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共建平安社会 共创和谐世界


来源:中国道教协会    作者:丁常云    发布时间:2014-12-15 20:43:28    阅读次数:1117


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深厚、历史悠久的民族。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自东汉时正式创教,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尊太上老君为道祖,以“尊道贵德”为核心,主张慈爱和同,维护人类安宁,强调重生贵命、关爱生命安全,追求身心和谐、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在道教的教义思想中,能够找到很多对“共建平安社会,共创和谐世界”有所裨益的内容。
慈爱和同:提倡心灵环保、维护人类安宁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人们不禁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现实社会告诉我们:一切暴力冲突、民族争端,皆源于人类社会的贪欲之心,贪欲是罪恶之源。所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都是由贪欲所造成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
道教历来主张“慈爱和同”,对不同的事物都抱“宽容、和同”的态度。因此,道教是一种“宽容”的宗教。如“无为、不争”就是一种宽容思想。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求人的行事应效法自然,不妄自作为,讲求无为而无不为;所谓“不争”,就是要求世人不要争名夺利,一切任其自然。道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明确提出了“不争”,主张“处下”。道经说:“人为天地之本,当为善”,要求人们要善待万物,慈爱众生。所谓慈者,万善之根本。人能慈心于物命之微,则杀机自泯,仁心渐长,自当永享福寿。道教主张“慈爱、和同”,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要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存。
道教主张清静自然、柔弱不争,强调“归根”、“复命”,要“致虚”、“守静”。倡导“心灵环保”,以此来消解“心智”的妄念,排除嗜欲的诱惑,进而实现人心清静的目的。现代社会中,有人生性贪婪,有人争强好胜,更有人见利忘义、挑起事端,甚至发动战争。这是一种自身内心的疾病,是人类身心不健康的表现。道教强调要“见素抱朴”和“少私寡欲”,就是使人回归到原来的纯真本性。道教还强调“谦下”的作用,并以江海来做比喻,指出:“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就是说,江河湖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众流之王,就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位。圣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正是“谦下”的体现。现实社会中,如果我们能够以“慈爱”之心待人,以“谦下”之心处世,那么人类社会自然就会和平共处、祥和安宁。
仙道贵生:关爱生命安全、维护生存权利
当今世界,由贪婪、暴戾所导致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仍时时威胁着地区安全和人类生命安全。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世界性问题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生命健康。人类社会并不安宁,维护人类生命的安全仍然是我们全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之所在。
道教是一个重生贵命的宗教,在其传统的思想信仰中,就包含着道教徒对于生命的热爱和追求,我们重视今生,以生为乐,以命为贵。道经称:“万物之中,人最为贵。”认为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也是至高无上的。为了追求贵生、实现生命永存的理想,道教主张“行王道,反对霸道”。所谓“行王道”,就是要遵循老子提出的“爱民治国”思想,推行“仁政”和“德治”,反对“暴力”和“恐怖”。所谓“反对霸道”,就是反对“强权”,反对“战争”。强权和战争,是对道教教义思想的一种亵渎,是人类生命的一大灾难,也是人类社会所深恶痛绝的。道教认为,“兵者不祥之器”,“兵之所处,荆棘生焉”。战争是残暴的、可悲的,好杀之徒必遭天谴。指出不得“以强欺弱”、“逞志作威”,更不得“乘威迫胁,纵暴杀伤”。这种反对“暴力”、反对“霸道”的思想,正是道教维护人类生命安全和民族生存的人道主义主张。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只有和平团结才能共存共荣,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利益共享。争斗、暴力和战争只能导致仇恨、死亡和毁灭。道教对战争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沉重灾难历来表示极大的愤慨。因而极力反对一切以强权征服天下的行为,提出“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也就是说,天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应该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天下才会太平,人类才会安宁。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道教文化中的生命伦理,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时刻关爱人类生命安全,共同维护民族生存权利。
欣乐太平: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世界和平
当今世界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世界和平仍然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然而,尽管爱好和平、关心人类前途的有识之士百般努力,人类迄今还没有找到彻底避免战争和自我毁灭的有效办法。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就曾悲观地表示,他对避免人类战争和毁灭毫无信心。看看他的后任不停地奔波于世界各地调停局部战争和纠纷,就可知情况并无好转。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致力于增进人类的共同福祉,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
道教是追求和谐的宗教,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庄子提出“太和万物”,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道教为之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道教也是一个崇尚“和平”、追求“太平”的宗教。早期道教太平道,以“太平”命名,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其太平社会的理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太平经》中。何谓“太平”?“太者,大也;平者,正也”;“太平”追求普世的公正、公平,“天地中和同心共养万物”,“父母子三人同心共成一家”,“君臣民三人同心共成一国”,“天下安平无疾苦”,世界没有冲突,没有战争,没有天灾人祸,利益分配均衡,人人感到快乐,这就是道教所说的太平理想。中国人对于追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发展、睦邻、帮邻、富邻,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共赢,以及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共建和谐世界的主张,正反映了包括我们道教徒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心声,我深信这也是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愿望。
人类的和平、社会的和谐,需要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要从道教经典中吸取智慧,从道教文化中寻求共识,以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我们衷心地希望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的人们都能够和睦共处,共同增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平与幸福。我们也真诚地期盼和祈祷: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作者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本文为作者2012年11月26日在韩国高丽大学的演讲,略有删节)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