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术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道法术 


张三丰与他创建的全真新教派


来源:    作者:张泽霖    发布时间:2014-12-14 20:41:48    阅读次数:1322


张泽霖
中国道教从金、元时代开始,逐渐形成两大教派,即正一教(天师教)和全真教。元末明初,全真、正一两大教派又有交流融合的发展趋势,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代表人物就是道教名师张三丰。他属于全真一系的道士,明代时,受成祖的慕仰,而三丰则避世隐居,踪迹不定,远行四方,以致声誉名震九州,成为吕洞宾以来最富有魅力的著名高道。
弃官从道 四海为家
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宝,名通,名金,名玄一,又名玄化,号元元子,另号三丰。他“欣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不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这种洒脱不羁的风度,和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惯,不论寒暑,老穿一件破袖衣,戴一顶旧蓑帽,日子长了,油光可鉴,因此,得了个“邋遢张”的别号。清人李西月所辑《三丰全书·芦汀夜话》,张三丰自述,生于金末蒙古定宗三年(1248),曾任中山博陵县令,后弃官出家为全真道士。
清乾隆十一年(1746)河南《南召县志》卷二“寺观”,附明永乐皇帝遣使致仙人张三丰书,书曰:“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足下:朕久慕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敬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道德高尚,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资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原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敬请,拱候云车凤驾,惠然来临,以幅恳仰慕之怀,敬丰书。”今南召县小店乡东坪村桥下,尚有张三丰的故里石碑一通(南召县文化馆存有此碑拓片)。民国六年(1917),在南召口子河张三丰故里处(太子山东南麓半山腰处有草庵遗址)立有“张三丰初居此处,道成于天宝观”的石碑。由此可见,张三丰修道时间较长的地方是南召县太山庙乡太子山上的白鹿岭天宝观。因此,南召是他的第二故乡。此后,张三丰又从天宝观到南召县西南的五垛山北顶祖师庙修行。当明代武当山南顶开始重修扩建时,他又匆匆前往,在武当山修炼多年。张三丰的籍贯有辽州、懿州、宝鸡、南召等说,甚至四川、湖北、山西等地,都有人称他是同乡,难以考定;就连他得道的时间,宋、元、明的说法都有。这种无定论的说法,既说明他的道术高明,神秘莫测,声誉远震;又反映了他云游广远,行踪不定,四海为家。
道术卓著 名震朝野
明洪武初年,太祖遣使寻访张三丰未获,后见于陕西宝鸡金台观。不久,张三丰入川云游,寻观访友。四川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蜀献王的封地。蜀献王在诸王子中是较为文雅好客、广交名流的人物,被其父戏称为“蜀秀才”。献王闻三丰入蜀便招请其作客,设宴款待。席间有人献上珍玩,宾客传观,叹赏不已。张三丰离座道:“贫道也有薄礼,愿博殿下一笑”,说着就从怀中掏出许多枣子来。其枣子半边红半边绿,好几个连生在一根蒂上。宾客虽感欣快,但总以为他是事先揣在身上的,不足为奇。这时,张三丰就在席间拿起一只金盏,叫人放满泥土,自己往嘴里一挖,取下一颗牙齿来,埋在金盏的土中。不一会,牙上发出绿芽,长成莲叶,莲叶又抽出花苞,开了一朵莲花,有大盘子那么大。莲花瓣每片都有五颜六色的斑点,花瓣越开越多,不下千片,满堂生辉,熠熠发光,清香扑鼻。宾客们这才心悦诚服。连献王这位“蜀秀才”也亲笔题诗赐赠三丰,以纪盛况。后来,张三丰离蜀复入武当,出游襄汉,足迹大江南北。《名山藏》谓张三丰曾见成祖,示以前知之神异;又说他乃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海云禅师。
永乐五年(1407),成祖又遣给事中胡滢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张三丰于武当山,十年不获,而其存亡,终未能测。英宗天顺三年(1459),诰赠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封张三丰为“韬光尚志真仙”。嘉靖四十二年(1563),敕封张三丰为“清虚元妙真君”,意味着世宗相信张三丰已“羽化登仙”。天启三年(1623),热衷于扶乩的明熹宗,称张三丰降坛显灵,加封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帝王慕求与褒封,道门的神化,使张三丰成为一个神仙偶像、张三丰修炼成仙和高超奇异的道术在平民百姓中也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形成教派 独树一帜
张三丰当时似未创宗立派,但他门下形成了一个与全真教义、教制、宗风都有所不同的新教派。据《三丰全书·道派》之说,张三丰师火龙真人,火龙真人师麻衣先生李和,麻衣师陈抟,陈抟师文始真人尹喜。该派宗源于文始,至陈抟又兼得少阳派刘海蟾之传,合老子门下文始、少阳二派为一。该派以高标隐逸为宗风,故自称隐仙派。这一宗谱自火龙真人以上,二千年间仅三传,且陈抟直承文始,显然难以自圆其说,亦未见张三丰自述,当为李西月杜撰。但张三丰师陈抟一系火龙真人,非无可能。陈抟一系本以华山为中心,据《广阳杂记》,明末华山道士王莱阳言,华山有龙门及陈抟所开太华二派,太华一派亦名老华山派,见于《诸真宗派总簿》。则元、明间,终南山一带有陈抟华山一派的传人火龙真人,当非无稽之谈。而张三丰学说,如睡功“蛰龙法”,即系陈抟得于何昌一者,可见他确与陈抟一派有渊源关系。但陈抟一系,亦与全真道同源,如张三丰之徒王宗道。永乐三年(1405),胡滢携之入朝,给全真牒。因此,张三丰一派当属元、明间新出的全真新教派。张三丰一系派据《诸真宗派总薄》所列有:自然派、三丰派、日新派、蓬莱派等传衍于近代,学派多达八支,可谓门庭颇盛。
著述立说 道界名师
张三丰的著述,《明史·文翰类》著录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各一卷,但张国祥编续《道藏》时未收入,可能当时未刊行。直至清雍正元年(1723年),江锡龄以所见张三丰的丹经二卷,诗文若干篇,附张三丰“显迹”三十余条,辑成《三丰祖师全集》家藏。道光年间,李西月又据江氏家藏残本补辑,编成《张三丰先生全书》八卷。此书中掺入了不少李西月自撰及乩降的东西,如《云水前集》、《无根树道情》等。可见李西月以前的《道书十二种》、《古书隐楼藏书》等,其中大略多为明代所流传的张三丰著作,而李西月的《三丰全书》,可看作隐仙派文献总集。
据《三丰全书·道派》,张三丰的弟子,有曾助朱元璋银饷的秦淮富户沈万三,传其婿余十舍及富户陆德原等,为在家出家的一个系派。武当山全真道士丘玄清,初从黄得祯出家,洪武初师张三丰。《万历野获编补遗》称他“以张三丰荐为武当五龙宫住持,有司以贤才荐为御史,……后转太常卿,封三代,没于京师。”乃沾其师之光,得为明代全真道士中最荣贵者。丘玄清之徒蒲善渊,洪武十五年(1382)授均州道正,永乐年间奉使四方咨访贤达。据《武当山志》,武当道士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同师张三丰,称“太和四仙”。淮安人王宗道初从何道全游,复师事张三丰,永乐三年(1450)与胡滢赴召,赐金冠鹤氅,令寻访其师,后封为“圆德真人”。《三丰全书·道派》又称有李性之者,于武宗正德年间入武当山,遇张三丰授以《丹诀》。
清初,有剑南观察汪锡龄(1664-1724)自称于峨媚见张三丰,“示《丹经秘诀》一章,及《捷要篇》二卷,照法修炼始识玄功,因此,悔入宦途,游情山水,迩乃自出清棒,结庐凌云(四川嘉州凌云丹霞峰)(《三丰全书》卷一,江锡龄《三丰先生本传》),自号圆通道人,集《张三丰先生全集》家藏。道光初,又有川蜀嘉州儒士李西月,自号涵虚生、长乙山人,亦遇张三丰,隐居修炼,并集撰《三丰全书》、《三丰秘旨》等,阐扬《内丹学》。
道教名师张三丰,弃官从道以来,访名山,过大川,足迹踏遍多半个中国大地,尊道修行,教化徒众,著书立说,阐扬道教宗风,倡建中国最大的道教活动中心——湖北武当山南顶太和宫观,在道教事业的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道教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