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性命双修”的普遍意义


来源:叶至明主编《道教与人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145—148页    作者:牟钟鉴    发布时间:2014-12-15 23:54:58    阅读次数:1062


一、道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血肉相连,互渗互动,相得而益彰。虽然正式出家的道教信徒为数不多,但道教文化远远超出教门的范围,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和普通民众。例如从信仰的层面说,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东岳大帝、真武大帝、关圣帝君等,既是道教的崇拜对象,也是中国民间普遍祭祀的高位神灵。从文学艺术的层面说,道教仙话,如黄帝铸鼎、八仙过海、老君炼丹、吕祖点化、邱祖济世等,均成为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也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从修道炼养的层面说,道教的炼养与中医密不可分,它的内丹功法衍生出成百上千种气功功法,流传在社会上,为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做出积极贡献。道教根植于中国社会肥沃的文化土壤,这正是它的生命力能持久的原因所在;把道教文化的合理内核推广到社会民间,也是教内外道教学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二、道教文化中最具有现实价值并能济世利人的内容,便是它的养生文化。除了它的医药学具有较强专业性质以外,它的内丹学中能够治病强身、净化心灵的部分功法,经过重新解释,显露其普遍价值,比较容易普及于社会,对于民众的身心健康会有莫大补益。我以为内丹功法的炼养原则,即性命双修,是一种普遍性原则,不仅是道教徒的炼养要旨,也应该成为一切追求健康人生的人们的炼养要旨。

三、按照道书的说明,性是指人的灵明慧觉,命是指人的气血生身,性即是心性,命即是生命。《性命圭旨》说:“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为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又说:“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性命说》)陈撄宁大师说: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可谓既深刻,又生动。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两个生命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双重融合,人们通常说要身心健康,亏其一即残缺不全。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两大要素。

内丹家无一不主张性命双修,也就是既重视心理的炼养,也重视生理的炼养,只是在先后次序和比重上有所差异而已。

四、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是儒、佛、道三教。儒家追求成圣,佛教追求成佛,道教追求成仙。从早期的情况说,儒家注重修养道德人格,佛教注重解脱人生痛苦,两家皆偏重于心性,而忽略于身体;道教则偏重于健身长生之道,而忽略于心性。后来道教吸收了儒佛两家的心性学说,又发扬了自家传统的养生学说,遂形成性命双修的炼养理论。性功是道教与儒、佛相通的地方,而命功则是道教独有的传统,不讲命功,不是道教。陈撄宁大师认为,仙学乐生、贵生、重生、追求长生,所以它是生本主义,这正是道家仙学最具特色的地方。他认为性命相依,命为重。他用灯作比喻,灯油是命,灯光是性;有灯无油,灯必不能发光;徒有灯油而不能发光,则不能显现油灯照明之用;修道之意在教人积足油量,并教以点灯之法,则人生必充满光辉。

五、道教关于性命双修的理论,就其一般原则而言,既可以用于道教信众,亦可用于世俗人群,既可以用于古代社会,又可以用于现代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说,非教徒和现代人更应该重视性命双修,因为现代社会相当数量的人,性与命两个方面都出现严重的病态,如不加以解决,将危及人类的身心健康。心性生命即精神生命方面的病态主要是缺乏信仰和理想,趋向功利实用和短期行为,生活日益浅薄化和狭隘化。形体生命即生理生命方面的病态主要是环境恶化、不良嗜好以及过度享受造成生理损害、生命力脆弱和恶性疾病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固然要靠环境改善,同时也要靠人的主观修炼,并且去改造环境。若多数人懂得并且去努力实践性命双修,人生与社会的健康化进程会大大加快。

六、性命双修作为一种普遍性原则的要点有:

1、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时并重。不但要追求强壮体魄,也要追求健全的心理素质,使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两个方面都得到活泼的发展,这才能有真正的幸福人生。《性命圭旨》的说法是:神不离气,气不离神性不离命,命不离性

2、以生理变化心理,以心理变化生理。体弱多病者先从命功入手,炼精化气,去病健身,然后心神安定,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提高精神境界。心理脆弱或行为不良者,则先从性功入手,炼己筑基,排除私心杂念,调整平衡,提高追求层次,开拓心胸情怀,然后配合服药和炼气,性能得到良好的效验。性功与命功可以在不同时候有不同侧重,但要互相带动,共同长进。

3、性命双修要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内丹家有初关、中关、上关之说,有得窍、炼己、和合、得药、脱胎之说,有先摄心修性,次炼化精气修命,最后粉碎虚空之说,要不出初级、中级、高级三大阶段,次弟而上,不可躐等。无论心灵的净化、境界的提升,还是气血的调适、体质的强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勤学苦练,长期坚持,不断体悟和反省,才能渐入佳境。当然渐中有顿,这是自然得来,不可强求。

4、性命双修是一个综合的修习过程。它至少包括以下几项活动:

1)理性认识活动,读书、请教、反省,对于自己的状态和追求的人生目标,有一个清醒认识。

2)道德修养活动,树立远大思想,养成利他习惯,协调人际关系,增强仁爱之心。

3)形体锻炼活动,包括治病、气轼、运动、营养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作息制度等,不必求难贪高,只求简便易行,适合自己。

4)社会实践活动,内丹家强调“内外双修”、“功行两全”,不仅要修性功、命功,还要利物济生、苦己利人、参与社会、积累功德,使性命双修在社会生活中见到实效。以上几项活动事实还是结合在一起,彼此穿插进行的,不可机械分割。

作为教外之士,很难理解和体会内丹家的具有宗教神秘性的高级修习状态,但一般人仍然可以从性命双修的理论中吸收做人、做事和健身的生命智能,使人生变得更健康、更美好。

(叶至明主编《道教与人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145148页)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