成为中国佛教和平、宽容与和谐思想的基石。道教继承了道家取法自然的和平论,主张人类处理自己和万物的关系,必须取法自然,人类要以天地为准则,维护世界万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不能人为地去破坏自然本性。丘处机为结束“十年兵火万民愁”的局面,劝诫成吉思汗止杀,“欲罢干戈致太平”。《道德经》和《抱朴子》等经典所提倡的和平思想,在当今时代为世界和平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伊斯兰,其字面意义为谦逊、降服、归顺、服从、和平、纯净等。中国伊斯兰教保持了伊斯兰教的根本教义,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文化,主张和平、纯洁。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其他民族都能和睦相处,荣辱与共,谱写了一曲曲维护和平的赞歌。伊斯兰教提倡“中道”,主张当行则行,行止有度,绝不过分。伊斯兰教认为,坚持“中道”原则,是达到与社会相和谐的途径。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两大宗教虽然传入中国较晚,但经过“自立革新”运动和反帝爱国运动,实现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目标,成为中国信徒自办的教会事业,他们主张“与天和好、与人修睦、与社会和谐”,积极倡导圣经中和平、和好、和睦的理念,与全体中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着和平事业。中国五大宗教在继承和发扬各自特质的基础上,都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的思想,并贯彻到各自的教义、教规和行为活动中。各宗教之间互相吸纳融通,形成了中国五大宗教的多元共存、和睦相处。中国宗教还与长时期主导中国的儒家思想相互融合,比如在中国儒释道三家共处一庙的情况比比皆是。中国宗教独特的宽容与和谐传统,为世界宗教处理相互关系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再次,中国宗教传统的宽容与和谐特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发扬光大并为中国社会和谐和世界和谐作出新贡献。近年来,中国宗教界积极探索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积极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五教同光,共致和谐”,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一方面,中国宗教界努力发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服务社会,关爱人群的优良传统。各宗教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在解决自养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积极参与扶贫救灾、助学助残、生态环保等工作,努力兴办各种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另一方面,中国宗教界积极挖掘各宗教“和”的理念,努力对宗教经典、教义做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中国佛教一直致力于人间佛教的实践。中国佛教协会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于2006年和2009年共同举办了两次世界佛教论坛,提出了“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等主题,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基督教积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努力将基督教建设成为伦理型、道德型的宗教,使中国基督教焕发出新的面貌。截至2010年11月,中国已经印刷了超过8000万册圣经。中国政府对圣经的印刷、销售等多个环节实行免税,圣经的定价只有其他同类普通书籍的五分之一。中国基督教协会于2004年赴中国香港地区,2006年赴美国洛杉矶、亚特兰大、纽约,以及2007年赴德国科隆和巴伐利亚,举办了“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向世界展示了基督教在新中国发展变化的真实情况。 中国道教有着崇尚和谐,促进和谐的优良传统,2007年4月召开国际《道德经》论坛,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中国伊斯兰教开展的解经工作,富有成效,不断深化,进一步发掘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中国天主教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推进民主办教。如果没有宽容与和谐的环境,怎么能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目前,中国五大宗教正在争相开展“和谐寺观教堂”的创建活动。同时,中国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还探索开展不同信仰间的对话,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世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开展高层对话,以促进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沟通与和睦,为从深层次上解决当今国际社会的危机,促进世界和平,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此外,中国五大宗教参与了许多世界性的和平交流行动,《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章程》规定了该委员会的宗旨是加强我国各宗教团体及其信徒维护和参与世界和平事业,发展同世界各宗教和平组织及有关人士的友好往来,共同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并为此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世界宗教界赢得了荣誉。同时,中国各宗教还积极参与了亚欧不同信仰间对话等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活动,向国际社会阐述中国宗教宽容与和谐的理念和思想。
    最后,中国政府的政策与法律也为中国宗教的宽容与和谐提供了保障。中国政府实行的宗教政策是有史以来最宽容的。无论宗教大与小、强与弱,中国政府都平等对待,毫无偏颇。中国既无国教,亦无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无论是本国土生的宗教,还是外来的“洋教”,都在中国享有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另外一个宽容就是,无论是信教还是不信教,地位和待遇也是平等的。中国虽然有超过一亿人口信仰不同的宗教,但是与全国总人口相比,信教人口还是少数。为了保护这只占人口十分之一的信教群众,中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政策和法律,不准歧视和迫害信教者,如有发生,绝对要绳之以法。也就是说,中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不仅国家的宪法确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各宗教一律平等、政教分离”的原则,而且《宗教事务条例》也是明确以“保障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利,维护宗教和睦和社会和谐”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虽然不信仰宗教,但是,正因为如此,它对待各宗教才能够不偏不倚。在处理与各宗教关系上,中国政府实行的是不同信仰者“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的原则。同时积极支持各宗教努力挖掘和弘扬教义中有利时代进步、健康文明和社会和谐的内容,服务社会,利益人群。在对外关系上,中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宗教界的友好交往,广泛参与世界和平、环保等事业,为建立和谐世界发挥中国宗教界的积极作用。
    上述四点,既是中国宗教界面对全球化大潮确保宗教宽容与和谐的必经途径,也是中国宗教能够为全球宗教宽容与和谐作出贡献的根本保障。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宗教必将进一步加深与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之间的交流、理解和沟通,增进信任和友谊,坚固交流的桥梁和目标。

(作者为国家宗教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本文系作者2010年11月5日出席“北京论坛”时的发言稿,略有删节)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