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论道教的融合性及启发


来源:发表于2005年3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19届国际宗教学宗教史会议世界大会    作者:朱越利    发布时间:2014-12-16 09:35:04    阅读次数:921


公元5世纪,今天意义上的道教之称开始出现。如北魏寇谦之要清整道教。南齐顾欢著《夷夏论》说:佛教文而博,道教质而精……道教执本以领末,佛教救末以存本。梁刘勰《灭惑论》曰:夫佛法炼神,道教炼形。日本学者酒井忠夫和福井文雅在引用了这些依据后归纳说:“‘道教一词最初是在宣述圣人的教这一意义上使用的,在这一意义上甚至成为称呼儒、佛二教的名称。及至5世纪变为仅将道家称为道教。道家与儒、佛二教相对抗,逐渐被称为道教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解释为道教形成的过程。换句话说,这意味着道教进入5世纪后,形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1]。寇谦之要清除五斗米道伪劣的内容,建立纯正的宗教北天师道。他说的道教,同时指这两教。顾欢和刘勰等所说的道教,是当时各地活跃着的一批教团的统称,所指范围更大。道教之统称,出现于合众教为一教,即合众教为道教的过程之中。

5 世纪前半叶,有人将上清、灵宝和三皇三大教团的经典,分别命名为洞真经、洞玄经和洞神经,合称为三洞经。6 世纪,有人又归纳出太玄经、太平经、太清经和正一经等四类经典,合称四辅经。四辅经与教团的关系比较复杂。太平经类汇集的是汉代太平道的经典,正一经类汇集的是五斗米道的经典,太玄经类包括各家对《道德经》的注疏,太清经类则是将教团和个人的各种丹经归总在一起。将经典排列为三洞四辅七类,是为了编纂《道藏》,是合众教为一教的具体行动。

合众教为一教之所以能够形成潮流,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从内在原因看,众教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从三洞四辅各类经典的内容即可以看出这一点。外在原因包括统治阶级的崇奉,魏晋玄学的兴盛与佛教势力的强盛[2]。从佛教看,汉代传入中原地区的佛教,至南北朝时期,翅膀已经硬起来了,这使得土生土长的众教普遍感到佛教咄咄逼人的压力。就这样,今天意义上的道教之称,逐步得到众教的认同。这样一种道教,也渐渐为社会所熟悉。

内部认同、外部熟悉之后,道教内部仍然众教共存。如道教的两大派正一道和全真道,皆独自形成,原非一教,今日亦似两教。两大派中又各有小派,这些派中派也各有各的教祖。有的教祖是真正的创始人,有的教祖是名义上的创始人。无论教祖是虚还是实,诸派原来都是独立的教,各有各的发源地和形成史。如正一派中的天师道奉张道陵为教祖,茅山道奉三茅真君为教祖,灵宝派奉葛仙翁为教祖,全真派北宗奉王重阳为教祖,南宗奉张伯端为教祖,南岳黄庭派奉魏华存为教祖,等等。

所以道教的合众教为一教,不是诸派合并,而是诸派联合。不像若干支流汇聚成一条大河,倒像裹紧若干股铜芯制成一根电线。这与世界三大宗教的经历和构成迥然不同。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历和构成都不像电线,而像大树。三根主干都生出许多枝杈,长成三棵大树。一棵大树的枝杈就如同一教内的众派。众派发源于一地,继承共同的唯一教祖。佛教的教祖是释迦牟尼,基督教的教祖是耶稣,伊斯兰教的教祖是穆罕默德。共同的发源地、共同的教祖和未分派前的共同历史就是树干。道教只有铜芯,没有树干

电线式的经历和构成,使组合成了道教的传统。日本学者酒井忠夫和福井文雅说:道教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博容各派的综合性”[3]。唐宋以来,不断有新宗教自愿组合入道教,主动自称道教。如金代全真教主动自称道教,元代紫阳派主动自称全真教,元以后净明道主动自称正一教,都是自愿组合入道教。面对新宗教自称道教,道教已有的诸派无人站出来反对,即使反对也不起作用。新宗教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道教中的一派。新教派不断组合进来,旧教派不断退出或消失,众教在一教中又重新组合,道教就这样变化着。当然,众教中的某些教也有衍生,如全真教衍生出龙门派、华山派等。但道教的构成终究以组合为主。电线就这样延伸着。

组合众教为一教的过程,几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内容都带入道教。战国时邹衍将神仙信仰造成阴阳消息、五德终始理论以游说诸侯。战国秦汉时期的方仙道将神仙信仰与医药养生术相结合,以行气、服药和房中三种方术助人成仙。汉武帝时有方士炫耀祠灶、谷道以及却老方,擅长召神劾鬼之术。两汉时期的黄老道继行黄老之学,精通谶纬之学。东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祭祀鬼神和天地,行巫术。六朝贵族道教烧炼金丹,讨论玄学,祭祀祖先和圣贤,提倡儒家礼教,宣传佛教教义。这些内容都带入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南北朝之后不断组合进来的新教派,继续着向道教带入传统文化的工作。

故而,外国学者将道教解释为中国固有文化的复合体。也有人说是中国人及中国社会的综合性的文化形态中国的民族宗教,或说是民间信仰的系统化。有学者称道教为博物馆。这一比喻很形象。博物馆总想增加藏品。它已经收藏了哪一种,它就会对扩大收藏同种藏品有经验,感兴趣。同理,因为道教内涵丰富,所以道教吸收新内容的范围就广,能力就大,这使道教蕴藏着广度融合的冲动。

由于道教属于诸派联合,所以包含于道教中的丰富内容也不可能完全融合为一。大致说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有的内容融合了。比如《周易》、黄老和炉火三者融合为《参同契》的炼丹术。第二种是有的内容半融合。比如崇拜的多神只有一部分纳入了以三清为最高神的神话体系。宋以来一些道经以三清为全道教的最高神,但许多宫观另奉主神,这些主神是他们心目中实际上的最高神。第三种是有的内容尚未融合。比如道教没有能够统一全教神学的一部或一套最高经典,许多道经相互间缺乏内在的联系。道教各派,甚至某些地区、某些宫观,都另有一套核心教义。所以马端临说道教杂而多端。一些外国学者仅仅以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为参照物,从而对道教的杂而多端感到困惑不解,不知何谓道教。更有外国学者,误以为道教无教义。不完全融合,是道教教义及道教文化的显著特点。

不完全融合有助于融合。因为留下了融合的空间,使道教不容易封闭。比如,无统一的核心教义(无教义),则为吸收新内容以完善教义留下了空间。事实的确如此,道教教义及道教文化曾长时期敞开着大门。

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玄元皇帝,又将之列为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道教尊奉《老子》。《老子河上公注》是黄老道的著作,五斗米道张鲁著《老子想尔注》,此后道教注释《老子》者代不乏人,以《老子》阐述神学,尊《老子》为《道德真经》。道教将《老子》置于圣经的地位是否成功,暂且不论,但可以肯定道教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老子》说道生万物。既然万物皆生于道,那么万物皆平等。《老子》说有容乃大,也就是要人海纳百川。《老子》说贵柔守雌,也就是要人谦卑和平。道教照着《老子》的要求去作,尽管曾以夷夏之辨为由对抗佛教,但道教总的来说视夷夏为一体,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能够吸收少数民族文化,能够与佛教和睦共处。《老子》思想对道教融合性的塑造,也起到相当的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王权一直高于教权,三教归儒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在此潮流中,儒释道三教的融合性各有特点。儒教通过融合加强了自身的独尊地位,佛教在融合中走向中国化,道教则始终与草根文化和小传统保持着互动。

道教的融合性成就了自己。过去,道教与儒释并列为三教,构成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如今,道教跻身于中国五大宗教之列,与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和谐共处。三教鼎立与五教共处,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组合众教为一教,维护了中国各宗教间长久的和平。

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需要世界各宗教通力合作,共谋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造福于人类。世界各宗教合作共谋,有些像道教的组合众教为一教,可以说是世界级的组合众教为一教。即各宗教有些像道教的众教,合作共谋有些像组合为一教。更确切地说是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因此,世界各宗教大概可以从道教的融合性中,得到一些启发。

道教对世界各宗教合作共谋事业的启发可能有这样四点:

第一,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道教合众教为一教的构成,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原则,即各教和睦相处,平等相待,求同存异,保持自我。具体来说,就是充分认识各宗教将长期共存的现实,相互之间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就是承认各宗教无高下贵贱之分,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就是承认各宗教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尊重各宗教保持自我的权利。我相信,和而不同的原则对世界各宗教的合作共谋,大有益处。如果各宗教都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相互间就容易和睦相处,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各宗教就会长期有效地合作。这将有助于化解各民族间的分歧和制止战争,就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世界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发扬开放的精神。世界民族和宗教是多元的,也有些像复合体博物馆。世界各民族文化和各宗教都有长处,都有存在的理由,都有受到尊重和保护的权利。世界经济一体化,并不意味着世界文化一体化和宗教一体化。世界各宗教如果都对其他民族文化和其它宗教持开放态度,敞开友好交流的大门,开展对话,互相学习,那将是非常明智的。当前和今后,任何人都不应强力推行所谓的世界文化或某种宗教,任何人都不应挤压和试图消灭其它民族文化和其它宗教。如果那样作,世界将永无宁日。我相信,世界各宗教会积极保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会更积极地支持各民族文化的自由发展与共同繁荣。因为,只有这样作,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更有保障,新的世界文化才会自然形成。

第三,从《老子》思想中获益。《老子》是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老子》早在古代就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现代有一批国外学者努力将以《老子》学说为基础的道家思想现代化,被称为当代新道家。我想说的是,《老子》关于有生于无道法自然的论述,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思想。《老子》的智慧,也有可能对世界各宗教合作共谋的事业做出贡献。当然,人们也可以不阅读《老子》。因为各宗教都有自己的神话核,都有自己的哲学。而那些关于平等、开放、包容、和平、谦卑的经训,与《老子》思想是相通的。那么,各宗教像道教尊奉《老子》那样,尊奉这些经训,以指导合作共谋的行动,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第四,争取民众的支持和参与。从来没有世界王权,也没有世界教权。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不存在王权、教权的高低问题。但是,由于各国政府、大企业家和知识精英的影响力比较大,世界各宗教仍然有可能更重视这些上层的意见,有可能更依赖他们。但是,世界各宗教合作共谋的事业,不仅仅是上层的活动,也是普通民众的事情。普通民众也是世界的主人,并且潜藏着巨大的力量。我相信世界各宗教在合作共谋的事业中,会既重视上层,也会像道教那样始终与草根文化和小传统保持着互动,会注意走向民间,争取民众的支持和参与,吸纳他们的聪明才智。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正滚滚向前。世界各宗教合作共谋已经做了很多事情,我相信会做得更好。

 

注:

[1][]福井康顺等监修、朱越利译《道教》第一卷,第1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月第1版。

[2]请参阅拙著《道经总论》,第174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12月第1版。

[3][]福井康顺等监修、朱越利译《道教》第一卷,第8页。

(发表于20053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19届国际宗教学宗教史会议世界大会)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