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新闻 


养生学及其重大的产业价值


来源:西南大学养生养老养病文化研究所    作者:所长、教授 杨玉辉    发布时间:2020-06-07 15:21:05    阅读次数:1806


 摘要:养生是保养身体,调养身心,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让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调养活动。养生学是有关人体如何通过养生以维持和提升健康水平,充实生活内容,提升生活品质,使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幸福的原理和方法的系统理论。养生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主要由四方面的内容构成,即哲学方法理论、养生基础理论、养生原理理论和养生方法理论,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共同构成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养生学体系。养生学的重大产业价值包括:养生产业开拓建立价值、养生产业规范提升价值、养生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价值等。

关键词:养生养生学;养生学;理论体系;产业价值

 

健康养生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一门不同于中医学和医学的养生学也应运而生。那么,养生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其不同于中医学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养生学科,其重大的产业价值在哪里?本文作者基于对养生学的系统研究,对以上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养生与养生学

 

养生,顾名思义,“养生”即对人体生命、身心或生活的调养。根据作者的考察,养生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包括一系列丰富人的生活内容、提升人的生活品质的活动,故而也可以将养生完整定义为:养生就是保养身体,调养身心,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让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调养活动。

在今天,很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养生都是与疾病相联系的,是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市面上的许多养生书籍和养生讲座的内容也主要是从中医的角度讨论如何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给人的印象,养生就是“中医的防治疾病,保健身体”。很显然,这是对养生的误解或片面理解,是对养生与医疗特别是中医的混淆,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说在古代社会分工尚不充分,医学还没有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强调科学规范的情况下,将养生与医疗混在一起还不是问题,那么在今天仍然是从医疗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养生,必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从医疗来理解养生将把养生局限在一个狭隘的领域,必然限制养生的运用,无法展现养生真正在身心调养、生活调养上的巨大价值;其次,用养生方法来进行疾病防治的医疗活动,既无法达到现代医疗的科学高度,也无法提供相应的科学规范,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显而易见,虽然养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甚至是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却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存在的风险更是不容忽视;第三,以养生进行疾病防治还存在与医疗部门在社会分工上的混淆不清的问题,必然出现养生机构与医疗机构社会职能定位不清、争夺市场的问题,并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第四,将养生等同医疗也无法让养生事业得到正常的发展,因为养生除了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外,更涉及到提升整个生活品质,丰富生活内容,促进生活幸福快乐的作用,是一个远比疾病医疗广泛的领域,养生事业的发展也必然超越疾病的医疗范畴。总之,养生不是医疗,医疗针对的是病人,是解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问题;而养生则主要针对健康人,解决的问题是人的健康生活问题,是如何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使人生活得更加健康、愉快、幸福的问题。

养生学,即养生的学问,按照今天学科的标准来说,养生学是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性的学说,或者说是系统性地阐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如果要对养生学下一个定义的话,这个定义可以这样来下:养生学是有关人体如何通过养生以维持和提升健康水平,充实生活内容,提升生活品质,使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幸福的原理和方法的系统理论。从现代的角度来说,养生学可以归入健康学或健康生活学的范畴,所以养生学也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科学与文化特色的健康学或健康生活学。

养生学不是中医学和医学,而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健康生活学。具体来说,养生学与中医学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首先,二者的对象和宗旨不同。中医学所面对的问题与其他医学一样,主要是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问题,它针对的是病人,是病人的疾病;养生学主要解决的是提升人的健康水平,让人生活得更为健康、快乐、幸福的问题,它针对的是健康的人,是健康人的健康生活问题,二者存在根本的不同。其次,养生学涉及比中医学更广泛的问题和领域。中医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体生理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问题,而养生学则不仅涉及生理的调养,也涉及心理的调养。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医学主要涉及的是人体自身的疾病问题,而养生学则不仅涉及人体本身各方面的问题,而且涉及影响人的健康生活的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第三,二者在理论和方法上也存在根本的差异。中医学和养生学虽然在哲学方法理论、人体基础理论、中药和方剂理论等方面与中医学有很大的一致性,但养生学对道的学说重视、对人的本质构成理论的形气神理论和性命理论的重视则是中医学所没有的。同时,养生学的一系列包括道法自然、形气神并养、性命双修、虚静无为、后天返先天、和顺自然、人我和同、平和中道等养生原理理论及饮食调养、精神调养、四季调养、睡眠调养、导引调养、按摩调养、房中调养、内炼调养、疾病调养、雅趣调养等养生方法也是中医学所不强调的;而中医学的病因病机理论、辨证理论、四诊方法、治疗八法等,特别是有关临床的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等,也是养生学所关注不多的内容。

二、养生学的体系结构与内容

根据作者的考察,养生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主要由四方面的内容构成,这四方面的内容是:(1)哲学方法理论;(2)养生基础理论;(3)养生原理理论;(4)养生方法理论。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共同构成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养生学体系。以下我们就对构成养生学四方面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一个初步的阐释,以便能从总体上把握养生学。

1.养生学的哲学方法理论

任何科学和系统的知识都必然是在相应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也必然离不开相应的哲学指导,而其哲学理论则构成了它的哲学方法理论。养生学也具有它的哲学方法理论,根据作者的考察,其哲学方法理论主要是由四个方面的理论构成的,这就是道的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整体观学说。其中,道的学说是揭示道作为天地万物产生、存在、运动、变化的根本根据和根本规律的学说;阴阳学说是揭示天地万物存在阴阳两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的学说;五行学说指出了天地万物存在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及相互间具有相生相克关系的学说;整体观学说则揭示了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之间及各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共为一体关系的学说。养生学正是在上述哲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其几千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也是在这些哲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很显然,当前养生学的现代建构和未来养生学的完善、提升和发展也需要它们作为基本的哲学方法理论。

2.养生学的基础理论

  养生学是研究人体的养生问题的学问,所以养生学的基础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有关人体认识的一些基本问题,因而养生学的基础理论自然也就是由认识和揭示人体的基本结构的那些理论构成。在养生学中,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种,这就是形气神理论与性命理论、脏腑理论和经络理论,其中形气神理论的地位又最为突出。

  对养生学来说,形气神理论与性命理论涉及到对人体的本质特性的认识。根据形气神理论,人体是由形、气、神三种要素构成的,是形、气、神的统一。在人体中,形、气、神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而且形、气、神三者又是密切联系的,人体的存在离不开其中的任何一个,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体的形、气、神发生分离,人体也就死亡。由于形气神理论揭示了人体的本质构成,它是阐述各种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的理论来源,历来就受到重视。养生修炼中所谓“人生三宝”或“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的说法,应该说就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其许多养生方法也是直接针对人体的形、气、神三个方面的。

与形气神理论有同一关系的另一个基础理论是性命理论。养生学认为人体也是命与性的统一。但由于命可以对应于形(精)气,性可以对应于神,所以人体性命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形气神的另一种表述,因而性命理论也可以看作是形气神理论的另一种表述。而且从理论的针对性来看,形气神理论针对的是人体构成的本原成分,而性命理论则是针对人体的事物存在或活动存在,其角度有所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

  脏腑理论是养生学从古代中医学那里借用过来的关于人体功能系统的基础理论。如果说形气神理论和性命理论主要是从人体的基本构成来揭示人体的本质存在和纵向结构的话,那么脏腑理论则是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揭示了构成人体的各种横向结构。根据脏腑理论,人体有五脏六腑功能系统,其中,肝、心、脾、肺、肾五脏是大的功能系统,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则是附属于五脏的较小的功能系统。根据脏腑理论,人体的疾病、衰老和死亡都与脏腑功能的改变和不完善有关,所以养生必然要涉及到脏腑,养生的理论和法也必然要以脏腑理论为基础来加以阐述。

  养生学所运用的经络理论亦是与古代中医学有关的说明人体信息联络系统的理论。根据经络理论,人体内存在许多经和络,它们是人身经气运行的通道,大者为经,小者为络。人体内的经络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以及无数的小络脉。经络在人身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运行经气,沟通形气神和性命,联络协调脏腑,使形气神和性命协调一致,气血和畅,脏腑通利,以保证功能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持人体的健康。如果经络阻滞,形气神和性命不调,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发生障碍,人体就会产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直观地说,人体内的经络及其所起的作用就像当今社会的交通道路和通信线路及其所起的作用,经络在人体就是一种信息联络系统。所以从人的养生来说,不涉及经络,不运用经络理论的原理是不可能的。

3.养生学的养生原理理论

  养生学的养生原理理论就是阐明养生的机制和机理的理论,更明确地说,养生原理理论就是阐明消除或减缓影响人体健康与健康生活的各种因素的机理和方法,提出促进与提升人体健康水平及增进生活的健康品质的机理和方法的理论。养生学的养生原理理论主要包括:协调阴阳理论、道法自然理论、形气神并养理论、性命双修理论、调理脏腑理论、疏通经络理论、通达顺畅理论、虚静无为理论、后天返先天理论、和顺自然理论、人我和同理论、平和中道理论等。这些理论不仅从生理上说明了养生的一系列原理,更从心理上和社会上阐述了达致健康快乐幸福的原理和机制。

在各种养生原理理论中,协调阴阳理论是具有方法论价值的哲学指导性理论,强调养生从人体阴阳的矛盾协调统一中来进行调养;道法自然理论阐明了养生必须遵循人体的自然本性和生活的自然本性进行的原则和机理;形气神并养理论则指出了必须从人体的本质构成的三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调养,而不能只是从某一或某两个方面进行调养,并要注重三方面关系的调理;性命双修理论则是从人体本质构成的命与性两个方面阐明了养生应双管齐下,命与性兼顾,而不能只顾一面;调理脏腑理论从人体功能系统的角度阐明了养生应以脏腑功能的调理为根本的原则;疏通经络理论又是从人体各部分的联系系统阐明了保持经络的畅通是养生的一项基本工作;通达顺畅理论阐明了人体的各种过程和功能活动都需要通达顺畅才能保持人的生活的健康,所以养生的一个最基本目标就是保证各种人体过程和活动的通达顺畅;虚静无为理论阐明了养生应遵循人道之自然的虚静无为本性,反对人为悖道的妄作妄为;后天返先天理论指出了养生应以从后天物性、欲性返归先天道性、真性的根本道路;和顺自然理论则阐明了养生必须按自然之道行事的原则,并强调了顺应自然事物并建立与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人我和同理论指出了养生应尊重他人与他人和光同尘、安时处顺、逍遥超然,从而维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平和中道理论则强调了平和中道,不走极端是维持人体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阐明了和的原则与方法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

4.养生学的养生方法理论

养生方法理论在养生学理论体系中属于技术和操作范畴的理论,它是养生机理理论在实践运用上的技术路线体现和实践运用说明。养生方法理论所阐述的内容是:各种方法所针对的特殊调养对象或所解决的特殊养生问题,养生方法包含的特殊养生机理,以及它的具体操作规程和步骤。养生学不仅有较完整的基础理论和养生原理理论,而且基于养生原理提出了一系列的养生方法,这些养生方法在内容上丰富多样,独具特色,且其中的大多数在上千年的实践运用中也被证明卓有成效。在养生学中,对其所提出的各种养生方法不仅有具体的操作说明,更有养生机理的说明和阐释,有些养生方法比如内丹方法、导引方法等还具有自身理论与方法上的完整性,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内涵,还有独特的操作体系,自成一学。养生学所提出的养生方法主要有食养、药养、守一、坐忘、存思、存神、行气、胎息、导引、按摩、针灸、辟谷、服食、居处、房中、调摄、内丹、禅定、瑜伽、雅趣、养病等。

这些方法涉及到了人体各方面的调养,及各种养生问题的技术解决。养生学对上述一系列养生方法都有较为完备的理论说明。事实上,养生学的各种养生方法理论都是基于对人体各方面的调养提出了的,具有人体养生的针对性和完整性。而且在养生学中,各种养生方法理论都是基于养生基础理论和原理理论提出来的,在其机制上具有与养生基础理论和养生原理理论的内在同一性和一致性,体现了理论对方法的指导性及理论、技术和应用的贯通性和整个养生学体系的完整性。

三、养生学重大的产业价值

在今天,对中国人来说,养生学还有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价值,就是开拓和建立养生产业,并进而形成独立的养生行业。以下我们就对养生学所包含的几个养生产业价值进行初步的讨论。

首先,养生学对于养生产业发展的价值

在这里,所谓养生产业即依托养生科学文化资源而建立的为社会大众提供养生服务产品和实物产品的产业。养生产业不同于医疗产业,它的宗旨不是治疗疾病,而是通过养生服务产品和实物产品的提供,以满足社会大众的养生需求,促进社会大众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过上更健康、更快乐、更幸福的生活。今天的养生产业必须依托养生学来建立,而且也只有在养生学的科学文化教育支撑下建立和开展的养生产业,才能有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事实上,也只有通过养生学的思想理论指导,才可能开拓出完整的养生产业体系。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养生产业体系包含了一系列的内容,其主要的内容包括:养生学术事业、养生学科教育事业、养生科学与文化传播事业、饮食养生产业、药物养生产业、生活调养养生产业、导引养生产业、按摩养生产业、针灸养生产业、内炼养生产业、文学艺术养生产业、休闲旅游养生产业、养病养生产业、养老养生产业等。

实际上,虽然今天养生已经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并成为一个行业领域,但并没有建立起有别于医疗产业的正式产业,而养生学的学术文化教育价值决定了其实践运用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而且它还是具有巨大产业经济价值的资源,通过养生学的实践运用,建立正式养生产业,可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概括起来,基于养生学建立养生产业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养生产业特别是养生文化产业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产业,是国外无法复制的产业;养生产业对于提升国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养生产业对于提升世界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养生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甚至可以成为我国未来的支柱产业;养生产业与中医产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其次是养生学对于养生产业规范的提升价值

养生在今天虽然还没有成为一个正式的行业,但养生产业却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正是基于养生的巨大社会需求,近年来各种养生产业的发展呈现蓬蓬勃勃的兴旺局面。但在养生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其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甚至表现为一系列的乱象。这些问题和乱象主要有:养生行业缺乏系统成熟的科学理论指导,养生活动和产品缺乏严格而统一的科学规范,养生效果缺乏客观科学的判断标准,养生宣传主观随意,人造大师招摇过市,口吐莲花,夸夸其谈,坑蒙拐骗,时有所闻。

要克服养生产业的这些问题和乱象,使养生产业得到健康的发展,就需要有完善成熟的养生学。通过养生学的理论研究,真正揭示养生的科学原理,使各种养生活动在养生学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来进行;通过养生学科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由专业人才来为社会大众提供科学专业的养生服务;根据养生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科学的养生项目和产品的规范,使各种养生活动在科学的轨道上进行,由此来消除和减少社会养生的一系列问题和乱象。

再次是养生学对于养生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价值

在今天,养生健康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养生产业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并正在成为一个正式的产业门类,且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支柱产业。这样一个大的行业领域和产业体系,必然需要大量的养生专业人才。这大量的养生专业人才从何而来?显然,现有的社会教育体系是无法培养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培养养生专业人才的专业体系。从国家现有专业分类来看,与养生相关的主要是中医学,其他还有就是宗教学或中国哲学中的道教和佛教研究,再有就是道教学院和佛学院的道教养生和佛教养生教育,其他基本上就没有了。从现状来看,中医学只能按照医学的模式和内容来培养,道教和佛教研究则是放在哲学和宗教学门类中,无法按照养生需要的专业人才的特点来培养,道教学院和佛学院则只有少数课程涉及到养生,都无法培养全面纯正的养生专业人才,更难以培养出有完整养生知识和技能的养生专业人才。目前从事养生产业的人员基本上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养生学教育的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都不高。

要提升现有养生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特别是要为未来养生产业提供大量专业人才,只有通过养生学科的建立和大规模的养生学科系统教育才能实现。事实上,通过独立养生学科的建立,用现代科学理念和方法来系统培养各个层次的养生专业人才,既可以使现有各种养生产业的人才从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上得到提升和完善,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养生产业大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人才保障。

首先,养生学科的建立可以根据养生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系统地培养养生专业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古代社会完全不同,传统的师徒传授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因为师徒传授在理论和技术上必然带有更多的个人特性和经验特性,往往不系统不完整。今天对人才在理论和技术上要求的完整系统性只能通过正规的学科教育体系来完成。对养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养生学所提供的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体系是使完整系统的养生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通过这种完整系统的教育培养体系的运行,才可能教育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养生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养生专业人才。而社会所需要的大量养生专业人才更是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养生学专业培养来完成,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其次,养生学科的建立还有独特的教育产业价值。养生学是中国独特的科学与文化学科,所以当养生学科建立起来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建立起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与中医学平行的养生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养生学教育培养体系与中医学的教育培养体系一样,可以包括从初等的产业技术人才教育培养,到中等的专业养生师教育培养,到高级的养生学术教育专家教育培养,涵盖中等养生学校与养生专科学校及高等养生学院与养生大学等各个教育层次,由此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教育产业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可以为我国养生事业培养各个专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而且还可以为世界各国培养养生事业人才。从养生事业的内容来看,养生学科教育体系的体量将大大超过中医学科教育体系的体量,其产业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也会更大。

 

参考文献:

1.杨玉辉编著:《养生学》,(台湾)龙冈数位文化,2019年。

2.杨玉辉著:《中华养生学》,重庆出版社,2011年。

3.杨玉辉著:《道教养生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4.王旭东主编:《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

5.张学梓、钱秋海、郑翠娥主编:《中医养生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6.熊常初、邱明义著:《试论中医传统养生学在当代的战略价值》,《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8月第10卷第16期,第1-3页。

7.常久、蒋力生著:《探讨道家养生方法在健康管理中的价值》,《中医药导报》,2017823卷第16期,第16-18

8喻琳超、范辛尧著:《武医健康养生学学科体系的研究与分析》,《中华武术研究》,20149月第3卷第9期,第45-50页。

9叶明花、蒋力生著:《中医养生学的外延裁别》,《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0月第25卷第5期,第11-12页。

10.张华著:《挖掘道教养生学的现代价值——道教养生学的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侧记》,《中国宗教》,2011年第9期,第27-29页。

 


 

Regimen Science and Its Significant Value

 

 

Professor Yang Yuhui,the Director of Regimen, Elderly Care and Recuperation Institut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China

 

 

Abstract: Regimen is health-building in both body and mind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make life happier. Regimen Science is a systematic theory about how the human body maintains and improves the health level, enriches life,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makes life more healthy and happier through related methodology.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Regimen Scien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theory of philosophical methodology, the basic theory of regimen, the theory of regimen principles and the theory of regimen methodology. These four theories form a system of regimen Scienc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The significant industrial values of regimen include: regimen industrial establishment, regimen industrial norms and promotion,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regime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Keywords: regimen, Regimen Science, theoretical system, industrial value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