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中国宗教传统的三个特征


来源:《中国宗教》2015年04期    作者:张蕾蕾     发布时间:2016-03-11 23:15:26    阅读次数:918


当代中国的宗教始终延续着某些根深蒂固、难以割裂的传统,成为现代社会中宗教所面临的底色。此种底色或可称为“中国宗教传统”,它具有鲜明的原生性、延续性特征,与原生性、延续性紧密相连,又具有多元性与包容性的特点,是一个十分开放的体系。
  

  一、中国宗教传统的原生性

  当宗教文化在一个独立区域内的群体中发生、发展时,它会有自己的发生阶段、原始时期的神圣象征与信仰活动形式,或者说自己的“宗教文化原型”。具体到中国宗教,有一种“宗教文化原型”至今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与宗教结构,即原始宗教或者叫做原生性宗教。原始宗教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互相融合,并事实上形塑了佛、道、儒以及民间信仰在内的存在形态。原生性宗教的内涵,在历史中通过道教、某些佛教支派及民间信仰而被继续保存下来。

  此种原生性宗教可以说是中国宗教的发端,是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教结构的关键因素。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与宗法制社会结构密切结合,形成了中国宗教结构的“轴心”:其原生型的天神崇拜、皇族崇拜、社稷崇拜与皇权紧密结合,形成宗法性国家宗教,其郊社宗庙制度是国家礼制的重要内容,尊天敬祖的信仰是中国社会的普遍信仰,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地位。
  

  二、中国宗教传统的延续性

  中国宗教传统与西方宗教传统虽都脱胎于原始宗教与氏族部落宗教,但前者较好地保留了原始信仰的延续性;而后者对原始宗教传统具有脱胎换骨的革新。故而中国宗教传统在原生性基础上表现出鲜明的延续性特征。

  倘若从雅斯贝斯“轴心文明”的理论出发,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乃至印度文明原生性宗教的这种延续性,以及犹太教等亚伯拉罕一系西方宗教的断裂性。雅斯贝斯认为,人类文明在公元前500年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崭新的气象,即轴心文明:在中国,老子和孔子非常活跃,还出现了墨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等哲学流派;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伊朗的琐罗亚斯德;在巴勒斯坦,从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到以赛亚第二,先知们纷纷涌现;希腊贤哲如云,其中有荷马、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阿基米德等。人类意识的觉醒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个互不知晓的地区发展起来,轴心期产生了我们至今仍在思考的各种基本思想,创立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宗教,此后人类历史每一次新的飞跃前,都要回忆这一时期以获得希望和力量。

  轴心文明时期,除了哲学精神运动之外,与其并行不悖的还有巫术与多神崇拜的原始信仰延续。中国虽然在哲学运动中达到了雅斯贝斯所谓的精神高度,但大众的信仰依然停留在崇拜与巫术层面,故而原生性宗教没有得到根本性改造,建立在哲学运动基础上的无神论观念以及理性精神并不能消除多神信仰与巫术的传统。佛教在轴心文明后也出现了向大乘佛教的转向,可见中国与印度乃至其他地域的文明又重新延续了原始信仰的传统。

  中国原生性宗教传统经历过轴心文明后,与儒家及历代知识精英思想不断融合,一直形散而神不散,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教的中心与主轴。若从原生文明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宗教传统:所谓“原生”,可以理解为文明的起源发展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发展方向和道路是在第一代文明的基础上奠定的,并且一直未受后来外在力量的干扰破坏而独立运行的连续过程,是从原始社会自然演变过来的一种形态。于是可以说,中国宗教传统具有鲜明的、建立在原生性基础上的延续性特征。

  三、中国宗教传统的包容性与多元性

  中国宗教传统的第三个特征,是广泛的包容性与多元性,这源自中国文化或者中国宗教传统的开放性。中国宗教传统开放的胸襟和气度,使其能够融合吸收外来的宗教文化进入这一体系。

  中国宗教传统之所以具有此种开放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注重的是祭祀、天命、祖宗,而非具体的“神”。不论是何种外来宗教,因为搁置了“神”的争吵,接受祭祀、天命与祖宗显然比接受“神”容易得多,故而中国宗教传统有天然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并且形成了某种中国文化的“原型”,成为传统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另一方面,宗教传统与世俗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依赖世俗制度本身的组织来延续自身,这也要求宗教传统作为一整套的意识形态,必须包容组织中成员对于“神”的信仰表达。

  中国宗教传统的此种特征与中国文化本身的构成也息息相关,与在文化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自身缺乏宗教向度相关。儒家学说的这一特性,促使其他文明和形态的宗教元素作为补足而为我所用,这使得中国人在宗教信仰生活中具有“多种宗教”和“多重信仰”的特色:个人信仰是多宗教的,个人可以具有多个宗教身份、加入多个宗教组织;个人信仰也是多重的,上至某种哲学学说,中达制度化宗教,平日行民间崇拜仪式,无所不包。除了佛、道教等专门的教职人员外,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不同于西方意义上的“皈依”与“委身”,更多的是“归属”与“参与”,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融为一体。这种复杂的信仰格局一方面造就了中国宗教传统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使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宗教”成为不可界定的宗教体系;一方面传承了各民族或族群自然性宗教的传统,另一方面也传承了各种建制性宗教的传统,多种宗教的仪式、符号与元素相互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包容与多元色彩。

  中国宗教传统是原生的,具有原始社会中宗教系统的诸多原型,诸如多神崇拜、天命信仰、祖宗崇拜、祭祀、巫术占卜、浸入社会系统整体等等;它又是延续的,在历史进程中吸纳中国文化传统又与社会普遍适应,千年未断;它是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的整体,是“大传统”与“小传统”中蕴含的同质因子,融合了佛教、道教等制度性宗教以及各式各样的民间信仰。中国宗教传统的这些特征,是理解当代中国宗教诸种现象的历史钥匙,其在全球化、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浪潮下遭遇了怎样的变迁与重组,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