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选论文 


《全真列祖赋》所述人物考


来源:《中国道教》2004年第1期    作者:樊光春    发布时间:2014-12-16 12:51:50    阅读次数:966


元代著名道士宋德方(披云真人)曾撰写了一篇《全真列祖赋》[1],是全真道早期的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它以无名道人回答绝相公子提问的方式,论述了全真道的基本信仰和历史传承。文章认为:“全真之名,始自东华帝君。”自东华帝君之后,文章列举了19名仙真的名号和赞语,他们是:正阳子钟离公、纯阳子吕公、海蟾子刘公、重阳子王公、玉蟾子和公、灵阳子李公、丹阳子马公、长真子谭公、长生子刘公、长春子丘公、玉阳子王公、广宁子郝公、清静散人孙仙姑、默然子刘师叔、长清子严公、醴泉史风子、回阳子于公、云中子苏公、云阳子姚公。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19名仙真中有的是直接传承如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马、谭、刘(处玄)、丘、王、郝、孙、严、史、刘(通微);有的是再传,如马丹阳弟子苏铉和姚玹;有的传承关系不明,如和玉蟾和李灵阳,但从行文语气来看,文章是把这19名仙真都看作东华帝君直接传授。另外,文章把至少是6层传授关系的仙真排列在一起,称他们是“十九枝玉树重芳”,把文章的描述视作“全真列祖宗派”,显然是要说明这19个仙真在全真道形成过程中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后世论及全真道创教历史时往往只提“五祖七真”,似不符合元代全真家自己的认识。现对文章提到的“五祖七真”以外其他8人予以简略考证。

玉蟾子和公,即和玉蟾。事迹载于《金莲正宗记》本传和《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王重阳传中,《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中也有其传记。和玉蟾(?1170),本名德瑾,秦州(今甘肃天水)甘泉县人,幼年攻翰墨,青年时为刀笔吏,欲入仕途[2]。金天德年间(11491152)数遇一道人以神通点化,遂入道。不久,王重阳居终南山修道,其影响遍及关陇。和玉蟾于大定三年(1163)前往终南刘蒋村,与王重阳、李灵阳同建一茅庵,共居修道[3],前后4年。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焚庵东游,和玉蟾同李灵阳仍然留在刘蒋村,三年后移居邻近的终南镇上清太平宫[4]。大定九年(1169)秋,王重阳携马丹阳、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4名弟子由山东归陕,途中于岁末逝于大梁(开封)。马、谭、丘、刘四子将师父暂厝于大梁,继续西行入关中。和玉蟾和李灵阳预知四人行程,当四子抵达终南的前一日,留钱于饼店,嘱店主招待四子。四子见到和、李后,称二人为师叔。[5]当年,和玉蟾无疾而终[6],据说前三年请画师为自己画了一幅依虎头而睡的画像,卒年果为寅年(大定十年为庚寅年)。四子把他安葬在新建成的祖庵旁边。[7]马丹阳为纪念他,写了《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的词:

和公师叔,猛悟良缘。弃官纳印休权。远俗终南山下,庵盖茅椽。身披麻衣纸袄,乐清闲,笑傲林泉。怀美玉,便韬光隐迹,二余年[8]。因甚山侗侍奉,遇风仙[9]曾说,活底神仙。端的非常辞世,满室祥烟。经年忽然空里,便贻子,画钓诗篇。专教我,莫教失见,休要夸玄。

灵阳子李公,即李灵阳,《金莲正宗记》有传;《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中也有其传记。李灵阳(?1189)京兆(今西安市)终南县(今属周至县辖)人。约与和玉蟾同时,于天德年间入道,“徜徉泉石,以道自乐,韬光晦迹,素厌人知,故终身不告人名字,里人但以李真人呼之。”自大定三年与王重阳、和玉蟾共同结庵于刘蒋村起,在终南山修道十余年。他曾受王重阳所授内丹之学[10]。王重阳东游,至大梁时曾寄诗给留在终南山的和玉蟾和李灵阳:“传语和公与李公,首先一志三人同。”后来,马、谭、刘、丘四子至终南,守墓营建祖庭,李灵阳给予了全力帮助。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春,金世宗召见丘处机,丘处机对祖庭不放心,委托李灵阳代理:“刘蒋因缘,祖师所建,不可轻视,善自住持。”李灵阳回答说:“重阳谓汝必能大开玄教,今其时矣。万一善自保爱,来岁春光早回鹤驭,吾专俟汝为丧主。”次年春二月,丘处机返回终南,李灵阳已绝粒十余日。丘处机未进庵门,李灵阳已仙逝[11]。丘处机主持丧事,安葬于和玉蟾墓旁。

元代道士秦志安(樗栎道人)在《金莲正宗记》中对和玉蟾、李灵阳作了很高评价: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故王公、和公、李公共传秘诀,同炼还砂,终南之丹桂齐芳,海上之金莲并秀,遂使全真门下列以为三祖而尊祀之,又何慊乎哉!

默然子刘师叔,即刘通微(?1196),字悦道,号默然子,东莱掖城(今山东掖县)人,事迹见于《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大定七年,王重阳路过掖城,收刘通微为弟子,授内丹秘旨,赐给道号。刘通微当即辞家,西入关中,结茅于终南山甘谷口。马、谭、刘、丘四子到终南山后,刘通微参与营建祖庭,并守墓3年。而后北游岚管[12],立观度人。明昌初(1190)奉章宗之召入京,廷对清静无为之要,章宗饬令为他修建了天长观。后游访于齐鲁一带,承安元年(1196)辞世,葬于埭州商河县(今属山东)聂家庄。遗著有《全道集》。

长清子严公,即严处常(11111183),号长清子,京兆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人,王重阳的外戚。《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有传。严处常自幼习儒,年长任县法司。据传一日暮归,路拾遗书一卷,题“玉灵圣书,得之者仙。”于是焚香祝曰:“我今二十有九,誓于不惑之年洁身入道。”12年后,父母双双亡故,突患目疾,久治不愈。想起12年前曾发誓40岁出家,现在已经过期,深为自责。眼疾不治而愈。于是,前往终南山刘蒋村拜见王重阳,愿受教为弟子,时年大定三年(1163)[13]。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东游,严处常隐居于终南山中习炼内丹。大定十年(1170)春,马丹阳等四子到终南,马赠严处常《杨柳枝》词一首:“一虎一龙一处眠,打盘旋。一呼一吸一周天,遍三田。一麦一麻通一线,袅祥烟。一往一米一还元,产胎仙。”自后常住终南,无疾而逝。

醴泉史风子,即史处厚(11021174),本名公密,乾州醴泉(今陕西礼泉县)人。《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有传。大定二年(1162),史处厚听说王重阳在终南山遇仙得道,便前往拜师,请授全真性命之学。王重阳为他训名处厚,号洞阳子。此后,史处厚就乞食炼心,游访于终南山间。王重阳东游,本拟携其同行,史处厚以母老不能远游为辞。于是,王重阳画了一幅松鹤图给他,图中有一头顶三髻的道者立于云中,让他以此图作为日后与道友相见的信物[14]。王重阳走后,史处厚留居长安县孔仙庵。马、谭、丘、刘四子入关中后,先至孔仙庵与史处厚会合。当时马丹阳为了尊奉王重阳,刚刚将头发梳为三髻[15],见到松鹤图大为惊叹[16]。史处厚与四子同至终南刘蒋村,修庵庐墓。马丹阳不时写作内丹诗词赠与史处厚,促其功力大进。数年后,史处厚返回醴泉,其行状同王重阳初修道时相似[17],乡人呼为史风子。大定十四年(1174)六月十五日,忽然在市中歌舞,口称“归去蓬庄”。连续三日,最后逝于孔仙庵中。初葬醴泉,翌年移葬终南刘蒋祖庵仙莹。马丹阳写诗赞美:

史公得遇,得遇重阳。重阳传授,传授玄黄。玄黄至理,至理不忘。内持修炼,外绝炎凉。水火既济,日月交光。龙吟离位,虎啸坎房。木金间隔,姹女圆方。刀圭烂饮,知味闻香。神丹结正,晃耀晶阳。风仙未度,显出嘉祥。歌舞三日,辞别街坊。惟云归去,趋赴蓬庄。复入庵内,奄然坐亡。观者云集,事理匪常。一灵真性,班列仙行。

从前面所介绍的和玉蟾、李灵阳、刘通微、严处常、史处厚五人的生平来看,他们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的初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小的修道群体,王重阳是不会把关中地区作为全真道日后发展的根据地的。事实上,在王重阳东游的三年间,和玉蟾等五人继续在关中地区传道,等候王重阳及其众多弟子归来。他们的活动,为马丹阳等后来在关中地区的大规模传道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四子入关之际,他们五人起到了接待站、联络员的作用。在四子营建终南祖庭的过程中,他们又充分发挥人地两熟的优势,帮助四子建立起了全真道的大本营。如果没有这五人,恐怕四子入关很难立足。或许,这也是王重阳的高瞻远瞩所造就的历史机缘。宋德方的《全真列祖赋》,把这五人列为“十九枝玉树”之中,是很有见地的。

回阳子于公,笔者所见道教人名索引,收录人名最多的是《道藏提要》、《道家金石略》和《道教大辞典》三种。《道藏提要》收录于姓人名(作者)1(离峰子于道显),《道家金石略》收录金元于姓人名9人,《道教大辞典》收录金元于姓人名3(都在《道家金石略》中),没有一人道号回阳子。那么,这个“回阳子于公”究竟是谁呢?

《道家金石略》的9人中,于进金属真大道[18],于善化、于有兴为正一道[19];其余5人为全真道士:

于道润,王处一弟子,曾提议修建昆嵛山圣水岩玉虚观,时在金承安三年(1198)。生卒年份及活动范围不详,未见朝廷封赠记录[20]

于道显,有二人[21]:一号宁海羽客,王处一弟子,金兴定三年(1219)前主持修建陕州灵虚观,生卒年份不详,亦未见朝廷封赠[22]。二号离峰子,山东文登人,刘处玄弟子,曾奉旨提点亳州太清宫,赐号紫虚大师。金天兴元年(1232)卒于邓州(今河南邓县),年六十五。元好问为其撰《紫虚大师于公墓碑》[23]

于道渊,师承关系不明,元至大二年(1309)住持山西平遥县太平崇圣宫,武宗敕授通玄微如静明大师[24]。生平不详。《道家金石略》目录列入教派归属不明类;从姓名看,似应属全真道。

于善庆,即于志道(11661250),字伯祥,与马丹阳同里。《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有其传记,陕西户县重阳宫和汧()阳县玉清宫分别立有《洞真于真人道行碑》和《洞真真人于先生碑》,碑文相同[25],《道家金石略》所录为后者。在《道家金石略》的其它金元碑石中,也有多处提到于善庆的事迹,涉及碑文多达23篇。其主要生平:于善庆幼不茹荤,长通经史。大定二十二年(1182)马丹阳自终南归宁海,居金莲堂,于善庆投其门下,其父母与姊亦随之入道。马丹阳去世后,刘处玄、王处一令于善庆西入关中寻访丘处机。于善庆先至终南祖庭拜见李灵阳,继遵其嘱往平凉参见崔羊头,后赴陇山龙门洞,以丘处机为师。大定二十五年(1185)丘处机令他往洛阳致书于谭处端,不久谭处端去世,复返关中,翌年随丘处机居终南祖庭。明昌二年(1191)丘处机被迫返山东,嘱于善庆往汧阳石门全真堂,与蒲察道渊为道伴,其间隐居陇州吴岳,凿洞而居。他还前往燕京礼拜王处一,成为全真七子中除郝、孙而外五子的共同弟子。泰和三年(1203),陇州牧保奏他为“冲虚大师”。泰和五年(1205)赴山东栖霞礼拜丘处机,经丘催促西还。过相州林虑(今河南林县),隐居天平观。次年,丘处机遣时任终南祖庭住持的毕知常持帖前往天平观,催其速返汧陇。于善庆见丘处机寄大任于己,无奈从命,更名志道[26],西返关中。泰和八年(1208),金廷对南宋用兵得手。宋金和议以后,大批宋俘滞留关陇,许多人前往吴岳求度为道士。于善庆收留数百人,使他们于汧、陇、凤翔各地分立道观。正大三年(1226),金廷遣中使专召,就任中太一宫提点。天兴二年(1233),大梁降于蒙古。蒙古朝廷遣使访求三教名人,于善庆名列榜首,被召北上。太宗十年(1235),朝廷选试道释,于善庆被授“通玄广德洞真真人”之号。当年七月,任终南祖庭重阳宫住持并主领陕右教门事。此后的15年里,于善庆对重阳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主持修建了甘河遇仙宫、磻溪长春成道宫,在重阳宫承办了会葬王重阳大典,主持了罗天大醮。还应巩昌(今甘肃陇西)总帅汪德臣之请,赴陇传授全真道教义。遗著有《洪钟集》。身为丘、刘、王、郝四子弟子的李志源曾经评价于善庆说:“于,吾友也。风神洒落,识度夷旷,衣褐怀玉而不愿人知,盖吾先师长春子所密授者。他日兴吾教者,其斯人欤![27]于善庆门下有许多著名道士,弟子中最著名的是天乐真人李道谦,再传弟子最著名的是孙德彧。元仁宗曾因孙德彧道行卓异,诏授神仙演道大宗师、玄门掌教辅道体仁文粹开玄真人,恩推封其师若祖于洞真为真君[28]

于志可(11841255),字显道,号冲虚,宁海人。刘处玄和丘处机的共同弟子。曾随丘处机远赴西域雪山,为“十八宗师”之一。后提点燕京大长春宫6年。至大三年(1310)赠“诚纯复朴冲叔真人”[29],《白云仙表》有传。《甘水仙源录》卷五录有李鼎撰《冲虚大师于公墓碣铭》。

除上述9人外,《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中,还有一名于姓道士,即于通清。于通清(11611217),河东隰州(今山西隰县)人,马丹阳弟子,曾居终南祖庭、栖霞太虚观、金都华阳观等处,被王处一保赐紫衣师号。

从以上搜罗的l0名金元全真道士的主要经历来看,足以担当弘教大任并被尊为全真列祖之一的,应当是于善庆。由于他师从众多,或许曾有过“回阳子”的道号而被许多文献忽略了。但确切与否,尚待发现新的史料。

云中子苏公,即苏铉,号云中子,华州蒲城(今属陕西)人。大定十一年(1171)至终南祖庭入道,随马丹阳学习及劳作,因学业长进,被道众目为“小丹阳”。后来独自东游。马丹阳返回山东后,又回到其身边。马丹阳登真后,游访于山东。明昌年间奉丘处机之命赴燕、蓟传道,逝于崇福观,乃马真后四年(1245)移葬五华山,全真道掌教李志常奉朝廷命追赠体元辅教云中真人。《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有传。

云阳子姚公,即姚玹,号云阳子,终南蒋夏村人,与王重阳为表亲。大定七年,王重阳登门告别,说是要到海上丘潭中捉马,姚玹以为疯言,同他笑别。不久,王重阳从大梁给他寄回一首拆字藏头诗:“前相识二官人,你真灵看好因。抵芝苗公未识,成道果次须屯。蒙卦聚神来佑,左源通气转新。斧若磨交利快,头一点遇长春。”后来,马丹阳等从山东来,居祖庵修道。姚玹距刘蒋村仅数里,常去拜访,见四人举止非凡,由是受道于马丹阳。大定二十二年(1182),从马丹阳东行。后游历磁州(今河北磁县)、相州(今河南安阳)一带,于釜阳(在今磁县)建白云庵,住世72岁。有《破迷集》行世。《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有传。

 

:

[1]此文仅见于天水玉泉观元碑《大元崇道诏书之碑》上,原石尚存玉泉观。《道家金石略》金元167有录文。

[2]《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三和德瑾传:“玉蟾了姓和名德瑾,秦州甘泉人。尝为州吏,未尝取非义财。”

[3]《重阳子王祖师仙迹记》碑称:“与和、李二真人为友,各接茅居之。”见张鸿杰编《咸阳碑石》,三秦出版社,1990

[4]终南镇在楼观以北10公里。宋开宝九年(976),宋太宗听从终南道士张守真的神话,令于此修建上清太平宫,奉诩圣保德真君。

[5]《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三李灵阳传:“二君泊太平宫。四了食毕,就宫参谒。自此,真门之下咸以师叔称之。”

[6]《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秋九月初,师忽觉道体违和,丹阳命长春伺疾。至十四日倏然顺化。”“谥曰玉蟾普明澄寂真人。”

[7]《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三和德瑾传:“逮重阳王君遇真,遂结为仙林之友。莫知所终。”

[8]天德元年至大定十年共计22年。

[9]王重阳在终南山修道时自称“王害风”,故马丹阳尊称其为“风仙”。

[10]《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其于铅汞龙虎之学多赖重阳指授。”

[11]此说似不确。《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长春)拜于榻前,即赐之墨。长春悟其旨,命匠造棺。未及成,师已顺化,时三月初一日也。长春以礼葬于庵侧之仙茔,敬曰灵阳辉耀演化真人。”

[12]疑为岚县,在山西。

[13]《金莲正宗仙缘像传》重阳子:“时有史处厚、刘通微、严处常相继受学为弟子。”

[14]《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王嚞传:“大定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迤逦东迈,经过咸阳。自画一幅,作三髻道者,青松郁栖,白云缭绕,仙鹤婆娑,有出尘之格。见史风仙,欣然赠之,曰‘待我他日擒得马来,以为勘同。’”

[15]王重阳名喆,本字嚞,即三个“吉”字叠垒。

[16]《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王喆传:(马钰等)“见醴泉史公密,乃出旧图,而皆应合。”《金莲下宗记》卷二:“氏刘马谭四子相携西入长安,见史风先生,献以松鹤图。史风笑曰,当时留下勘同,正与此图相合。两相比较,毫发无差。”按此,则王重阳当年离陕之时,曾画有两幅相同的松鹤图,一幅留给史处厚,一幅携往山东。

[17]王重阳初遇神秘道士传授秘诀后,曾“落魄不羁,乞食于市”,被乡人呼为“王害风”,王重阳欣然答应,并作自己的别号,众弟子因称其为“风仙”。

[18]《道家金石略》金元3840《辉州颐真宫圣旨碑》。

[19]《道家金石略》金元417《大元易州豹泉创修玉泉观碑铭并序》、金元515《大元赐饶州路番君庙文惠观碑铭》、金元521《玄和明素葆真法师陈君碣》。

[20]《道家金石略》金元022《玉虚观记》。

[21]《道家金石略》人名索引列为同一人。

[22]《道家金石略》金元023《大金陕州修灵虚观记》。

[23]《道家金石略》金元042

[24]《道家金石略》金元755《崇圣宫圣旨碑》。

[25]刘兆鹤、王西平编著《重阳宫碑石》,三秦出版社,1998

[26]查各相关文献,没有发现一处使用“于志道”一名,多为“于洞真”、“洞真于真人”,或直呼“于善庆”。

[27]张邦直:《真常子李真人碑铭》,《道家金石略》金元048

[28]《道家金石略》金元323《玄门掌教孙真人墓志铭》。

[29]《道家金石略》金元289《天诏加封祖真之碑》。

(《中国道教》2004年第1期)



 
新闻推荐
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
第六期台湾道教宫观负责人研习
闽台青年妈祖信俗研学体验营开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
台湾祭孔引发的随想
第四届世界宗教热点研究论坛召
佛教自然观与佛教中国化
全国政协民宗委举办第二期少数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佛媛”
谱写宗教和顺新篇章 —西藏自
努力提升宗教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哲学与科学相互促进
创新发展中国哲学话语
 
Copyright © 2014 by www.zhongda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4068号-2