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磻溪集》创作时间考


来源:《文献》1994年第4期,第34页—55页    作者:朱越利    发布时间:2014-12-16 08:48:21    阅读次数:1060


全真教第二代领袖“北七真”中,生前身后光芒最为耀眼的,当数长春真人丘处机。他的弟子李志常写了一本名著《长春真人西游记》,元中书令耶律楚材写了一本《玄风庆会录》,其实都是有关他万里西行谒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事迹的记录。这两本书的传世是沾了丘处机的光。成吉思汗十分敬重丘处机,以神仙相称,赐之虎符,副以玺书,并接受了丘处机关于“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的忠告。丘处机还燕后,打着成吉思汗的旗号,救活了数万人,恩德广被中原人民。《元史》、《新元史》特地为他立传。上有最高统治者信赖,下有黎民百姓拥戴,丘处机遂使全真教达到鼎盛。他创立的龙门派也成为全真教中最大的支派,有所谓“天下全真半龙门”之说。龙门派的地位就好像明代以后佛教禅宗中的临济宗一样。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其生平和思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元史·丘处机传》和《金莲正宗记》、《七真年谱》、《甘水仙源录》等全真传记、传记资料均非常简略。我们还可以读到几部署名丘处机著的丹经。即使都是真经,也仅仅反映丘处机的内丹思想和方法,不及其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深入研究丘处机的生平和思想,最大的困难是资料匮乏。幸好丘处机为后人留下一部抒怀咏志的诗词集《磻溪集》,为我们带来了希望。

《磻溪集》作为文学作品,受到文学家们的重视。顾嗣立编《元诗选》、陶湘补编《景宋金元明词》、周泳先编《唐宋金元词钩沉》、朱祖谋辑《彊村丛书》、唐圭璋编《全金元词》等均收入《磻溪集》中的诗词作。孙云谷编《历代名家咏花词全集》也收入了几首《磻溪集》中的词。

研究全真史和丘处机年谱的学者们也从《磻溪集》中挖掘了少许史料。如清末广东罗浮山酥醪观住持酥醪洞主陈铭珪(字友珊,道名教友)先生著《长春道教源流》8卷、陈垣先生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4卷、姚从吾先生著《丘处机年谱》等。1985年黄兆汉先生发表了《丘处机的〈磻溪词〉》一文,更是从史料价值和艺术成就两方面评价了《磻溪集》中的词作,挖掘的史料较多一些。

《磻溪集》近五百首诗词,大都没有直接标明创作日期,难以充分发挥史料价值。学者们对《磻溪集》史料的挖掘总的来说仍显太少,而进一步挖掘似乎是一种奢望。

《磻溪集》近五百首诗词显而易见是依格律和词牌分类排列的。笔者反复研读后惊喜地发现,同一类中的作品排列也不是随意的,而是依创作日期先后排列。少量标明创作日期或时期的诗词,可以验证笔者的发现符合实际。只有一处例外,也可以得到圆满的解释。这一秘密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考证大部分诗词的创作时期,挖掘更多的史料。这一考证工作极具诱惑力,值得一试。

除去仅收词作的本子之外,收录全本《磻溪集》的本子,笔者仅见到两种:金刻木和道藏本。金刻本又被收入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91册,列入《集部·金元别集》。笔者须选择一个较佳的版本。

金刻本《磻溪集》凡三卷,原流失民间,傅增湘于1919年发现于北京隆福寺带经书坊。其时他正倡议修补《正统道藏》,获金刻本《磻溪集》后,欣喜异常,认为这是丘处机之灵在冥冥中鼓励他完成修补《正统道藏》之伟大功业。他于1941年写了一篇《金刻磻溪集跋》,对比《磻溪集》之金刻本和道藏本二者的优劣曰:

取道藏本校之,于篇章初无增损而字句乃大有差殊,增改多至数百十字。诗句下原附音释或自注,道藏本皆芟去。凡词多注原名,如《无俗念》十二首,下注云“亦名酹江月”,乃患刊落不存。又诗词题下偶加小序……序中略志年月、事实,可以考见生平行事,交游踪迹,道藏本或竟删除,或意为节略,均失本真。赖有金时刊本得以校补其缺失,足见右本之可珍矣。最可异者……今道藏本于《赞佛》一首独不刊载,似后人不欲为释教颂扬,有意芟之,所见抑何隘耶……惟道藏本卷首大定丙午胡光谦序后,又有大定丁未平阳毛麾序、泰和丙寅武定军节度使移剌霖序、泰和戊辰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国子监司业安东陈大任序。此本只存胡序而后三首皆不载,余意原本必已汇刊或缘流传岁远,不免损佚,非有他也[1]

饶宗颐先生曾将朱祖谋《彊村丛书》覆晦木斋旧钞本和道藏本互勘,指出《彊村丛书》本题序及自注较详明,伪字较多,道藏本则修成谨严文字,文义较可据[2]

相比之下,金刻本较佳。本文考证、引证,均以金刻本为主,以道藏本校补。

《磻溪集》并不是收录了丘处机一生所有的诗词,而只是收录了他一生中几个时期的作品。究竟收录了哪几个时期的作品,笔者理应事先交待清楚。

道藏本《磻溪集》前的四篇序,均没有指明所收诗词创作年代的上下限。但各体裁的作品大都从磻溪时期开始,决无作于入关(1170年农历正月)前者。《集》中有大安己巳(1209)游鳌山留下的二十首七绝,傅增湘先生《金刻磻溪集跋》据此认为“刻梓当在大安之初”[3]。陶湘《景宋金元明本词》汇刻本之《叙录》说:“核其卷中,无一入元后作,版本亦与元代绝异”[4]。丘真人应成吉思汗诏西游雪山途中所作诗,皆收入《长春真人西游记》中。《磻溪集》所收作品不迟于丘处机西游前夕(1220)

姚从吾先生《元丘处机年谱》将丘处机一生分为四个时期,即幼年与随师学道时期、磻溪龙门终南隐居时期、隐居登州栖霞太虚观时期和奉召西游讲道与全真教的盛行时期。为了考证方便,本文将丘处机创作《磻溪集》作品的时间依次划分为守墓、磻溪、龙门、终南和栖霞五个时期。

守墓时期:自大定十年(1170)正月丘、刘、谭、马四友入关谋迁葬亡师起,经陕西终南山户县刘蒋村修治坟墓、居丧守坟,至大定十四年(l174)九月丘处机西入陕西宝鸡县东南的磻溪时止。

磻溪时期:自大定十四年(1174)九月西入磻溪时起,至大元二十年(1180)迁往陇州(今陕西陇县)西北的龙门山止。

龙门时期:自大定二十年(1180)迁到龙门山起,至大定二十六年(1186)冬下龙门山止。

终南时期:自大定二十六年(1186)冬迁回终南山刘蒋村祖庵时起,至明昌二年(1191)十月东归山东栖霞县太虚观止。

栖霞时期:自明昌二年(1191)十月回到栖霞时起,至兴定四年(1220)正月离莱州昊天观,应召北行时止。

另外,还想说明两点。第一,《鸣鹤余音》、《金莲正宗记》、《清河书画肪》等书也收了十余首与《磻溪集》创作同时的丘真人诗词。由于这些诗词没有收入《磻溪集》,无法依靠排列次序对它们的创作时间段进行考证,故本文暂付阙如。第二,玉峰老人胡光谦序文中引用了《磻溪集》八首诗词的佳句。序撰于大定丙午岁(1186)五月。可以判定被引用的诗词以及同类中排在前面的诗词的创作日期,均不迟于1186年农历五月,是没有疑问的。这一点对于考证也有一定帮助。下面即按《磻溪集》诗词原列次序尽可能考证一下大多数诗词的创作时期。

(一)七言律诗(以下第1)

《秦川》,1176年左右。李道谦编《七真年谱》记载:“大定十四年甲午(1174)……八月,丹阳、长真、长生、长春于鄠县秦渡镇真武庙月夜共坐,各言其志。丹阳斗贫,长真斗是,长生斗志,长春斗闲。翌旦乃别。丹阳刘蒋居环,长真居洛阳朝元宫,长生居洛阳市土地庙,长春西入磻溪”[5]。诗中曰:“传纵孤云来此地,烟霞洞府习真修”[6],即咏西入磻溪之事。《七真年谱》曰:“大定六年丙戌(1166)……长春真人年一十九,弃俗人道,居崑嵛山”[7]。诗中又曰“十年苦志忘高卧”[8],即指入道十年,至大定十六年(1176)。十年是个成数,泛指十年左右。姚从吾先生《元丘处机年谱》将本诗列于大定十四年(1174)八月之后,亦可[9]

《磻溪》,1177年八月左右。诗中曰:“故人别后信天缘,浪迹西游住虢川。宛转风尘过万里,盘桓岩后洎三年”[10]。前两句即指大定十四年(1174)八月秦渡镇四友拱别,丘长春西入磻溪之事。“洎三年”,则至大定十七年(1177)八月。姚从吾先生《元丘处机年谱》将本诗列于大定十四年(1174)[11],略提前了一些。

《磻溪凿长春洞》,盖1177年八月至1179年八月间。

《幽居》,年代同上。

《春晓雨》,盖1178年春或1179年春。据题。

《坚志》,盖1178年春至1179年八月间。

《自咏》,同上。

《答甘北镇孟秀才》,1179年八月。《七真年谱》曰:“大定九年己丑(十月)重阳祖师……挈四子至汴梁,寓磁器王氏旅邸中”[12]。这是丘真人初次离开家乡山东。诗曰“一别家乡整十年”[13],则至大定十九年(1179)

《答李四秀才邀往渭北》,年代同上。诗曰:“深承虢邑多才士,远访磻溪遁迹流”[14]。虢邑即虢县,金时属凤翔路凤翔府,原是周国名,姬姓,文王弟仲所封,号西虢。元废入宝鸡县。磻溪即在此县内。

《道友邀游磻溪太公庙以诗辞之》,年代同上。

《磻溪庙觅駞马》,年代同上。

《答宰公子许秀才》,同上。《金莲正宗仙源像传》曰:“(丘长春师)岁甲午秋,乃入磻溪穴居,日乞一食”[15]。诗中曰:“碧洞经年无火烛”[16]。《玄风庆会图》卷1曰:“龙门去人境极远,宗师遂罢乞食,于岩洞间白立厨爨,止一食”[17]。是知丘真人只在隐居磻溪时不动烟火。

《答清河氏》,年代同上。

《赠泾州   (左足右夹)趺郎中坚暨刘解元》,年代同上。

《赠王周二生见访》[18],年代同上。

《众道友问修行》[19],年代同上。

《寄道友觅败布故履》[20],小序曰:“余在西虢六年,未尝一新衣履。每至中秋,唯完补褐衲耳”[21]。丘长春西入磻溪,经六个年头,则至大定十九年(1179)八月。

《次韵银张八秀才》[22],盖1179年八月至1180年春间。诗中曰“长歌爱屟临春水”[23],是知作于春天。

《虢县银张五秀才处借书》[24]1180年春。据题可知作于磻溪时期。《七真年谱》曰,大定二十年庚子(1180)“长春真人自磻溪迁居陇川龙门山”[25]

《中秋不见月》[26],盖11801185年间某中秋。据题。

《见月》[27],盖11801185年间某秋。诗中曰:“四郊黄叶吟飞秋”[28]

《王宅月桂》,盖1180年秋至1186年五月间。

《又栽月桂》,年代同上。

《山居三首》,年代同上。

《芭蕉》,题注曰:“陇山也”[29]。陕西之陇山穿越陇州(今陕西陇县)龙门山即在陇山。

《赞丹阳长真悟道》,诗中曰:“手握灵珠常奋笔,心开天籁不吹箫”[30]。见于胡光谦《序》,年代均与前同。

《鹤》,盖1180年秋至1188年九月间。

《岭北西京留守夹谷清神索》,盖1188年九月间。《七真年谱》曰,大定二十六年丙午冬,“长春真人下龙门山,居终南祖庵”[31]。又曰,大定二十八年戊申(1188)二月,“长春真人奉诏至阙下……中秋得旨还终南山”[32]。金以大同为西京,位于终南与中都燕京之间。疑本诗为丘真人作于自中都返终南的途中。诗中曰“今夏赍书九月来”[33],疑作于九月间。

《易州西山睒公堂》,金代易州即今易县,位于终南与中都之间。疑本诗亦丘真人作于自中都返终南途中。

《福山县黄箓醮感应》,1194年九月二十九日。序曰:“明昌甲寅(1194)秋九月建黄箓醮于福山县,二十有八日午后,将传符受戒,有鹤十一盘至,自西北翱翔乎坛之上,终夕不去。越一日,请圣间,闻天关震响,北极下红霄光烛于地,可辨纤悉,三州士民靡不见之者”[34]

《承安丁巳冬至后苦雪时有事北边》,1197年冬至后。据题。

《平山堂四首》,盖1197年冬至后至1198年中秋间。

《海上观涛》,年代同上。

《题诸潘庵》,年代同上。。

《中秋日与道友游诸潘,时有将赴秋闱者》,盖1198年中秋日。据题。

《秋旦与蓬莱道友游西溪》,1198年秋旦。据题。

《途中作》,盖1199年五月间。小序曰:“(明昌)三年五月,蓬莱道友相邀度夏。自后数年为例,五年相邀耳”[34]。所谓“数年”,盖不多于九年。明昌三年始,历九年则至永安四年(1199)

《送陈秀才完颜舍人赴试二首》,盖1199年五月至1201年清明后三日间。

《泰和辛酉清明后三日霜》,1201年清明后三日。据题。

《落花》,盖1201年清明后三日至1206年间。

《赴蓬莱狄氏醮踏晓登山》,年代同上。

《赴潍州北海醮》,盖1201年至1206年间某冬。诗中曰:“山阴积雪寒铺地,海上层冰冻接天”[36]

《昌阳黄箓醮》,盖1202年十月至1206年间。诗中曰:“十月昌阳五谷饶”[37]

《过盖公岘山》,年代同上。

《避事过盖公岘》,年代同上。

《骤雨》,年代同上。

《季冬八日大雪二首》,盖1202年至1206年间某农历十二月。据题。

《酬同知定海军节度使张侯雪中见访二首》,年代同上。

《竹轩》,盖1203年春至1206年间。诗中曰:“不待岁寒方见重”[38]

《登临有感》,年代同上。

《定海军节度使致政刘师鲁挈其子见访于栖霞太虚观》,盖1203年至1206年间某秋。诗中曰:“露下天高秋气爽”[39]

《师鲁先生有宴息之所,牓曰中室,又从而索诗》,盖1203年秋至1206年间。

《次韵答奉圣州节度使移剌仲泽佳什》,年代同上。

《送莱州节度使邹应中移镇兖州》。邹应中亦写为邹应仲。名邹谷,字应仲。大定十三年进士第,曾在地方和金廷任宫,历定海、泰宁军节度使(见《金史》卷104《邹谷传》)。题中称莱州节度使,即指定海军节度使。题中称移镇兖州,即调任泰宁军节度使(见《金史》卷25《地理志中·山东东路》)。邹公于泰和六年(1206)致仕。本诗之作当不迟于此年。

《赞道》,盖1203年秋至1220年间。

《达士》,年代同上。

《灵虚观赏梨花》,盖1204年至1220年某春间。据题。

《旧游》,盖1204年春至1220年间。

(二)七言绝句

《关中礼正》(拟题),盖1170年至1180年间某春。诗中曰:“雪霁春光显太平”[40]。又据题。

《答樊生》,年代同上。

《刘二道友索》,年代同上。

《警泾阳强居二首》,年代同上。

《寄杨五信士》,年代同上。

《还杨五所惠纸扇》,盖1170年至1180年间某夏。诗中曰:“城市炎天无爽气”[41]

《答乔生》,年代同上。

《题杨五纸扇》,年代同上。

《题王生纸扇》,年代同上。诗中曰:“自爱寥天夏日长”[42]

《题乔生纸扇》,年代同上。诗中曰:“炎炎赤日火云飞”[43]

《题王二纸扇》,盖1177年至1180年间某夏。诗中曰“蕤宾节后转加炎”,又曰“唯有长春碧岩洞”[44]。据本集《七律·磻溪凿长春洞》,长春洞开凿于1177年八月。

《题周道全纸扇》,年代同上。诗中曰:“何时更有郁蒸烦”[45]。据本集《炼丹砂·赠西虢周道全》,知本诗作于磻溪时期。

《题庞氏藤扇》,盖1177年至1180年间某秋。诗中曰:“秋后虽然飙运爽”[46]

《泺里陈氏草堂》,盖1177年至1180年间。据本集《黄鹤洞中仙·虢县渭南泺里》,知本诗作于磻溪时期。

《段生放筏》,龙门时期。诗中曰:“段生放筏下西山”[47]。据本集《古调·陇山松》曰,“我居西山时六年”[48],知丘真人称龙门山为西山。

《飞仙》,年代同上。

《钟吕画》,年代同上。

《景福山居二首》,年代同上。

《述怀四首》,年代同上。

《陇州杨氏携月桂栽见访四首》,龙门时期。据题。

《放雁》,年代同上。

《陇州堂下清梦轩》,年代同上。

《答陇州肖防判书召》(拟题),年代同上。

《自亭川回路次望龙门山》,年代同上。

《答曹王妃休休道者书召》,年代同上。

《答京兆统军夹谷龙虎书召》,龙门时期。本集《古调·赠潍阳唐括姑》小序曰:“予时在陇山,京兆统军夹谷公专人书召[49]”。

《赠云外子孙可道西州行化》,盖1180年冬至1187年间。

《寄扶风荣宰》,年代同上。

《恻隐》,年代同上。

《下手迟》,年代同上。

《聪明》,年代同上。

《弃本逐末》,年代同上。

《进呈世宗皇帝》,年代同上。

《答宁海书召》,年代同上。

《闻诏起玉阳公戏作》,作于1187年间。《七真年谱》曰,大定二十七年丁未(1187)“十一月十三日玉阳真人奉诏至燕”[50]

《春晚登眺》,盖1188年至1191年间某春。诗中曰:“遥望西山官堠子”[51]。遥望陇山,盖作于终南时期。又据题。

《春寒》,盖1192年至1209年间某春。诗中曰:“海上春风日日颠”[52]。是知作于栖霞时期。

《阳九百六》,亦作于1192年春至1209年间。

《公山十四首》,1170年至1186年五月间。包括《公山》十首和《公山春》、《公山夏》、《公山秋》、《公山冬》四首,共十四首。十首之第一首曰:“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53]。《公山夏》曰:“遍撮山头三伏暑,却教化作一团冰”[54]。此四句皆为胡光谦《序》所引,可见《公山十四首》创作于关中,不迟于1186年五月。诗题下小序曰:“余乡,公山之阳,故作是诗”[55]。表明为忆旧怀乡之作。编排者不究其详,臆断为丘处机返栖霞后,实游公山之作,误排于此,造成混乱,不可为据。

《游鳌山二十首》(拟题),盖1192年春至1209年间。据前后诗。

《再游鳌山复留题二十首》(拟题)1209年。小序曰:“大安己巳胶西醮罢,道众相邀,再游鳌山复留题二十首”[56]。《七真年谱》曰:“大安元年己巳,长春真人年六十二,是年游鳌山,有诗二十首”[57]

《中秋诗十五首》(拟题),盖1209年或1214年之八月十日。小序曰:“八月十日自昌乐县还潍州城北玉清观,作中秋诗”[58]。诗中曰:“圣主登基万物安”[59]1208年至丘处机奉诏西游之前,金朝先后有二帝登基。卫绍王于1208年十一月登基,金宣宗于1213年九月即位。

(三)歌(以下第二卷)

《清天歌八首》,盖1170年至1220年间。

(四)

《先天吟》,盖1170年至1220年间。

《度世吟》,诗中曰:“返观今日道峥嵘,始得他年功卓荦”[60]。丘处机触景生情,忆当年王重阳创业事迹,是知作于栖霞时期。

《逍遥吟》,年代同上。

《自在吟》,年代同上。

《望海吟》,年代同上。

《仙游吟》,年代同上。

(五)颂

《赞道》,盖1170年至1220年间。

《去惑》,年代同上。

《示众戒色》,年代同上。

(六)步虚词

凡二首,无副题。年代同上。

(七)世宗皇帝挽词

《世宗皇帝挽词》,1189年春。小序曰,大定己西岁(1189)春,途经陕州,遽承哀诏,“谨缀挽词一首,用表诚恳云”[61]

(八)古调

《速修》,盖1170年至1180年八月间。《觅破布衲衣》(拟题),磻溪时期某年八月。全题曰:“时八月间,令人持诗于县中觅破布衲衣。”小注曰:“西虢也”[62]

《陇山松》,1186年春。诗曰:“我居西山时六年……如何今岁上春月,平地忽遭樵斧侵”[63]。丘处机于大定二十年由磻溪迁居龙门山,居六年则至大定二十六年(1186)

《赠潍阳唐括姑》(拟题),盖1186年。小序曰:“予时在陇山”[64]

《因旱作》,盖1186年至终南时期。

《赠华州沙涧寨刘校尉》,年代同上。

《愍物二首》,年代同上。

《六月庚午喜雨》,盖终南时期。诗中曰:“我闻东山雨,千载无西行。”疑作于关中。又曰:“平地涌三尺”[65]。疑作于终南祖庭,其地平原。

《题刘节使所藏显宗御画庄子》,盖终南时期至1199年十月间。据前后诗。

《冬日郊外闲步》,盖1191年十月至1199年十月间。诗中曰:“大海鱼游绝”[66]。当作于栖霞时期。又据题。

《秋风海上》,年代同上。

《登州修真观建黄箓醮》,作于1199年十月。诗中曰:“承安四年冬十月,大兴黄箓演金科”[67]

《潍州城北千户新观》,盖1199年十月至1214年八月十日前。本诗为新建玉清观而作。本集七绝《中秋十五首》咏玉清观,不迟于1214年八月十日。

《题莱州招远县云屯山观》,盖1199年十月至1220年间。

(九)五言短句

《警世》,盖1170年至1220年年间。

《登胶水北山》,栖霞时期。胶水在今山东。《雪霁》,年代同上。

(十)五言长篇

《示众》,盖1170年至1220年间。

《海上述怀》,栖霞时期。据题。

《秋日艾山》[68],栖霞时期某秋。艾山在今山东栖霞县西北三十里。

《武官梨花》[69],栖霞时期。《金莲正宗记》卷4《长生刘真人传》曰:“乃祖乃父世居武宫”[70]。《七真年谱》曰:泰和三年癸亥,长生真人“升仙于武官灵虚观”[71]。武宫在今山东省。

《登道士谷山》[72],年代同上。道士谷在今山东省掖县。

(十一)五言律诗

《答虢县猛安镇国》(73),磻溪时期。据题。

《答虢县李四秀才》(74),磻溪时期某年冬。诗曰:“严冬极潇洒。”

《访终南怀道村宁之道留宿竹园》,盖1186年冬至1188年中秋后期间。据题可知作于终南时期。又据后诗。

《赞长生先生》,年代同上。

《赞玉阳先生》,年代同上。

《寄题磻溪太公庙》,年代同上。

《春日登览》,盖1187年春至1188年中秋后期间。据题。

《初雪》,盖1187年冬至1188年中秋后期间。据题。

《秋雨》,盖1188年秋。据题。

《出都》,1188年中秋后不久。大定二十八年(1188),丘处机奉诏至中都。中秋许放回山。此诗作于“乍出皇都”归终南山的途中,即所谓“长安一片锦,指日到无疑”[75]

《博州战姑庭楸诗》,1191年。小序曰:“明昌辛亥(1191),途经此州……因得四十字,用纪不神之应[76]”。自终南返栖霞途中。

《登易州西山》,盖1191年至1202年春期间。据前后诗。

《题艾山》,年代同上。

《望崑嵛》,年代同上。

《登蓬莱阁》,年代同上。

《望海》,年代同上。

《山堂雨霁》,年代同上。

《夜深对月二首》,年代同上。

《初冬括马值雨》,盖1191年至1201年间某初冬。据题。

《初雪》,年代同上。

《游春》,盖1192年至1202年间某春。据题。

《泰和圭戍春夜雨二首》,1202年春。据题。

《云峰》,盖1202年至1220年间某夏。诗中曰:“九夏时炎赫”[77]

《筏木达胶东》(拟题),盖1202年至1220年间某农历八月。小序曰:“修殿乏材,令工师筏木海北,至滨阻风,殆十余日。秋八月有九日方西南风,筏木乘之,始达胶东”[78]

《自述》,盖1202年八月至1220年间。

(十二)五言绝句

《蓝田》,盖守基时期。咏陕西蓝田县之蓝田山、蓝田谷和蓝水,蓝田距终南近,距磻溪、龙门山远。

《复归陇山二首》,龙门时期某夏。据题。又诗中曰:“云峰当夏奇”[79]

《愍物二首》,盖1180年夏至1185年秋间。

《秋夜二首》,盖1180年至1185年间某秋。据题。

《清晓二首》,盖1180年秋至1186年五月间。

《清兴二首》,年代同上。诗中曰:“酒倾金露滑,茶点玉芝香”[80]。此二句见于胡光谦《序》。

《造物三首》,年代同上。

《示众二十七首》,年代同上。第六首曰:“有无皆自定,贪爱复何为”[81]。此二句见于胡光谦《序》。

《修道二十首》,盖1180年秋至栖霞时期。

《赞道十首》,年代同上。

(十三)无俗念(以下第三卷,皆为词)

《居磻溪》,磻溪时期。据题。

《岁寒守志》,磻溪时期某冬。词中曰:“求饭朝入西村。”又据题。

《抨棋》,盖1174年冬至1180年间。

《赞师》,年代同上。

《蓑衣》,年代同上。词中曰:“我本忘名,人皆易号,唤作蓑衣客。”小注曰:“磻溪皆呼蓑衣先生”[82]又据前词。

《竹》,年代同上。词中曰:“南溪新种,使我开青目”(83)。丘处机常唤磻溪为南溪。

《月》,年代同上。

《暮秋》盖11751180年间某秋,据题。

《述怀》,盖1175年秋至1180年秋间。

《仙景》,年代同上。

《乐道》,年代同上。

《性通》,年代同上。词中曰:“信步紫陌红尘,饥餐渴饮,度日随缘觅”[84]。盖指磻溪时期。

(十四)沁园春

《示众三首》,盖磻溪时期。

《心通》,年代同上。

《赞佛》,年代同上。

《九日虢县傅宅作朝真醮》,磻溪时期某重阳日。据题。

(十五)水龙吟

《西虢》,磻溪时期。据题。

《警世》,盖磻溪、龙门时期。

《夜晴》,年代同上。

《春兴二首》,盖1175年至龙门时期某春。词中曰:“碧洞清泉”[85],“洞天春色”[86],盖作于磻溪、龙门时期。又据题。

《道运》,盖1175年春至龙门时期。词中曰:“洞天深,月明风袅”[87]

(十六)满庭芳

《述怀》,磻溪时期。词曰:“逐疃巡村过处,儿童尽,呼饭留”[88]

《警世》,盖磻溪时期至1185年间。

《寄谢》(拟题)11841185年。小序曰:“余自东离海上,西入关中,十五余年”[89]。丘处机于大定九年十月与马、谭、刘三子随师重阳真人离开山东至汴梁。翌年,丘、马、谭、刘四友礼葬重阳师于关中刘蒋村。自大定九、十年算起,十五余年后为大定二十四、五年。

《九日》,盖1184年至栖霞时期某重阳日。据题。

(十七)神光灿

三首,原无题,盖守墓至栖霞时期。

(十八)上丹霄

《迷惑》,盖守墓至龙门时期。

《赠京兆府统军夹谷龙虎》,龙门时期。据本集《古训·赠潍阳唐括姑》小序,知丘处机在龙门时与夹谷龙虎交往。

《答陇州防御裴满镇国》,年代同上。据题。

(十九)月中仙

《赏月》,盖守墓至龙门时期。

《山居》,盖磻溪、龙门时期。词中曰:“更谢汧源众,衣餐助余长啸乐”[90]。汧源县即今陕西千阳县,位于磻溪、龙门之间。

《对松》,年代同上。词中曰:“爱洞天岩穴,深藏虚极”[91]

(二十)瑶台月

《自咏》,年代同上。词中曰:“蓬头垢面,不管形骸摧挫”[92]

《劝酒》,年代同上。词中曰:“时时访,山谷道人游戏”[93]

(二十一)木兰花慢

《转轮》,盖守墓、磻溪时期。

《感应屡至》(拟题),磻溪时期。全题曰:“西虢作善者多而感应屡至”[94]

(二十二)望海潮

《学道》,年代同上。词中曰:“任垢面蓬头,纸袄麻衣”[95]

《脱俗》,年代同上。词中曰:“幽洞小溪”[96]

(二十三)醉蓬莱

《九月十八日西虢刘氏醮》,磻溪时期某年九月十八日。据题。

(二十四)齐天乐

《忆法眷》,磻溪、龙门时期。词中曰,丘、刘、谭、马四人“如今分头迥然,苦志勤心,磨炼各逃倾逝”[97]

(二十五)汉宫春

《苦志》,盖1186年。词中曰:“二十年间,大魔交正阵”[98]。盖指入道修炼20年。丘处机1166年弃俗入道,经20年至大定二十六年。

(二十六)留客位

《修道》,磻溪、龙门时期。词中咏七真人传教事,又曰:“叹我离群,忘形慵举”[99]

(二十七)梅花引

《磻溪忆旧隐》,盖龙门至栖霞时期。本词怀念磻溪时期的生活。

(二十八)六么令

《法性》,守墓至栖霞时期。

(二十九)芰荷香

《乞食》,磻溪时期。据题。

(三十)喜迁莺

《炼心》,守墓至栖霞时期。

(三十一)双双燕

《春山》,盖磻溪至龙门时期某春。词中曰:“秀出洞天奇怪”[100]。又据题。

(三十二)凤栖梧

《寄东方学道者》,守墓、磻溪时期,由题可知作于关中。

《道友见访于磻溪》二首,磻溪时期。据题。

《述怀》,终南时期。词中曰:“醉卧终南山色里”[101]

(三十三)万年春

《土埪》,磻溪时期。

《衲衣》,年代同上。据题。

《杜鹃》,年代同上。

《惊睡》,年代同上。《金莲正宗记》卷4《长春丘真人传》曰:“(丘真人于磻溪)战睡魔,除杂念,前后七裁载,胁不占席”[102]。据题。

(三十四)忍辱仙人

《虢县元押司求》,年代同上。据题。

《春泽二首》,年代同上。

《春兴》,年代同上。

《声色》,年代同上。

《妙用二首》,1174年九月至1186年五月间。本词曰:“般般放下头头是,选甚花街并柳市”[103]。又曰:“天下周游身不动,人间照了心无用”[104]。皆见于胡光谦《序》。

(三十五)黄鹤洞中仙

《赠同道》,盖守墓、磻溪时期。词中曰:“踏尽铁鞋迷,不出庵门透”[105]。此二句见于胡光谦《序》。

《虢县渭南泺里》,磻溪时期。据题。《自述》,年代同上。词中曰:“顶笠披蓑人不知,便是风狂子”[106]

(三十六)望蓬莱

《赠王乔二生》(用道藏本题),年代同上。小序曰:“王乔二生架屋于渭水之南,颇遂幽旷,因以《望蓬莱》词赠之”[107]。本集七绝《答乔生彼新丧偶欲休正入道》,作于磻溪时期。此乔生盖与彼乔生为同一人。

《秦川》,盖磻溪、龙门、终南时期。据题。

《南溪竹》,盖龙门、终南时期。题注曰:“磻溪,旧隐也”[108]。可知作于磻溪时期之后。

《游兴》,年代同上。词中曰:“飘篷客,天赐水云闲”[109]。是知作于关中。又据前词。

(三十七)青莲池上客

《入关》,1170年。大定十年重阳王真人仙逝。丘、马、谭、刘同入关,“谒和李二真人于终南太平宫”,谋葬重阳真人。

《幽栖》,磻溪时期。词中曰:“一从东别长安道,西往磻溪庙”[110]

(三十八)报师恩

《削发留髭》,盖守墓、磻溪时期。据后词。

《虢县渭南泺里二首》,磻溪时期。据题。

《赂众道友》,磻溪、龙门时期。据前后诗。

《踈慵》,年代同上。词中曰:“养成贫病疗无方”[111]

(三十九)金莲出玉花

《得遇行化》,守墓末,磻溪初间。重阳真人于大定十年(1170)正月初四仙逝。大定十二年(1172)迁葬刘蒋村。本词曰:“(重阳)魏因升遐,惊动秦川百万家”[112]

《自述》,磻溪时期。词中曰:“蓬头构(垢)面,不管形骸贫与贱”[113]

《法门寺李生求》,年代同上。法门寺距磻溪近。

《夏旱》,年代同上。

《西虢南村》,年代同上。

《青峰》,磻溪时期某夏。词中曰:“南溪无景,与尔炎天销日永”[114]

《至虢州与丹阳致魔作外界人被囚》,磻溪时期。据题。

(四十)悟南柯

《下元醮乔生簪菊二首》(用道藏本题),磻溪时期某十月十五左右。金本题曰:“西虢刘氏作下元醮,时乔生簪菊满头。”

《赠裴满子》(用道藏本题),龙门时期。金本题曰:“陇州防御裴满镇国因病召余下山,将还,乃子觅言,遂书此以赠”[115]

(四十一)炼丹砂

《赠西虢周道全》,磻溪时期。据题。

(四十二)清心镜

《警杀生二首》,守墓、磻溪时期。

《赠西虢醮众时强公病噎疾》,磻溪时期。据题。

(四十三)玉炉三涧雪

《劝同道杨公不游海》,守墓、磻溪时期。

《勤劳》,年代同上。

《自咏二首》,磻溪时期。词中曰:“夜宿磻溪古庙”[116]

《墓景二首》,磻溪、龙门时期。词中曰:“日落风生古洞”[117]

(四十四)诉衷情

《九日后作二首》,疑龙门时期某重阳节后。词中曰:“孤城寒角韵悠扬”[118]。盖望陇州而作。

《风景》,终南时期。词中曰:“长安风景古今奇”[119]

(四十五)解冤结

《赠醮众》,盖1170年至1176年间。

《自咏》,盖1176年左右。词中曰:“飘蓬十载,游程万里”[120]。盖指出家十载。丘处机大定六年弃俗入道,历十年则至大定十六年(1176)

《觅饭》,盖1176年左右至1180年间。时属磻溪时期。据题。

(四十六)玩丹砂

《游历》,盖磻溪、龙门时期。词中曰:“寻常不贮一文金”[121]

《土埪避暑》,疑终南时期某夏。因磻溪、龙门时期所居高凉,无需避暑。

《退道》,盖终南、栖霞时期。

(四十七)无漏子

《乐道》,盖磻溪时期。词中曰:“馁求餐,坊村没阻颜”[122]

《秋霁》,盖龙门时期。词中曰:“上西山,斟北海”[123]。丘处机常称陇山为西山。

《假躯》,盖龙门至栖霞时期。

(四十八)恣逍遥

《赠道友二首》,盖守墓至栖霞时期。

(四十九)桃源忆故人

《丹阳屡传教诲寄答二首》,1174年九月至1183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间。1174年九月,丘处机告别丹阳真人后入磻溪。《七真年谱》曰,大定二十三年癸卯(1183),“丹阳于十二月二十二日升仙于莱阳县游仙宫”[124]

(五十)好离乡

《述怀二首》,磻溪时期。词中曰:“独坐向南溪”[125]

(五十一)蓬莱阁

《仙山》,盖守墓、磻溪时期。据后词。本词当为思乡之作。

《述怀》,磻溪时期。词中曰:“栖霞客,西游栖在南溪侧”[126]

(五十二)爇心香

《学道二首》,年代同上。词中曰:“向深溪古洞弯跧”[127]

(五十三)下手迟

《自咏二首》,磻溪、龙门时期。词中曰:“从师父西游……似长江一叶孤舟”[128]

(五十四)心月照云溪

《乔生丧偶》,磻溪时期。本集七绝《答乔生彼新丧偶欲休心入道》作于磻溪时期。

(五十五)离苦海

《赠西虢周道全》,年代同上。据题。

(五十六)武陵春

《渭南杨五生朝》,年代同上。本集七绝《寄杨五信士》、《题杨五纸扇》皆作于磻溪时期。

(五十七)水云游

《自咏》,年代同上。词中曰:“共磻溪一带豪民,结良因妙趣”[129]

(五十八)望远行

《因旱赠渭南王坦公醮上诸道友》,年代同上。据题。

(五十九)鸟夜啼

《戒洗面》,守墓至终南时期。咏关中事。

(六十)贺圣朝

《静夜》,磻溪时期。词中曰:“向南溪独坐”[130]

(六十一)无梦令

《戒奢二首》,守墓至终南时期。诗中曰:“陕右人人听我”[131]

 

注:

[1]《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91册,第60页上下。以下略写为“《珍本》91/60上下”的形式。

[2]参阅饶宗颐著《词籍考》,香港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83284页。

[3]《珍本》91/60上。

[4]陶湘《影刊宋金元明本词》,第1册,《叙录》,第17页下。中华书局,1961年。

[5]《道藏》第3册,第383页中。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以下略写为“《道藏》3/383中”的形式。

[6]《珍本》91/4上。

[7]《道藏》3/382上。

[8]《珍本》91/4上。

[9]参阅姚从吾:《元丘处机年谱》,第14页。收于钱穆等著《中国学术史论集》四,中华文化出版事业社,19632月第3版。

[10]《珍本》91/4上。

[11]参阅姚从吾:《元丘处机年谱》,第14页。

[12]《道藏》3/382下。

[13]《珍本》91/5上。

[14]《珍本》91/5上。

[15]《道藏》3/376中。

[16]《珍本》91/5下。

[17]《玄风庆会图》卷1,第14页,上海涵芬楼1925年影印本。

[18]《珍本》原缺,据《道藏》25/811下补。

[19]《珍本》原缺,据《道藏》25/811下补。

[20]《珍本》原缺,据《道藏》25/812上补。

[21]《道藏》25/812上。

[22]《珍本》原缺,据《道藏》25/812上补。

[23]《道藏》25/812上。

[24]《珍本》原缺,据《道藏》25/812上补。

[25]《道藏》3/383下。

[26]《珍本》原缺,据《道藏》25/812中补。

[27]《珍本》原缺题和正文前51字,据《道藏》25/812中补。

[28]《道藏》25/812中。

[29]《珍本》91/6下。

[30]《珍本》91/6下。

[31]《道藏》3/384中。

[32]《道藏》3/384中。

[33]《珍本》91/7上。

[34]《珍本》91/7上下。

[35]《珍本》91/8下。

[36]《珍本》91/9下。

[37]《珍本》91/9下。

[38]《珍本》91/11上。

[39]《珍本》91/11上。

[40]《珍本》91/12上下。

[41]《珍本》91/13上。

[42]《珍本》91/13上。

[43]《珍本》91/13上。

[44]《珍本》91/13上。

[45]《珍本》91/13下。

[46]《珍本》91/13下。

[47]《珍本》91/13下。

[48]《珍本》91/25上。

[49]《珍本》91/25下。

[50]《道藏》3/384中。

[51]《珍本》91/16上。

[52]《珍本》91/16上。

[53]《珍本》91/16上。

[54]《珍本》91/17上。

[55]《珍本》91/16上。

[56]《珍本》91/18下。

[57]《道藏》3/385中。

[58]《珍本》91/19下。

[59]《珍本》91/20下。

[60]《珍本》91/22上。

[61]《珍本》91/24上下。

[62]《珍本》91/25上。

[63]《珍本》91/25上。

[64]《珍本》91/25下。

[65]《珍本》91/26下。

[66]《珍本》91/26下。

[67]《珍本》91/27下。

[68]《珍本》原缺,据《道藏》25/826中补。

[69]《珍本》原缺,据《道藏》25/826中补。

[70]《道藏》3/357下。

[71]《道藏》3/385中。

[72]《珍本》原缺,据《道藏》25/826下补。

[73]《珍本》原缺,据《道藏》25/827中补。

[74]《珍本》原缺,据《道藏》25/827中补。

[75]《珍本》91/29下。

[76]《珍本》91/30下。

[77]《珍本》91/32上。

[78]《珍本》91/32上。

[79]《珍本》91/32下。

[80]《珍本》91/33上。

[81]《珍本》91/33下。

[82]《珍本》91/38上。

[83]《珍本》91/38上。

[84]《珍本》91/39上。

[85]《珍本》91/41下。

[86]《珍本》91/41下。

[87]《珍本》91/42上。

[88]《珍本》91/42上。

[89]《珍本》91/42下。

[90]《珍本》91/44下。

[91]《珍本》91/44下。

[92]《珍本》91/45上。

[93]《珍本》91/45上。

[94]《珍本》91/45下。

[95]《珍本》91/46上。

[96]《珍本》91/46上。

[97]《珍本》91/46下。

[98]《珍本》91/46下。

[99]《珍本》91/47上。

[100]《珍本》91/48上。

[101]《珍本》91/49上。

[102]《道藏》3/359上。

[103]《珍本》91/50上。

[104]《珍本》91/50下。

[105]《珍本》91/50下。

[106]《珍本》91/50下。

[107]《珍本》91/51上。

[108]《珍本》91/51上。

[109]《珍本》91/51上。

[110]《珍本》91/51下。

[111]《珍本》91/52下。

[112]《珍本》91/52下。

[113]《珍本》91/52下。

[114]《珍本》91/53上。

[115]《珍本》91/53下。

[116]《珍本》91/54下。

[117]《珍本》91/55上。

[118]《珍本》91/55上。

[119]《珍本》91/55下。

[120]《珍本》91/55下。

[121]《珍本》91/56上。

[122]《珍本》91/56下。

[123]《珍本》91/56下。

[124]《道藏》3/384上。

[125]《珍本》91/57上。

[126]《珍本》91/57下。

[127]《珍本》91/58上。

[128]《珍本》91/58上。

[129]《珍本》91/59上。

[130]《珍本》91/59下。

[131]《珍本》91/59下。

(原载《文献》1994年第4期,第34页—55页)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