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洪常春:老子的自然观与养生


来源:中道网    作者:洪常春    发布时间:2016-04-04 10:34:43    阅读次数:1163


老子姓单(新考证),原西周京畿人,现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人。官至历人(行对朝中大臣监察甄别职权)。周宣王晚年当着周幽王的面授予老子特殊使命,把古亶公老祖宗的《德》论重新修定,整理刻写出来。以励教育后继之诸天子。老子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使命,并呈献周幽王,大约是在公元前776年。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蕰阴阳变幻之妙;《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蕰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教材。其人乃进退之术,长生久视之道,蕰含着老子的养生思想。对后世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著名养生理论家和实践者。《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称:“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之所以活到一百六十余岁,首先得力于他十分重视“长生久视之道”,把养生修身与治国平天下放到同等的位置。《道德经》记载了老子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知识的经典。

老子在养生方面的核心思想是:万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并遵循道而运动变化,人也应该“道法自然”,以自然为本,养生即应顺应自然规律。老子指出,人道之自然主要表现为“虚静无为”,无为是道之自然的必然反映,这是人类养生的基本原则。

具体讲老子的养生理论和思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对我国的中医学和养生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几千年来,天人相应观点,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并以此来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了养生和防病。战国时期的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天原本就是统一的,人应该放弃一切有为的企图,而任其自然。人应该摒弃一切“人为”因素,即使效法自然,也不能有意为之;用心效法自然反而得不到效法自然的结果。提出“顺天而得顺天”的理论。最高的精神修养就是忘我,忘物,忘掉天人界限,回到物我不分的高度统一的境界去。春秋初期的管仲,则在其著作《管子》中提出,人应该多从顺应自然的角度来讲养生之道。认为,养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然后通过观察周围事物,对应自身,从而感应自己的身体变化,知道怎么去做。重要的是要尊重自然规律,不偏不倚的按照自然规律养生,才能使人的生命长久。

二、老子的“虚静无为”的养生思想对后世养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特别是虚静原则更是成了传统养生的基本原则,并得到了阐发,而虚静之道则成了养生的根本大法。春秋时期的庄子在《南华真经》中发展了老子“虚静无为”的养生思想,提出了“养形之人”与“养神之道”的区别。并通过对养形派的批判,以建立其养神之说,提出养生重在养神。庄子认为,人的盲目性是误将养形等同于养生。以为生命依托形体而存在,似乎仅仅依靠养形便是以存身,因而为了养形而不知疲倦地追逐外物,但实际情况是,即使物有余,形体也未必能养好。养生的关键是养心神。修炼心神,应当抛弃世俗的物欲追求,保持心灵平静,形体就能随自然造化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养心神才是养生的关键所在,只有“虚静无为”才能长寿健康。

三、用婴儿的生理现象,说明保养精气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手?专气致柔,能婴儿手?”即“你能把灵魂和肉体合二为一融为一体而永不分离吗?你能把精气调和得十分柔和,像初生婴儿一样淳朴吗?”他指出“婴儿状态是人生中最佳状态,她魄体抱一,思想上无尘垢,心地如一尘不染的明镜,无私无畏,至柔至刚。”面对什么她都无所谓。这才是人生过程中最佳境界和状态。他告诉人们,人首先要尽可能的保持婴儿状态,使自身魄体抱一,非常融洽和谐;使自身柔和的像婴儿一样,达到至柔状态。才能永保健康,什么外力也不可能把你打败。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要求人们要从小就应认真保护自己的先天心魄合一,保持至柔至刚的状态。二是人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身体出现了多种疾病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理,使僵硬的身体再逐步变回到婴儿状态,达到健康的目的。

四、提出“专气致柔”和“守中”的观念,对后世养生气功打下了基础。《道德经》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庄子也对继承老子的气功养生有所贡献,提出“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等,均是练习气功的方法,之后又出现了战国初年石刻文中的《行气玉佩铭》。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一批简帛医书中,就有描写气功的帛书帛画。魏晋时期的葛洪在其《抱朴子》中对气功养生的经验和方法做了详细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编译成《养性延命录》,占该书之半的《服气疗病》和《引导按摩》部分与当前在应用的动静功法极为相近。孙思邈的《摄养枕中方》其中引导,行气两节,介绍了六字诀的具体运用,以及“老子按摩法”计四十九式等。

五、提出“少私寡欲”,保持恬淡为上,知足常乐,不追逐名利,使精神内守。这样可以增强体能,不病或少病。《黄帝内经》中也提出了“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的养生观。庄子也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少私寡欲”思想。提出“人欲不可饱,亦不可纵”,“纵欲必将会招祸染病”。“少性欲就不会损精少神,节食欲就不会劳气伤身,寡官欲就不会积虑伤心。”庄子说的寡欲,即是处世也是养生要诀。春秋时期的哲学家吕不韦发展了老子的寡欲思想,他认为“物也者,所以养性也”。人绝不可以放纵物欲,以损害身体健康作为享乐代价。骄奢淫逸的生活不仅是道法的堕落,同时也是健康的大敌。因此在书中提出了一条含义深刻的养生格言:“出则以车, 入则以辇, 务以自佚, 命之曰招蹶之机; 肥肉厚酒, 务以相强, 命之曰烂肠之食; 靡曼酷齿, 郑卫之音, 务以自乐, 命之曰伐性之斧”。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道德经》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儒释道,还是帝王将相都把《道德经》作为五经之首。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少私寡欲”,“以静制动”,“知足常乐”,“急流勇退”等,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老子的气功养生理论,也是历代气功理论的支柱。中外学者认为,“道”暗示着“场”与“器”的复合而形成了广漠的宇宙。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指不违反客观规律的勉强行为,从治国兴业到理家修身,无所不包罗在“无为”之中,历代道释儒和帝王将相也是根据这一理论进行修身养性的。本文只是个人的浅表和认识,很浮浅也不全面,仅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中华老子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家委员会主任

洪常春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