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道教生命学浅议——从陈撄宁的仙学谈起


来源:《文史哲》2005年第2期    作者:牟钟鉴    发布时间:2014-12-16 08:42:13    阅读次数:1066


道教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和文化资源,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很独特的,有其他思想文化体系都不具备的特殊内涵和价值。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追求人死后灵魂得救;佛教虽有“无我”之论,但其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和往生净土诸说,亦表现它主张形神二元、肉体粗劣和灵魂不死。儒学精义在于造就人的道德生命,并不在意生命之长短,故孔子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语录。唯有道教,重生乐生,其所重所乐之生,包括精神与形体,主张以人的现实生命为起点,形神相守、性命双修,使生命不断优化,最后脱胎换骨,羽化成仙。道教由追求长生而讲究养生,故其养生文化特别发达,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对于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开发和运用道教养生文化资源,必将使它继续造福于当代中国和世界。

人的生命可以分析为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两个侧面,两者缺一不可,相辅而成,共同维系着人的正常生命活动。然而在当代国际社会,人类的生命却出现了畸形发展的严重病态。且不说由资本贪欲和民族仇恨引起的战争、冲突使无数生灵涂炭,也不说由瘟疫和贫困带来的生命挣扎和死亡;就是比较发达比较安定的国家和地区,也普遍出现了精神生命堕落和生理生命退化的不良趋势,我们可以称之为世界性的生命危机。如人的精神生命日益外向化、物质化、浅薄化,在很大程度上被物质利益和金钱所左右,从而丧失了纯朴真实的自我,人性向兽性倒退,所谓“物欲横流、人心大坏”,道德危机成为不争的事实。人的生理生命虽然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而平均寿命有所增长,但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恶化、生存压力加大和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又带来了人的恶性疾病急剧增加和免疫能力的不断下降和体质的早衰,它使人类的未来进化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好学深思之士有鉴于此,提出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在这一理念中,人的生命和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首先应该加以关注。为此,建设当代生命学是十分必要和非常急迫的。在西方,人的精神生命由宗教和哲学所关注,人的生理生命由科学所关注,两者是分家的。西方的心理学以实验和分析为基础,缺乏信仰和价值的层次,属于科学的范畴。西方的生命科学近些年有很大发展,对人的生命体的认识日益精密,故有其长处与优势,但它不关心人的高级精神活动,而且有把人的精神活动归结为生理活动的倾向,因此有其不足。而中国的道教养生学,用现代的眼光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东方的生命学,兼信仰、哲学、科学而有之;虽然在细节和技术上不如西方生命科学,但它对生命的整体性把握和动态式洞察,以及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体的自我调养化炼,都有其高过西方生命科学的地方,拥有独特的优势,不可小觑。

在当代,对道教生命学的新探索当首推陈撄宁先生,他在民国年间即已认识到道教文化中以生为本的炼养学乃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他称之为中华仙学,独标而出之,给予新的解释,使之发扬光大,以期有助于民族身心的健康和国家的复兴。他的眼界远大,胸怀广阔,功力深厚,见解新颖,又能躬行实践,使中华仙学成为推动道教现代转型的开拓性榜样。

陈撄宁早期强调仙学的独立性,说:“余主张仙学完全独立,不必牵涉到儒释道三教范围之内。”[1]P357)再三申明仙学不是道教,是在各种宗教以外,独创一家。原因何在呢?首先他认为仙学唯生,可以补救人生,改进人生,是“中华民族自古相传之道术”[1]P358),“用于外,可以治国齐家;用于内,可以修身养生”[1]P372),他认为这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以要担当起继往开来的重任。其次,在民国时期,科学理性在中国大行其道,各种宗教皆受到排斥,其中道教更被国人目为世俗迷信,道教本身亦相当衰落固陋。陈氏欲摆脱这种受攻击的被动局面,与道教划清界限,从而千方百计与科学相协调,使仙学具有现代科学面貌,以便得到健康正常的发展。他说:“吾辈只须抱定宗旨,专弘仙学,不谈宗教,自可扫除许多无谓之纠纷矣。”[1]P359)又说:“凡宗教首重信仰,信仰者,仰仗他力也;仙学贵在实证,实证者,全赖自力也。所以神仙学术,可说是科学而非宗教。”[1]P377)事实上陈氏后来也承认仙学属于道教的学术,只是他不赞成斋醮祈祷诵经礼忏更不主张画符念咒、遣神役鬼,而提倡仙学,认为它体现了道教的真精神。

陈氏的仙学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信仰的层面,即把神仙作为一种“超人”的理想,即敬仙求道,这是仙学的宗教性。虽说陈氏申明仙学不是宗教,但他仍然保留神仙超越人间的神圣性和神秘性,所以仙学仍然是一种宗教信仰。他相信自古以来有人修成神仙,如广成子有一千二百岁。神仙“能脱离尘世一切苦难,能除凡夫一切束缚”[1]P380),人如修炼得道,可以成仙,“仙最后之结果是白日飞升,飞升之表示就是不死,飞升之意思就是脱离凡界而升到仙间,永远不会寂灭”[1]P384)。因此,他提倡三元丹法,相信人可以返老还童、长生住世、阳神脱壳、进入仙界,故称仙不为“超人之学术”[1]P373)。

其次是哲学的层面,体现仙学对于生命的源泉价值、生命的改善和形神关系的理解。他认为“成仙者都不离乎道”[1]P370),道是宇宙本体,无所不在;就仙学而言,“道就是吾人返本还原一条大路”[1]P384)。所谓成仙就是把“玄妙无形的道”,锻炼成“有灵有形的丹”[1]P186),即是道成丹身、生道合一,以仙证道,以道悟仙。“仙家唯生”[1]P382),与儒家相比,儒家讲究做人,而不懂如何超越人生;与佛教相比,佛教讲究“无我”,贵无生,不敢打破有生必有死的宇宙定律;唯有道家仙学,相信修炼可以改变常人的生理,以人力夺天地造化之权,逆人行事,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愿安命以听天。这是所有以往重要学说中对生命最积极的一种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能够全力以赴地去探讨生命的奥秘及长生的途径。陈氏认为,人生是有缺憾的。一是“为年龄所拘,束手待毙”[1]P380);二是“一天到晚,酒色财气,妻子衣食,忙得脑筋昏乱”[1]P358)。三是民族衰弱,国人“抱消极态度以苟活”[1]P369)。而仙学坚信人类是进化的,且“进化是无止境的”[1]P63),猿既可进化为人,则人亦可进化为仙,这就需要发挥主观的创造力,而不能听任自然。他认为“若果以人类为主体者,必须要做到将自己精神来统驭物质,不可让物质来征服我的精神,然后方有人生幸福之可言”[1]P371),“宜用积极手段以图存,庶几民族尚有复兴之望”[1]P369)。于此可知陈氏的仙学是一种积极的人类进化论,是想把人类的生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同时以此强族兴国,改变中华民族的孱弱状态,实现其自利利他的目标。在形神关系上,陈氏主张形神结合,性命双修,其解释是:“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性命二者不可分离,所以要双修。”[1]P383)“盖神仙者,乃精神与物质混合团结锻炼而成者。”[1]P392)既为道教仙学,便不能不侧重命功,故陈氏说:“长生之效果,本是从修命功夫得来,若不做命功,决定不能长生。”[1]P397)同时传仙道要“访察其人之前辈是否积德,其自己是否真为善人,此乃第一要注意”[1]P401)。可知德性是修仙之前提,命功是修仙之重点。陈氏相信,“人的身体是固体、液体、气体和灵性所构造;仙的身体,是单纯气体和灵性所结成”[2]P65),他认为这是一种“理想假说”,将来或许能够实现。

再次,是科学的层面,关涉到生命的要素和卫生、养生、修仙的要则和方法。陈氏为仙学立四大原则:“第一务实不务虚,第一论事不论理,第二贵逆不贵顺,第四重诀不重文。”[1]391)他反复申明,“仙学乃实人实物,实情实事,实修实证,与彼专讲玄理之事不同”[2]81),仙学重实验不尚空谈,讲现实不凭经典,重研究不重崇拜,要有真实功夫、顽强毅力,不断地探索,亲身去体证,方能入门,其中并无对鬼神的迷信。这种精神与近现代科学理性精神是完全相符的,与西方生命科学的理路是一致的,只是在具体内容和方法上与西方生理学、心理学有所不同。仙学认为,人体有三要素:精、气、神,三者在人体中循环流转,“或精化气而气化神,或神化气而气化精”,炼之使其充盈,便健康活泼;三物衰减,则老病死亡,故称之为“上药三品”[2]P87)。在修仙进路上,需“逆行造化以求回复中和自然之本性”[2]P84)。口诀为“神气合一,动静自然”[1]369)。方法为三元丹法:天元丹法,清静派的内丹功法;地元丹法,外丹烧炼;人元丹法,阴阳双修的内丹功法。三元丹法贯通为一,而以天元丹法为主,强调清静内心,自然“听息”[2]129),以静功为主,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又主张仙医结合,故陈氏说:“医道与仙道,关系至为密切;凡学仙者,皆当知医。”[1]372)医道可以去病健身,可以救死扶伤,皆为修仙所必需。陈撄宁是我国民国年间著名中医家,医德医术皆名重一时,为世人敬仰,故其仙学有厚重的科学积蕴为之支持,他的努力在于使仙学基于科学,又超出科学,从而成就生命学的完整体系。

近现代中国道教界,有精于斋醮科仪者,而缺乏理论的开拓;有诚于宗教信仰者,而缺乏科学的实践。陈撄宁先生兼备信仰、理论、道术与科学的素质和功力,以仙学的方式重建道教的生命学,虽然未能最后完成,却做出了很大成就,开出了现代思路,其遗产是珍贵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道教生命学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扩大了我们对生命观察的视野,加深了我们对生命奥秘的认识,为建立现代东方生命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用现代人文和科学的眼光去筛选、重释道教生命学的意涵,创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生命学体系,以便优化我们的生命,是道教学者的历史责任。我提出几点粗浅想法供大家思考和讨论。

第一,在信仰的层面上,我们要把道教的神仙信仰变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我们尊重道教界敬神崇仙的信仰,但用理性来思考,我们很难相信世界上存在着长生不死、神通广大的神仙,我们也很难相信人可以修成脱离肉体、收放自如、白日升天的阳神。但是我们可以相信人类的生命一定会进化;通过努力人可以修成“活神仙”,所谓“活神仙”就是一种健全的理想生命。我在《长生成仙说的历史考察与现代诠释》一文①中说:神仙理想“意味着人类生命未来发展的高级形态,可以形成科学假设,相信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理结构将会在进化中有个质的飞跃”,“长生可以理解为健康长寿”,“长生还意味着从心理上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成仙可以理解成智慧超群、境界高妙、众善奉行、精神自在的高人”。我现在进一步概括为“神仙有四大”,即大寿数、大功德、大智慧、大自在。大寿数即健康长寿,而且身心俱健,活过百岁,这是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有优美的环境、合理的营养、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健身修炼方法,形成良性的社会关系和个人生活方式。大功德即慈悲博爱,乐于助人,能够自利利人,为他人为社会尽力作出贡献,寓个体生命于群体和宇宙生命之中,以济世利人为最高乐趣,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大智慧即有洞察力,有预见性,有自知知人之明,大智若愚,小事或有失,大事不糊涂,当进则进、当止则止、当退则退。大自在即潇洒自如,游刃有余,不自我烦恼,却善于化解矛盾,恢复心态平衡,乐观豁达,从容自然,始终为自己保持一个自由的精神和行动空间。自视清高、离群索居者不是真神仙;追逐名利、计较得失者更不是真神仙。“四大”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存在状态,知之不易,行之更难,但只要诚心追求、认真修炼,是能达到或接近的。

第二,在养生的原则上我们要把道教的性命双修扩大为一种普遍性的理念,即要身心俱炼,使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能健康发展。现代生命一个常见的现象是身体健壮而心理变态,导致许多悲剧发生。当然也有德才兼备而过早病夭者,成为人生巨大遗憾。所以正确的养生,必须兼顾生理训练与心理训练,两者又能互动共济,缺一不可。陈撄宁说:“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1]383)这是非常深刻的。人之灵觉即精神活动,包括心态、德性、智慧等,需要认真学习和培养,特别是树立崇高的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使人的生命体有一个精神方向的主导,而不至于收拾不住、随波逐流、盲日散乱或变质堕落。心地善良是健康心理的第一要素。儒家说“德润身”,佛家说“为善最乐”,道家说“尊道贵德”,皆以德为炼性之基。按照北派内丹功法的要求,炼养之功首先要澄心定意,净化心灵,故王重阳说:“只用心中清静两个字,其余都不是修行”②。所谓清静,并非心如死灰,而是心地纯净,没有杂念,不生恶意。修性的功夫就是保持本心和反璞归真的功夫。人皆有赤子之心,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增长,在外界影响下,本心容易丢失,因此要不断地回归自我。当德性已经习惯成自然的时候,精神生命便真正步入健康状态,便会长久保持下去。

如何理解“命即是吾人之生机”呢?生机就是旺盛的生命力。修命的功夫乃是不断开发生命潜力,吸收外界的精华,使生理生命的能量充足而持久,进而变化气质,改善生理,提高抗病抗衰老的能力,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必须相信,人的主观努力对于改善生理健康状态是大有作为的;先天不足,后天补之,不能听天由命。陈撄宁幼年体质衰弱,少年即患童子痨,在当时医疗条件下,难有病愈长寿之望。但他后来学道养生,兼精医术,不仅病去身健,而且救人无数,便是命功养生最好的实证。

当然性命双修应该灵活操作、循序渐进。体弱多病者不妨先从命功入手,强化体质,同时安定心神。心理脆弱或习性不端者,不妨先从性功入手,炼己筑基,培养爱心和意志,调正心态,开阔心胸,改善人际关系,然后配合炼气修命,亦能得到很好效果。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强化弱项,促使心理炼养与生理炼养协调平衡发展。道教性命双修的养生之道,有一套修炼的规则和次序,如能长期坚持,便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比时下的健康咨询和心理治疗有更强的参与性与经常性,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三,在养生的方式方法上,我们要借鉴道教养生的思想,把内养和外炼结合起来,把静功和动功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创新的养生之道。中国传统养生之道偏重于内养,即重视体内精、气、神的培植炼化。内丹功法以静功为主,静功又称内功,着力于内在生命活动的控制和变化。即使各种武功拳法,也讲究调急运气,以内驭外,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西方也很重视健身养生,其体育运动有悠久深厚的传统,但其特色是偏重于外炼,强调肢体运动的技巧、强度、速度和优美,进行力量和技能的对抗、竞争,形成竞技体育的特色。这样的体育如球类、田径、拳击、游泳等有利于体魄的健壮、意志的培养、文化的交流,能够激励民气,也容易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形成雄大磅礴的声势。但运动员为了争夺冠军,打破纪录,不得不向生理极限挑战,严重损害自身的健康;而一般运动者只知外炼,不懂内养,生理与心理也难以有效优化,是有严重缺陷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中国的内养功夫与西方的体育结合起来,大众平时既能学会调心,做一点静气功和太极拳一类柔性运动,又能参加爬山、球类、游泳、跑步、跳舞等活动,必将对国民体质的提高大有好处,至于专业竞技团队则另当别论。我一向认为气功界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问题,需要清理,但气功不可废。包括气功在内的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是一份丰厚的有很高价值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从生命学的角度加以整理和研究,将其精华部分加以继承和发扬,为民众的健康造福。

第四,在治病的途径上,我们要把道教医学与西方医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保障和改善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在西方宗教史和科学史上,基督教与科学发生过激烈冲突,宗教裁判所迫害科学家是最典型的事例。这种情况在中国宗教史和科学史上从未出现过。就道教而言,它恰恰是推动中国古代科学,如化学、医药学、生理学、人文学、地理学等的重要力量。其中尤其是道教医学为中国传统医药学作出过很大贡献。由于仙道贵生,便重视对医道的探究,故十道九医。道教医学固然带有宗教神秘成分,含有巫术杂质,需要筛选,但其主流是积极的符合科学精神的;况且它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而道教信仰又具有精神疗的功能,不可简单否定。盖建民的《道教医学》一书指出,西方近代医学是一种生物医学模式,在防治传染病、救死扶伤方而作出过积极贡献,但忽视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对治病的作用,而“道教医学模式是一种熔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治疗和精神信仰治疗为一炉的综合性医学模式”。从内涵上说,道教医学,“在人体医学、病因病理学、治疗学、食疗学、医病预防学、药物学(本草学及化学制药学)、性医学、性卫生学和医学伦理学等广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医学思想的”③。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和开发,以便古为今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道教生命学不仅可以丰富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而且可以提升科学的理念。例如关于生命科学的理念,受道教医学的启发,应当从解剖学理学的层次提升到性命学社会学的层次,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发展到考察文化学意义的人,生命科学才会有长足的进步。最后,我愿把“陈撄宁箴言”[2]1)介绍给读者,我相信人们,会领悟到一种健康的人生理念,从而受到教益。

陈撄宁箴言

学理-一重研究不重崇拜

功夫一一尚实践不尚空谈

思想一一要积极不要消极

精神一一图自立不图依赖

能力一一宜团结不宜分散

事业一一贵创造不贵模仿

幸福一一讲生前不讲死后

信仰一一凭实验不凭经典

住世一一是长存不是速朽

出世一一在超脱不在皈依

注释:

① 刊于《上海道教》1999年第3期、第4期。

② 《三州五会化缘榜》,载《重阳教化集》卷三,《正统道藏》刊行。

③ 《道教医学》引言,盖建民《道教医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1] 田诚阳.仙学详述[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2] 胡海牙.仙学指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

(《文史哲》2005年第2期)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